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6章 政治
原本含元殿外,应该是排列整齐的京中官员,但今日的大朝却显得格外的冷清,大约只有往日的两成。
还好是时维四月,春风拂面。
到场的官员寥寥无几,大都是亲近杨清源和一三系,以及部分敬仰于延益、不忿于朱瞻坤倒行逆施的人。
杨清源此时也不在皇城之外,他在起兵之时就曾推演过现在的局势,一切尚在掌握之中。
现在的含元殿外,由王华主持大局。
不过有两个人的出现,却是让王华没有想到。
“下官,见过中山王!徐大将军!”
王华看着突然到来的中山王徐忠寿和右屯卫大将军徐膺绪感到意外。
这两个人就算是平日常朝的时候也不会来,今日怎么会来此?!
而且中山王府对着这种争端向来置身事外,怎么会先一步参与进来。就算是来支持杨清源,想要获得好处,说实话,杨清源也开不出太大的价码!能给中山王府的,有限得紧!
在家里吃着桂花糕的徐妙云表示,当然开不出了,中山王府为四王之首,再升就要被天子忌惮了。
她之所以让两个兄长来此,一来是为了中山王府掌权铺垫,二来是为了自己的心上人,叶剑寒讨个爵位。
若是对中山王府赏无可赏,那赏赐自然就落到中山王府未来的郡马爷身上了!
叶包子这一波,又躺赢了!
……
兴化坊的钱府。
这是杨清源的第一站,在事前杨清源已经和座师钱牧谦通过气了,但当时杨清源并没有说出自己会杀朱瞻坤。
现在杨清源要重新说服钱牧谦一遍。
清幽的花园之中,钱牧谦正烹煮着香茗,相比于于延益,钱牧谦更像是传统的文人形象。
琴棋书画,烹茶焚香。
钱牧谦给杨清源倒上了一杯茶。
“清源这次你的篓子可捅大了!”钱牧谦一开口,并没有责怪杨清源。
钱牧谦是太祖时期中的进士,被太宗文皇帝重用,朱瞻坤登基不过六个月,对钱牧谦并无恩典,再加上钱牧谦本人太子感官也一般,对于杨清源杀了朱瞻坤,但是没有什么太大的意见。
可关键在于朱瞻坤是天子,以臣弑君,钱牧谦还是有些不能接受。
虽说,钱牧谦是个老好人,也护短,又和于延益是至交好友,他自然是能够理解杨清源起兵的苦衷。但就这么旗帜鲜明地支持杨清源,钱牧谦心里还是没法过关!
“清源,你让我怎么说你好呢!?”
对于杨清源这个弟子,钱牧谦还是发自内心地爱护的。
永安十三年的三人组,一直是钱牧谦的骄傲。
若是没有意外杨清源三人都有入主中枢的资格,如此也成一段千古的师生佳话。
杨清源起身而立,身姿挺拔,“恩师,非我不忠,实在朱瞻坤,不堪为人君。于师何辜?!百姓何辜?!更何况弟子已经查明,确实是他谋害了先帝。”
钱牧谦轻叹一声,“可伱没有证据啊!”
这件事情,在杨清源那一次夜入府邸的时候,就对钱牧谦说了,也正是因此,钱牧谦、程青松一干大佬才会在政变之时保持中立,因为他们也要为天子讨个说法。
但也没想到杨清源竟然敢当着这么多人,其中包括皇后周明玉和文华殿大学士长孙辅机的面,亲手杀了朱瞻坤。
不过现在朱瞻坤人都杀了,现在说这些也没什么意义了。
自己的弟子,钱牧谦很清楚,杨清源虽然不像于延益,但是也是刚直坚韧的人物。
“可此刻朝局大乱,群臣无首,于师罹难,建极殿大学士李宏毅为昏君爪牙、冤杀于师的元凶,中极殿之位空缺,东阁孔勤礼只会空谈,文华殿大学士长孙辅机左右逢源,唯有恩师和程院正二人出面,才能稳定大局。”
杨清源给出的理由很巧妙,并不是让钱牧谦支持他的政变,而是让钱牧谦来稳定大局。
完全是同一件事,但是换了一个名目之后,就是完全不同两个概念。
钱牧谦身为大周文坛第一人,自然是不可能支持政变的,但他可以出面来稳定大局,而所谓稳定大局其实就是帮杨清源扶十三登基。
这就是政治。
钱牧谦点了点头,然后缓缓说道:“清源,若是有人要严惩弑君的凶手呢?再一个,就算楚王已死,但尚未文皇帝的嫡子魏王,吴王并没有绝对的优势。”
“恩师放心,我已经思虑过此事,是否弑君,朝堂只有公论,而哪个皇子登位,可由众大臣商议。由太后下懿旨昭告天下。”
钱牧谦也不得不承认,自己这个弟子已经有掌控朝堂的宰辅之才,他的这句话中,门道非常多。
大臣们商议?那是哪些大臣?怎么个商议法?
