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人的眼中,最近陛下做出了出乎意料的决定。
一个毫无根基,连官员都称不上的人最终成为了四川观察使。这就像选调生突然被提拔到一个省的常务高官的地位。尽管王刚中有秦桧的推荐和陛下的赏识,这样的提拔已经不能用火箭来形容了,简直就是曲率引擎了。
除此之外,陛下还做了另外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那就是北伐。
孙权的这个决定受到了很多人的反对,甚至在这其中还包括了秦桧和韩世忠,甚至连韩彦直和岳雷都反对。
因为他们觉得现在还不是时候,宋人刚击退了金人的攻击,朝廷最大的倚仗御前诸军损失惨重,国库也有些空,就连最为精锐的玄武湖水军也很疲惫,这时候贸然发动攻击是一个过于冒险的决定。
韩世忠和秦桧这两个过去政见不和的人甚至一起来找孙权,希望打消他这个念头,因为吴璘想要发动对金国的攻击对于他们来说不是一个秘密,他们认为这时候开展全面的攻击过于的冒险了。
“秦相、韩郡王,你们的主义是老成谋国之举,你们说的是正确的,我们目前没有和金人全力开战的能力和资本。”一开始孙权就肯定了他们的说法。
“那陛下为何要坚持北伐?”韩世忠疑惑的问道,他认为,就连秦桧都能看出其中有问题,陛下不可能不知道其中的问题。
“你们可知富平之战?”孙权并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反而进行了一个反问。
“张浚误国,那可真是一场惨祸。”秦桧回答说。
本来在京西战线上,宋强而金弱,张浚觉得优势在我,于是发动了对金人的攻击,结果在富平吃到了一场败仗,不得不转进。而富平之战大宋败的太惨了,可以说在富平一战之后,双方在西线的攻守易势,变成金强而宋弱。
“金人胜在兵精而少,如果单单吴璘发动进攻,那么这就又是一场富平之战,只有牵制住金人的主力,让金人无法全力救援京西一带,才能给吴璘创造机会。”孙权说道。
“陛下所言甚是,可派遣一将出淮西,北上山东诸路,吾听闻山东、河北等地义军纷起,虽然金人已在大名府大破义军,但如果天兵至,他们必然会群起响应王室。”韩世忠回答。
“韩郡王,如果请你带兵一万你可去?”孙权问道。
“诺!”韩世忠是一个胆大的人,对于孙权的要求他一口答应了下来。
“有韩郡王在,金人的注意力势必会被吸引在山东诸路,吴璘必可成功。”秦桧说道。
“不一定,金人遣一将即可。山东的义军已经胆寒,必然不能成为我们的助力。”孙权却没有这么乐观。
蛇鼠两端的人他见过太多了,在金人的军事压力下,正义和道德这种东西可靠性可不高,他认为山东那边的地头蛇没有帮助强势的金人来对付大宋已经算得上心怀故国了。
孙权知道,如果要吸引金人的注意,这样的攻击力度还不够。“我将出襄樊,攻击唐、邓二州。”他说道。
对于如何牵制北方的敌人这一点孙权非常的熟悉。过去他为了配合诸葛亮北伐多次牵制性进攻曹魏。
他发现如果单单一路进攻曹魏是没有任何效果的,他多次进攻合肥,结果曹魏单单就派遣一个将领就抵挡住了他的攻击,这就是因为他的佯攻被看破的关系,这样的牵制力度完全不够。
所以之后他痛定思痛,让荆州的军队同时参与进攻,这样才能更好吸引曹魏的注意力,而且证明了东吴才是曹魏的大敌,而并非一直在陇西刷存在感的诸葛孔明。
这一次,他过去的经验又发挥了作用,他决定兵分二路,同时进攻。他将亲自带领军队从襄阳出发进攻。
“陛下,我愿意从襄阳出发,请陛下率军走山东路,那边的民众一定会翘首以待王师的到来。”韩世忠说道。
他之所以提出这样的提议是因为他觉得陛下进攻的方向过于危险了。
上一次在这个方向上进攻的人叫岳飞,而那次进攻他筹划了很久,郾城之战岳飞赢的多惊险,作为局中人的韩世忠真的是太清楚了,郾城之战岳飞占据了地利和人和,而且周围的大宋友军难得给力了一次,从过去的猪队友一下子变成为了神队友,这才有了这样的一次胜利。
而走淮南进攻山东则安全许多,淮南双方势力犬牙交错,敌中有我,我中有敌,即使事情有变能够从容撤退,后路不会被切断,甚至在危急的时刻可以走海路,让陛下跑回来。
所以,韩世忠才提出了他从襄阳出发而让陛下走淮南。
“良臣,你的苦心我知道,但是必须由我出襄阳。”孙权说道。
他做出这样的决定原因有两个,一是由于韩世忠用兵习惯的问题,他带的兵数量不多,如果由他从襄阳出发,显然做不到吸引金人注意力的目的,此外韩世忠和荆北路的刘锜两人地位相当,即使临时指定一个主帅,也会造成用兵上的掣肘,远不如孙权亲自出马的好。
另外一个原因是,从淮南出发如何进攻山东,这样的问题孙权从来没有考虑过,过去他一门心思完全在如何打下合肥这件事情上,至于打下合肥后该怎么办,这似乎超出了孙权过去的设想。
就像中国球迷最多考虑预选赛出线后,世界杯小组赛该如何踢,绝对不会去考虑世界杯决赛该如何踢。
但是从荆州方向如何进攻孙权是知道的,当年的陆逊对于这个问题颇有研究,不仅考虑过如何攻陷襄阳的问题,更是考虑过如何以襄阳作为基地,骚扰曹魏的问题。因为陆逊当时认为自己真的有能力将襄阳打下来。
随后三人对于接下来的行动做了一个筹划。韩世忠将率领一万人出淮南北攻山东路,而孙权将带领三万御前诸军北出襄阳,开启大宋新一轮的北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