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
夫妻二人给母亲请安之后,便一起出门直奔万年县而去,万年与天兴二县都属于是附郭之县,距离安平王城只有几里路远。
原本臣属们建议修建一座大城,被郑经否决了,在郑经看来,随着火器越来越普及发展,城墙已经承担不起防御的任务,西式的军事堡垒才是未来的主流。
不能总想着让敌人打到自己的跟前,而是要有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思维。
华夏百姓几千年来都已经习惯了城墙的保护,没有城墙的保护总觉得安全上有些不踏实,尤其是经历了几十年乱世的百姓更是如此。
郑经不修城墙的决定还是引起了不小争议,不过郑经还是力排众议,有投入修建城墙的精力,不如用来兴修水利。
只要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社会财富增加,再配合健康的税收制度,郑氏就能有稳定的财税来源,有了稳定的财税来源,就能训练精兵,保护百姓不受外敌侵扰。
整个华夏古代,税收制度做的最好的应该就是两宋,偏偏两宋的赋税都用来养活了臃肿的官僚体系,却没有把宝贵的赋税用到合理的地方。
来到唐府,提前得到消息的唐家人,大开中门,全家上下男女老少全部出动迎接延平王与王妃回娘家省亲。
唐显悦带着儿子孙子,一家子的男丁率先给延平王行礼“臣!谏议大夫唐显悦拜见王上!”
“臣!万年知县唐兴文拜见王上!”
郑经赶紧上前将唐家这两个最尊贵的人扶起来说道“祖父、岳父,都是自家人不必虚礼!大家都起来吧,弄得这么兴师动众,以后寡人与王妃都不好意思回来省亲了。”
“王上!礼不可废,君臣之道,尊卑有别,这一条规矩不能没了。”唐显悦嘴上说着劝谏的话,脸上却笑开了花。
自从郑经继位之后,郑氏眼瞅着就在蒸蒸日上地发展,其实力已经大大的超过了老藩主掌权的时候。
延平王也在一次次的正确施政下,在郑氏上下获得绝对的威望,尤其是拿下了琼州府,算得上是一次大的开疆拓土。
将唐婉儿从马车上搀扶下来,送到唐氏女眷的手里,郑经在唐氏父子的陪同下,进了唐氏的书房。
郑经被唐家父子请到了主位上落座,郑经知道他不坐主位就没人敢坐,他现在的身份已经不同,是郑氏之主,在私是岳家,在公却是君臣,这就是儒家的礼仪。
郑经在主位上就坐,唐显悦与唐兴文在客位上相陪,唐府的丫鬟送上茶水之后,唐显悦便吩咐小厮将书房门关闭,在门外守着任何人不得靠近。
唐显悦人老成精,知道郑经每日政务繁忙,不可能无事陪着唐婉儿回娘家省亲,肯定有事要与他们父子相商。
“王上!明年我郑氏可有什么打算?”待到书房内就剩下三人之后,唐显悦问道。
唐显悦现在挂着一个谏议大夫的职位,相当于大明时代的都察院职位,属于郑氏的核心官员,有权过问郑氏接下来的行止。
郑经沉吟了一下,说道“明年我们的两个方向,一个方向主攻,一个方向主守。对南洋方向的红毛夷,我们要积极备战,争取在年内彻底解决这股顽敌。
对于大陆上的满清,我们采取守势,尽量不到沿岸刺激满清,让满清没有对外的压力,好好的经营内部。
我们自己刚刚拿下琼州府,也需要好好的经营,与满清地大物博不同,我们人少地贫,需要更加精细化的经营。”
唐显悦点点头,如今的郑氏高层内部已经形成了共识,那就是在满清没有出现变故之前,不要刺激满清,自己闷头发展等待天时。
“王上说的是,满清这边我们只要削弱了满清的水师实力,满清两三年之内都不会对我们产生本质的威胁。
不过红毛夷这边还是要小心对付,毕竟在爪哇的红毛夷只是他们的一小部分,万一他们倾举国之力前来与我郑氏为敌,我们是否能够挡得住红毛夷的致命一击。”
“祖父说的是,红毛夷是西夷强国,在西夷本土有着强大的实力,若是倾举国之力来攻,我们肯定不是对手,甚至会被覆灭也不是没有可能。
但是红毛夷在西夷本土也有敌人,若是他敢从本土调动太多的军队,与红毛夷敌对的国家马上就会对红毛夷展开攻击,我们有没有被灭国不知道,红毛夷肯定会被灭国。”
唐显悦是标准的士大夫,对于华夏文明之外的事物并不了解,甚至对于红毛夷来自哪里都不甚清楚,自然是不知道欧洲国家错综复杂的关系。
听到郑经说红毛夷并不敢将主要力量用于对郑氏作战,也就放下心来。转而问道“王上打下爪哇怎么处置?”
“暂时是想着交给马打蓝国,毕竟这本来就是马打蓝的国土,我们若是强行占据,肯定会与马打蓝国结仇。
我郑氏短期之内无暇应对这些土人,给他们一些好处让他们感念我郑氏的恩德,至于最后如何现在也说不好。
这次对战满清与红毛夷联军,抓住了一个南洋汉人,这个人的家族在爪哇有些影响,寡人打算将其降服,让他回到爪哇与马打蓝国沟通。
只要马打蓝国愿意向我郑氏(这个时候就要用上大明的大旗)称臣,我郑氏就帮助他们夺下巴达维亚,将红毛夷赶走。”
“那个人可靠吗?别到时候一放回去,就又投到了红毛夷那里。”
“现在还不敢说,先观察一段时间再说,现在最难的是安排一个我们的自己人代表寡人去与马打蓝国谈判。
马打蓝国对红毛夷恨之入骨,只要沟通顺畅与马打蓝国达成一致的可能性非常之大。”
唐显悦听明白了,这坏小子是想让他去做这个使者与马打蓝进行谈判。他是延平王王妃的祖父,是妥妥的外戚,分量足够。若是安排唐显悦去谈判,必然会是事半功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