杨清源兵权在握,这个大体章程还不是他来拟定。
当然杨清源也不会让钱牧谦吃亏,现在的朝廷之上,只有长孙辅机和钱牧谦有资格坐上首辅的位置。
钱牧谦为天下文宗,在士林之中偌大名声,不是长孙辅机可比的,而且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再加上杨清源的支持,这首辅之位,基本已经是稳了。
“恩师,正位首辅之后,千万要注意越扬两州的商贾。”
这件事情杨清源之前就曾提过,商贾逐利,而钱牧谦身为越扬两州的官绅代表,又是个老好人的性子,很容易被商贾钻了空子。
天下财赋,半出东南。
此言非虚,东南若乱,朝廷的税收就有麻烦。
杨清源对于田税、农业税其实不看重,说得不好听一点那才多少钱?!只要土地不被兼并,就算天下不缴农业税,问题都不大。
真正的大头在商税之上!若是能保证商税的缴纳,朝廷不会缺银子。
钱牧谦自然知道杨清源说的是什么,制衡君权的事情,杨清源在起兵之前就和钱牧谦通过气了。
制衡君权不意味着放任某一方一家独大。
未用多股力量相互制衡以达共和平衡之境,才是正道。
故而大周实力最强的文官集团需要分裂。
“清源所说,我是省得的,放心便是。”
礼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加入阵营!
首战告捷!
——
从钱牧谦府上出来之后,杨清源便径直前往了右都御史、都察院正程青松的府上。
现在京中文官,以程青松和钱牧谦为首。
钱牧谦为礼部尚书,门生弟子遍布天下,而程青松为御史系领袖。
此时不过是卯时初,因为御林军巡视京中的关系,街道静悄悄的。
杨清源慢步走到了程青松的宅邸门前。
这位御史大夫和于延益有些相似,清正、廉洁、刚正、傲骨。
但程青松未曾经历县郡府州,一生宦途都在御史监察系中,在实务上比之于延益远远不如。
这也是于延益最难能可贵的地方,经世故而不世故,即便从地方到中枢,经历县郡府州,依旧能不改初心。
但这不是没有好处,至少程青松的经历让他在监察之事上,铁面无私,该出手时便出手!
“咚!咚!咚!”杨清源敲响了程青松的府邸之门。
和钱牧谦世家大族出身不同,程青松不过是小康之家,这座宅邸也是先太宗文皇帝所赏赐的,以程青松的俸禄,干一辈子也买不起兴化坊的宅子。
要不是后来先太宗文皇帝将漕运中的部分银两赏给了都察院的御史,施行局部高薪养廉,程青松怕是连养这个宅子都费劲。
就在里面开门之人靠近时,杨清源发觉竟然是熟人。
来替程青松开门的,不是旁人,正是神侯府的铁手铁游夏和无情盛崖余。
昨夜神都动乱之时,他们二人奉命来保护程青松的安全。
不只是他们,还有崔略商和冷凌弃等都出神侯府保护神都之中的要员。
“杨大人,程御史请您进去。”
盛崖余和铁游夏看着杨清源神情复杂。
神侯府和杨清源关系很好,从漕运案和粮仓案开始,双方就进入了深度合作。
如果说,六扇门是大理寺的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那神侯府和大理寺就是全天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而且铁游夏、盛崖余二人与杨清源也是有私交的。
杨清源传授过铁游夏武功,治疗过盛崖余的伤势,他们二人实在不愿看到杨清源走到今天这一步。
杨清源看到了二人的复杂眼神,也不意外,脸容依旧如沐春风。
“铁兄,盛姑娘,我已经找到彻底医治盛姑娘的办法了,等到此间事了,我便替盛姑娘疗伤。”
不等铁游夏和盛崖余说话,杨清源便步入了程青松的书房之中。
铁、盛二人却没有跟着进入,朝廷之上的大事他们没权利去管,也不想管。
杨清源一入书房,就看见了程青松桌案之上的书法——“忠義”。
程青松坐在椅子上,穿一身蓝衫便装,目光炯炯地看着杨清源。
杨清源,站在书房中,身姿挺拔如松,平视着程青松。他起兵杀朱瞻坤问心无愧!为于师复仇,为天地正法!他没有错!
