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一猴随即没入夜色初笼的山林。
鹿野后面跟着汝吾,羽王在前择路往正西方向,虽夜幕下穿梭山林,没想到羽王丝毫不逊现在的鹿野。
人有好奇心,鹿野自然也有,即使考虑到可能会触及羽民国的禁忌或者规矩习俗,也按耐不住心中好奇,再说找个话题总比一路上沉默尴尬的好。
那就是关于羽人食象血的事情,事情绝不简单,正常人哪有这么干的。
“在下知道浅薄,若有冒犯唐突得罪处,羽王海涵,您不必一定要回答。”
羽王回头看了他一眼,缓缓开口道“无妨无妨,少侠恩公有恩与吾,怎敢欺瞒。”
“饮雪象之血是羽民之国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一来呢雪象世上少有十分珍罕,其血有延年益寿祛疾通筋功效。其二捕食雪象是每任羽王必行之事,为巩固威信,与族民同庆,更重要的一点是为下代羽王奠定天选之人的说法。说来惭愧,吾任羽王数十年,唯逢此一头,却落得这般境地,愧对先祖愧对族民啊。”
羽王语气黯然,倒也实在。
这种独特习俗族规在鹿野看来虽然愚昧但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蛮荒大多未开化,好多还过着食生肉饮其血的野人生活,观念上自然落后文明大荒。
但鹿野也不一味认为其所说就是愚昧无知,在所处的这个神奇诡秘的上古,只能说没有最神秘只有更神秘的人或事。
“不瞒鹿少侠吾任羽王以来也算勤于国事不敢怠慢,羽民国虽不强却也子民安稳。可最近数月来孔雀国时常滋扰生事发生斗争,其国力强盛,吾族屡屡败退,士气消沉,所以吾一直打探雪象踪迹,为得便是鼓舞士气,重振族心。”
听他这么一说,鹿野明白作为一族之长他肩膀上那种压力与希望。无外乎让族群活下去,不至于被外族所灭。这是最最基本的自然法则,任何一种生命在世,首要目的就是活着。
当然羽王为了目的追逐雪象至此,中了孔雀族的圈套,既然雪象线索由背叛羽民族的羽遮提供,其早已与阿旲尔巴勾结,故意用雪象作诱饵,引羽王外出,好来个杀敌先擒王。
“羽王肯定知道雪象多盛产于孔雀族的地盘上,难道孔雀族兵临城下的特殊时期,还敢贸然而出?”
鹿野不明白,也想不通。
羽王叹了口气道“雪象本就稀少,孔雀国更奉为镇国之宝,吾自然知晓。当羽遮……那贼子亲口告诉吾发现野生雪象踪迹,吾便信了……唉!”
重重叹息一声,明显得悔恨。
这也难怪,羽民国在大荒十分神秘,多为传说,其国虽称国,肯定也不过小小部落,要不然想低调都难。面对孔雀国虎视眈眈,羽王急于重振族心的心理也就合情合理。
更何况羽遮由他一手带大视如己出,所以也就信了他的鬼话。
“羽王一心为民,定能击退外敌保一族安危。”
鹿野宽慰道。
期间羽王又询问了鹿野出身,鹿野自然胡编乱造一通,将自己说成流浪山野孤儿,从小与猴子一起长大,至于修为嘛,说跟着林中动物所学,做梦梦到神仙传授,反正编得甚是离谱。
羽王也没怀疑,大赞少侠好修为,云云等等。
就这样边走边聊,鹿野认为羽王虽有病急乱投医自欺欺人之嫌疑,却不失为一位好国王,总比妖皇强上许多,那娘们简直不是人。
走了一个时辰,后来羽王飞翔空中,鹿野与汝吾跟着奔跑,就这样又走了将近一个时辰。
前方山势越来越高,不再是一座座孤峰,变成横岭卧座天地间,如沉睡巨龙。
地上树木由原来的细支短干松柏一类变成树身粗大的榕树,树冠撑伞,古木参天。
连月亮星星都瞧不见,树下一片漆黑似墨,耳畔不时传来蟋蟀、鸣笛等昆虫叫声。这样的环境只能用安逸幽静来形容。
这他妈才是标准深山老林。
在如同白昼视物鹿野眼中,瞧此处榕树棵棵几抱合围,这种长势不知多少年岁。
其树中元神精气应该极为充沛。随意感应一番,却讶然发现需要几人合抱一圈的巨大古榕树内精气居然渺小的可怜,似乎只有二三成精气。
这大大出乎意料,他又试探七八棵树,状况均如此。再仔细观察古榕枝叶,果然叶子如同干旱受枯,已开始有枯萎发黄的迹象。
是所剩精气不足以维持这么巨大树身的缘故。
鹿野奇怪,按道理不应该会出现这种不合常理的情况,除非有人修炼元神,夺取古榕精气。
正当他沉吟思索时,眼前出现一株奇大无比的巨榕,比方才那些还要粗上几圈。
枝叶郁郁葱葱,主干垂挂无数气根,扎入地底,形成柱根相连,柱枝相托,枝叶扩展自成一林的壮观景象。
奇怪的是,这棵榕树内的精气却充沛,鹿野暗想难道方才那几棵树到了年份要死了所以导致精气外散?那也不应该周围一片都要死了吧?
“这边走。”羽王径直走近古榕。
如此蔚然成林的古榕树内栖息不少飞禽走兽,刚迈入进来,便听到鸟儿疾速扇动翅膀的声音,好像在痛斥惊扰它们栖息的闯入者。
汝吾免不得一阵惊叫,顿时群鸟竞飞,陆兽竞走。
鹿野抚着它脑袋,道“没事没事莫怕莫怕!”
打量四周,古榕树盘根枝叶错综繁杂,他们正置身树根底下的足有一个半人高的通道。
榕树垂根延生,粗细交错远望不到尽头,不知覆盖范围。还别说此场景适合拍恐怖片,端得阴暗潮湿。
又往前走了一会儿,已无去路,皆是垂根遮挡。
羽王往左转身,原来这里有一个缺口。
出了根部通道,只见主根一侧草丛隐秘处有一个可以过人的大树洞。
“这边请!”羽王扒开草丛遮挡,率先进入其内。
汝吾似乎十分惧怕这种黑乎乎洞口,拦着鹿野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莫入莫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