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言。
李定国轻咳一声,被人当面揭穿自己的把戏,还是有些尴尬的。
“商鞅辅佐秦孝公,积极实行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政治上,他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经济上,他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战;军事上,他统率秦军收复了河西之地,被秦孝公赐予商於十五邑,号为“商君”,史称为商鞅。
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公子虔诬为谋反,战败死于彤地,尸身被运至咸阳车裂,全家被杀······”
朗朗的读书声,音律抑扬顿挫的回荡在临时的营房之中。
孙传庭有些无语的瞧着摇头晃脑的李定国。
“这些都是写在书上的,我也看过,说一点我不知道的。”
他清楚,皇上说的一些关于历史上的东西,不一定正确,可从不同的角度,也能够看法哦不同的东西。
这一点,崇祯在说某些历史人物故事的时候,也自己说起过。
毕竟他不是当代的那些大儒,更没有钻研历史的习惯,做多就是曾经信息发达了,捡了一点别人的东西,然后当做自己的而已。
自知自明,崇祯还是有的。
“我说的就是你看过,却没有看懂的。”
“呵呵,我没有看懂,商鞅一开始还不错,最后也不是堕落了,沦为了阶下囚,车裂而死,惨啊。”
“当年我也是这么认为的,这也就是你我看不到另一面的原因。”
“还有另一面?”
“自然。”
“说清楚一点,我好好的琢磨琢磨。”
“商鞅聪明没有人否认吧?”
“当然,在那个时代,蠢蛋可没有办法辅佐秦孝公,毕竟那个时代的厉害人物实在太多了一些。”
孙传庭一边回答,一边想着皇上还没有继位时的朝堂之上,如今随着眼解开阔,他都不明白,当年黄立极他们这些大臣们是如何爬上那么高的位置上去的。
简直蠢得比一头猪还要蠢。
毕竟猪在那个位置上,最起码不会坏事,不会贪赃枉法,只需要一点草料,就能养的肥肥胖胖的,最后还能杀掉卖钱。
“既然聪明,他为何在太子犯法的时候,还毫不留情的依法处置?要知道,太子总会继承大秦的王位的,到那时,商鞅也一样死定了。”
李定国没有立刻说出最后的答案,而是一步步的引导者孙传庭起想,去用自己的想法佐证他说出来的话,逻辑性是不是严密。
不错就是逻辑,这个词,也是从崇祯的口中听来的。
若是一点历史逻辑错误,漏洞百出,那就一定是假的,不用怀疑。
除非是当中缺失太多,这个就要另当别论了。
“也对啊,以前的大臣们,不是都说这法律不外乎人情吗?太子犯法,训斥一顿,多抄写一两本论语,这事情也就过去了?”
孙传庭也是一怔,此时深入的了解过后,才发现,原来那时候的律法吗,是连太子犯法都能管的。
只是后来不知道中间出了什么差错。
这种事情,就发生的很少了。
“那个时候,也是有法外开恩的,可到底是落了太子的面子,不了解那个时代,就很难理解一个人的做法,所以从得罪太子之时起,商鞅就已经死定了。”
随着李定国层层深入的剥开解说,孙传庭也就看到了,自己以前没有了解到的东西。
“所以,商鞅犯错,立刻就被抓住了把柄?最后还诛灭了全族?”
孙传庭还是有些疑惑,没有肯定的确定下来自己的想法。
“你认为那样聪明的人,会在建设秦国律法的时候,不给自己留条后路?”
李定国既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继续问道。
一问一答之中,反而让孙传庭更加疑惑了,自己弄出来的法,把自己给判了,怎么想都有问题。
“有点绕,容我好好想想,商鞅的死,是因为谋反,这一点在那个朝代都是重罪。”
“哈哈,像商鞅那样的人物,还需要去谋反,而且是被人一眼就能看出的谋反,真是想多了,最后更加搞笑的则是,出逃住店的时候身上没有带着路引,这一点你信吗?”
孙传庭迟疑了一下,不确定的道“或许是真的呢?”