他错在没能救下心存死志的于延益。
程青松看着眼前的年轻人,心中所思复杂,杨清源自从金榜题名之后便入翰林院。
当年从翰林之中挖掘出李寻欢的时候,程青松便看中了杨清源,可惜当时的杨清源志不在此,还是选择在翰林院中修书。等到杨清源完成《周玄道藏》之后,他又自请去了大理寺。
他和杨清源最初的合作就是从漕运案开始的。
杨清源将一大批的贪官污吏,参与走私的武勋交到了都察院的手中。
程青松为首的都察院,也是雷厉风行,肃清了京城漕运。
此事之后,杨清源和先太宗文皇帝还将部分漕运的收益作为都察院的办案津贴,让都察院这些穷得叮当响的清流御史,日子一下子就好过了起来。
真正让程青松从骨子欣赏杨清源的,是周明生一案。
当时连他和于延益也没有坚持查下去,唯独杨清源拼着和储君翻脸,也要彻查周明生一案。
这也是他和朱瞻坤交恶的原因。
时间一晃而过,历经北境、晋阳两次大战,扶大厦之将倾的杨清源,已经成了大周军方柱石。
程青松看着杨清源,半晌之后才缓缓开口。
“清源,你此刻兵权在握,是要当曹魏武,还是晋太祖?”
晋太祖当街弑君,杨清源杀入大明宫中弑君。
无论缘由,二者的性质其实差不多。
“程老大人,下官并无这个打算!”
“你攻破大明宫、弑杀君上,天下人都看在眼中的呢?!”
杨清源将当时说给长孙辅机的话,再次说给了程青松听,“程老大人,亚圣有云,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原本静坐的程青松突然起身,抽出了一旁的宝剑,架在了杨清源的喉间,怒斥道,
“杨清源,你以为我不敢杀你?你糊弄得了天下人吗?吴王为帝?吴王殿下是你一手教授的弟子。届时,朝政尽在你杨帝师手中。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就算你不篡位,但待到百年之后,你的子嗣难道不会篡周自立。到时候又是一个司马宣王,你这是要把我和天下人都当成是傻子吗?!”
在起兵之前,杨清源并没有和程青松说会亲手诛杀朱瞻坤,当时只是言称:“为于延益讨个公道。”
于延益之冤,天地共鉴。
程青松更是带头反对的人,两次晕死在含元殿前,在于延益被冤杀之后,他已经递交了辞呈两次。
所以对于杨清源的“替于师讨公道”,程青松是完全赞成的。
不过他没想到的是,杨清源竟然会选择弑君。
此刻的怒火,程青松更是有“怒其不争”的原因。
杨清源的起点之高,不是一般人可比的。
二十六岁的正三品大理寺卿,军功在身,更有武乡侯爵位。
不出意外,日后,必将是出将入相,宰执天下,青史留名!
可现在呢?!弑君谋逆,百年之后,不被记入佞臣传,都是史官手下留情了。
杨清源摇了摇头,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程老大人,下官可在此立誓,待到神都事了,我便退出朝堂,逍遥江湖。绝不插手朝中军政之事。”
“……”
程青松原本只是想逼杨清源发誓,绝不做篡位的乱臣贼子,没成想杨清源如此决绝。
“若是老大人不放心,以为杨某会留于神都之中,暗中操纵局势,那杨某便自此不在神都久居。”
“哎!”程青松长叹一声,“老夫换身官服,便前往含元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