陈耕并不讳言这一点,坦然的道:“我说我没有一点私心您肯定也不信。”
“唔……”
李建国应了一声,确实如此,他不是不相信陈耕的觉悟,而是他懂人性,如果陈耕当真是一点私心也没有,润华实业也发展不到现在这一步了:“你们润华实业是一家工业制造企业,一不提供制造飞机所需要的各类金属原材料;二不提供飞机上的各类专业军用电子系统;第三,这种大型军用飞机的产量也不会很大,我个人估计能有个100架左右的产能就差不多了。”
双眼盯着陈耕,李建国的眼神似乎能够看透到陈耕的心底里去:“以100架飞机来论,算上装机和备用,有500台发动机就顶天了,你们能有多大的收益?这么一大笔投入,产出却只有这么一点。你小子向来是无利不起早,如果把这么一大笔钱投在别的地方肯定赚的比在这个项目上赚的多的多的多,现在你告诉我,你靠什么在这个项目上赚钱?”
“您说的没错,从生意的角度出发,我把这么一笔钱投资在别的地方,肯定能够赚到更多,”陈耕并不否认这一点,他的目光落在了自己肩膀上,看着那两杠两星的中校军衔肩章,目光中满是深情:“但我同时还是个军人,我希望咱们国家有着更加强大的国防,我也愿意为国家的国防建设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
对于这个项目,我的目标是在财务上实现盈亏平衡就好,就算有点亏损我也能接受,当然,我也相信国家不会亏待了我,国家能给我的一些东西说不定比钱宝贵的多。”
定定的望着陈耕,良久,李建国笑了,这小子还真是过鸡贼啊,重重的拍拍陈耕的肩膀:“你说的没错,国家当然不会亏待了你。”
两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搞清楚了这个问题,李建国很自然的问道:“虽然轰—8是在轰—6的基础上放大的,但以咱们国家现在在工业、科技以及材料方面的水平,你觉得这个方案的可行性有多大?”
“这个问题我和西飞的同志沟通过,西飞的同志说,当初他们研制轰—8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发动机,除了发动机,其他的问题就算是以咱们国家当初70年代的水平也都能解决,现在过去十五六年了,咱们国家在科技、材料、工艺等方面的进步日新月异,虽然有困难,但都属于踮踮脚就能够的到的程度,相对来说,反倒是电子设备方面的顾虑更多一些。”
顿了顿,陈耕说道:“我和西飞的同志沟通的结果是,如果咱们海军方面有这个意向,大家可以坐在一起讨论一下,有什么地方需要修改、有什么地方需要调整、成本如何、有什么样的新要求……如果大家对讨论的结果都满意,那就正式启动这个项目,如果大家对讨论的结果不满意,那就再另说。”
“能坐在一起商量那当然是好,”李建国点点头:“不过这么一来,就等于是把所有的风险都压在你们身上了。”
“风险有多大,收益就有多大嘛,”陈耕笑了笑:“我们把这个项目当做一个风险比较大、但回报同样丰厚的项目来运作就行了。”
李建国就缓缓的点点头。
————————————————
空军想要一款具备战略威慑能力的大型轰炸机简直想疯了,在接到西飞打来的电话、在确定这个项目不需要空军投钱之后,空军的相关领导就再也忍不住了:空军一定要参与到这个项目当中来!
他们想的很简单,如果这事儿成了,空军就有了一个“杀手锏”级的武器,这个重要性再怎么形容都不为过;就算不成功,去看看也没有什么损失,就当是去与西飞联络感情了。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去?