“一个那样的人物,我宁可相信他自己是故意要谋反,也故意没有带着路引去住店,就是为了证明自己
(本章未完,请翻页)
的律法,是不是真的像他想的那样全面和严酷。”
李定国第一次从李长庚的口中,知道皇上对于商鞅的看法,是这个角度,也是愣了半响才回过神。
只因这样从后面一步步的把商鞅放在一个聪明人的位置上去推论的话,得出的结果,就根本不是书上告诉他们的那个结果。
或许这个才是隐藏在其中的真相。
也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才能够看到这一点,这也就解释了,到现在为止,“商鞅”一直被人称呼为法家圣人的一个重要原因。
毕竟这样的功绩,没有谁会真的昧着良心给人家抹除了。
自己做不到,却不妨碍别人对他的崇拜啊。
“你说的是,殉道?以他自己和他们一家人的性命,去殉道?”
腾的一下,孙传庭就站了起来,他了解那个时代,正因为了解,才更加清楚,在那个绚烂多姿的时代,是有许多人,为了自己的道,而不在乎自己的性命的。
要不然也不会有人喊出“虽千万人而吾往矣”这一句话。
虽然喊出这句话的人,最后并没有做到这一点。
孙传庭越想,也对味道。
似乎最后的结局,就应该是这样,而不是一句简单的谋反,最后还被车裂而死。
那是对于一个把律法当做一切,胜过世间任何事物的一个人的侮辱。
“是啊,我在听到这个答案的时候,心头也是一阵悠然神往,你可知道,皇上最看重商鞅的不是他的法,而是他能够坚决的,执行律法的那种精神。”
随着李定国的话音落下。
营帐中陷入了沉寂,没有人想要说话,孙传庭则是把目光转向了孔家的方向。
第一次,他对于断狱这个职位,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怪不得这个职位上的人俸禄是别的官员的两倍。
福利更是超出了很多。
重要的是只归皇上直管,和他们军部的性质一样。
给出高俸禄,就是为了杜绝他们自己因为钱财堕落下去,只归皇上管辖,也是给了更大的审判权限。
而且不用受旁人的干扰。
审判在衙门。
这是公孙明亲自交代的。
曲阜的衙门,是他见过修建的最奢华的衙门,其中的衙役也都是本地人,确切的说都是孔家的下人。
在进入衙门的时候,公孙明就清晰的感受到。
曲阜与其说是大明的曲阜,还不如说是孔家的曲阜。
若不是外面还有这孙传庭的军队跟着,他认为自己根本就走不进来,到了门口就会被人乱棍打出去。
律法在此地,成了孔家鱼肉乡里的利器,不但没有保护到当地的百姓,反而真的成了别人调侃中的两张口。
有理没理都莫要进来。
今日,他就要在这里,完成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次断狱。
断一个千年世家,在最近几十年来的所有案子,更往前的也有,还很多,可那个因为年代久远,也就不多考究了。
踏进衙门之后。
大堂之上安静的几乎听不到任何的声音。
一排排的座位上,坐满了人,有农民,有商人,也有工匠,还有一些读过几年书的书生。
这些人都是来陪审的。
算是如今大明律中一个特色。
两旁分别是两个台阶,看新旧程度,都是临近布置的,所有的一切都是按照审判的要求来。
“开堂。”
年轻的公孙明坐在主位上,两旁分别也有着协助他断案的人员。
在他们同一个班级,同时学习大明律的时候,都是一样的努力用功,论对法律的熟悉,和他都是差不多的。
唯一的区别就是,当年考试的时候,比这些人多了一分。
随着公孙明一拍惊堂木,一声开堂就从大堂之中传了出去。
衙门之外,也有着很多等待着审判结束之后的百姓,其中一些人还在小声的哭泣,也有的让低着头看着脚尖。
男女老少,仿佛都没有活干一样,就为了来看看情况,见见世面。
随着孔家的下人进去,不大一会被带了出来,一直到最后轮到了不在说话的孔胤植。
外面的人暂时是不知道里面的情况的。
大堂之中审判过的人,由于证据
(本章未完,请翻页)
充分,审判的速度也就很快。
“你可有话要说。”
公孙明宣读了一遍孔胤植干过的那些事情,由于太多了,只捡了重点宣读。
差不多两刻钟才宣读完毕,陪审的人员很复杂,此时听着公孙明宣读的罪行,无不咬牙切齿。
就是其中的两位书生模样的人,也是张了张嘴,想要辩解几句,也找不到方向。
孔胤植抬着头看着前面坐在高台上的年轻人。
此人他在之前刚刚知道名字。
年轻的脸庞,毫无表情的眼神,仿佛看待任何一个人,都像是在看待一个案件。
“这些罪名我都认下了,不过我要见皇上。”
被士兵们围着,带到了衙门,他就知道,在怎么挣扎都无济于事。
就是身上披着的“衍圣公”头衔,也都没有任何的作用。
仿佛在大明的律法之下,就算是孔夫子重生,也得遵照律法行事,没有任何的一点例外。
而现在唯一能够救他的,也就只有京师紫禁城中的皇上了。
也是他大意了。
没想着在崇祯第一次登基的时候,上表声援,也没有在危机来临之前,就就开始活动关系。
别的地方的所有官吏和儒生们,都在看着他。
而他却是在看着其他人。
结果就是,在没有任何还手之力下,成了台阶下的“罪犯”。
纵观历史,似乎只有他这一代的“衍圣公”似乎遭了罪一样的成了,类似于那种亡-国之君似得。
看起来可怜,又可悲。
“可以,在你被法办的时候,皇上就有过交代,你要是不服气的话,也额可以上京一趟。”
公孙明把公文一手。
判决书上立刻就签上了自己的名字,然后轮流的传递了下去,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要写着自己的名字。
就算不会写字的人,也要按着手印。
孔胤植最是识时务,爽快的签了自己的名字,随后在护卫的带领下,走向了另个出口。
一边走一边想着,崇祯已经把他的所有行为都料到了。
就是不知道,孔家得到家业,最后会落在谁的手中,大概率是没有人敢于顺便的接手这个烫手的山药。
“今日审判完毕,退堂。”
又是一声惊堂木拍响,公孙明疲惫的靠在椅子上,休息了好一会才整理文件,装进了一个特殊的盒子中。
随着陪审的人员出去,衙门大堂中的审判结果也就传了出去。
意外的让外面等着的百姓们,喜极而泣的叫好。
“公孙大人,这次断狱结束之后,是不是就要调回京师,进大理寺了?”
说话的是协助他断狱的一名副手,叫做姬辰,在如今算是一个稀少的姓氏,现在的年龄和他相差仿佛。
“不会,我还要回去继续学习大明律法。”
姬辰若有所思,继续学习律法是假,修改现在已经不合时宜的大明律是真。
而这种说法,他也在许多老人的口中听到过。
只有另一位前来协助他们断狱的副手,完全不知道两人在说什么?
只因他才是平民家的孩子,叫做张小二,一个对律法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年轻人,当然也正是因为熟悉,和他出身低微的眼界,并没有办法看清整个大明到底需要怎样的严谨的律法。
说白了,还需要继续磨炼才能够出师。
要是能够参与到以后的大明律的编撰中去,对于他的成长,是有很大帮助的。
有时候不得不承认,天赋好的人。
真的是老天爷的宠儿,无论是在那一个行业都能够成为最顶尖的人才,前提是有一个好的平台,刚好能够发挥他的所长。
毕竟穷人家的孩子,不容易出人头地啊。
“过几天这里的事情结束后,我也要回去,若是顺路的话,也好在讨论一下现在的大明律。”
“算我一个。”
张小二顺势接了一句。
让公孙明和姬辰一愣,他们不是看不起张小二,能够和他们一起前来曲阜,做下这种前所未有的大事的人物,都没有一个简单的。
而正因为了解张小二,才能够从这个少年身上,看到一些他们自己忽略了的东西。
“好,顺路的话,就一起。”
(本章完)
乐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