既然大家都有强烈的参与意愿,大家坐在一起讨论轰—8也就变的理所应当,在各方的大力推动下,只用了半个月的时间,一场关于轰—8轰炸机能否成功复活的小范围讨论会极其低调的在首都开始了。会议一开始,会议主持人陈耕就向在座的诸位明确了本次会议的一个基本原则……
“诸位领导,诸位同志,在会议开始之前有一点我需要先做说明:不管909工程能否顺利上马,别人是绝对不希望看到我们的大型轰炸机出现的,所以不管最终909工程能否上马,都请大家对今天这个会议务必保密,这是保密文件,请大家签一下字。”现在是1990年9月份,用“909”这个代号来指代轰—8轰炸机,也是理所应当。
没有人犹豫,也没有人迟疑,大家看也没看,一个个痛快的在面前的保密文件上签上了自己的字,大家都清楚,像是这种战略级武器装备,不管是论证还是研发,哪怕是将来正式列装了,保密工作都永远是重中之重,保密原则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没有多余的客气和寒暄,一番开场白之后,会议就算是正式进入了主题:“诸位领导,请看幕布,上面的是西飞此前的轰—8轰炸机的设计造型以及一些关键数据,对于这款飞机,大家有什么看法、有什么建议,请尽管说。”
“那我先说说吧,”李建国第一个先站了出来,他必须要站出来给陈耕撑住场子,指着前方幕布上的投影对陈耕、西飞的同志说道:“根据你们提供的这个老轰—8的资料,说轰—8有最大18吨的载弹量、正常携带7吨弹药时有11000公里的航程,也就是4500公里左右的作战半径,是吧?”
“是的。”徐德光连忙点头应道。
“很好,但是根据图片来看,这个老轰—8没有外挂武器挂架,也就意味着没有发射导弹、激光制导炸弹等精确打击武器的能力,只能用无制导的炸弹,这个不行,必须要该,而且必须要具备挂载多枚精确打击武器的能力,”指着图片,李建国看着西飞副总工程师徐德光,问道:“西飞的同志,你们告诉我,这个轰—8最多能携带几枚鹰击6号反舰导弹?”
徐德光想了想,道:“带个6枚应该没问题。”
“不够!少了!”
李建国用力的一挥手,对这个答案很不满意:“这么大的飞机,这么大的载弹量,这么远的航程,竟然只能带6枚导弹?这不够用!远远不够!最少要能带12枚!”
“我也说一句,我很赞同李副部长的话,新的轰—8必须具备精确打击能力,而且数量必须要多!”空军的代表顺势插了一句话,海军需要空射鹰击6,空军也需要发射空地-6不是?“能够携带12枚鹰击6或者空地6导弹是最保守的数量,要是能多带个2到4枚那就更好了。”
听着海军和空军的话,徐德光的头皮都要炸了!
西飞生产过的最先进的轰—6就是轰—6丁,也不过只有2个外置武器挂架,可以外挂2枚鹰击6空射反舰导弹,这一下子要外挂至少12枚,那就意味着最少6个外置武器挂架,每个武器挂架上以复合悬挂的方式携带2枚导弹,6枚导弹外加武器挂架的重量,那最少就是13吨。
再考虑到每一侧的机翼还要悬挂2台发动机,发动机、发动机外罩加发动机挂架的重量,又是最少5吨,相比于机翼上光滑无比的轰—6,等于每一侧的机翼都要承担最少18吨的重量,飞机的整体受力结构、机翼的结构都要重新设计,这工程量大了去了,绝地不是一个“放大版”的轰—6的工程难度了。
徐德光期期艾艾的说着如果要做到这种程度时的工程难度,但李建国却是大手一挥,毫不客气的说道:“那是你们需要考虑的问题,对我们海军来说,想要我们支持这个项目很简单,最少能够外挂12枚导弹,这个条件没得商量!”
空军的同志也不客气,跟着道:“还有机腹内的武器挂架,我认为有必要设计成美国、苏联的那种转轮式的结构,轰—6现在的这个挂架太不方便了,炸弹一串串的挂哪儿跟葡萄似的……”
“还有数据总线技术,也要用上,这是个好东西……”
众人七嘴八舌,没一会儿的功夫就提出了一大堆的要求,陈耕看着西飞的同志的脸都青了。
“大家的要求太高了,”徐德光嗫喏着道:“如果要求外挂这么多的武器弹药,整个工程的难度增加了一倍不止,研制周期也会大大加长……”
“我们不管那些!”
不等徐德光把话说完,李建国粗暴的打断他的话:“我们海军的态度很明确,我们的确需要一款新型的远程轰炸机,但这个轰炸机必须具备‘点穴’的精确打击能力,而且是多批次的精确打击能力,不是一个只能丢贴炸弹的蠢货,如果能做到,海军砸锅卖铁也要,否则我们宁可改现在的轰—6!”
空军的同志也不甘落后:“空军也是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