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弋手里托着一个“四君子”的灯笼。灯笼有五面,分别绘着梅,兰,竹,菊。最后一面则用小楷写着谜面假小子。
这个谜面很简单,基本一眼就能猜出来。可他看着这三个字,突然笑出声,觉得很有意思。
“秦王殿下,你觉得这谜面是不是很有趣?”
沈清河本来无心猜灯谜,他时不时回头看顾蔓,奈何一堆大臣和无数宫女太监跟在后面,几次都不曾看到。
祁弋突然问他,才回过神来“什么?”
祁弋笑道“秦王殿下这是在看什么?难不成是那天上的嫦娥下了凡?”
他晃了晃手里的灯笼“秦王可知道这谜底?”
沈清河方才根本不知道祁弋说了什么,那谜面自然也不知道。
这时,司焱麟插话道
“假小子?这不就是指女子么?”
听了这话,沈清河才明白过来,只说道“是个‘好’字。”
其余人也附和“确实是个好字。”
祁弋笑问“那到底这谜底是‘女子’还是‘好’字?”
谜面并未说是猜人还是猜字,所以两个谜底皆有道理。
有人说道“中秋之夜,花好月圆,自然是‘好’!”
也有人说“嫦娥仙子本是女子,月亮也唤作‘婵娟’。古人都将月亮比作女子,这谜底自然是女子。”
一时之间僵持不下,沈清河亦没有心思纠结孰是孰非,沉默不语。
最后祁弋才说道“要本王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貌美的女子,天生尤物。诸位说‘好’是‘不好’?”
“好!”
这一番解释合情合理,众人纷纷赞同。
有人道“没想北胡王对中原文化如此精通,我等自愧不如啊!”
“过奖过奖!本王也不过是略懂些皮毛,班门弄斧,诸位见笑!”祁弋谦逊道“传闻大周女子诗词歌赋样样皆精,本王还想寻一位做妻,以其能更好了解中原文化。”
此刻,游园的众臣皆有些醉意,又因节日,尽欢即可,繁文缛节倒也不甚在意。便有人开玩笑道“大周女子也并非人人都懂诗词歌赋。不过,温香软玉在怀,红袖添香在侧,若有能聊上几句的,倒也不失闺房情趣。”
众人皆笑。这风雅的游园灯会倒变了点味道。
沈清河默默退出来,返回去找顾蔓。
“何事如此开怀?”回殿中加衣回来的司南胤走过来问道。
众人住了声,拱手行礼“见过圣上。”
“今日便都不必多礼了。”
“谢圣上!”
有人便回道“圣上,方才北胡王与臣等闲谈,想寻一位中原女子作妻。”
司南胤一听,当即应道“这有何不可?”他问祁弋“不知北胡王喜欢怎样的女子?朕膝下之女皆已婚配,宗室之女倒有待字闺中的。”
北胡归顺不久,若是能连姻亲,结秦晋之好,于大周都是百利无一弊。
“多谢圣上!”祁弋说道“臣喜欢女子‘野’一些。宗室之女多半都是温柔如水,臣未必喜欢。”
他这话,司南胤倒是没想到,哈哈笑道“自古男子娶妻娶贤,你这要求确实难倒了朕!”
祁弋继续说道“臣亦无意为难圣上,此女,臣寻到了!”
“果真?朕倒有些好奇,到底是怎样的女子,竟能让你这位‘草原之王’动心?”
“她此刻便在这御花园内!”
……
顾蔓坐在莲池边百无聊耐。池子里有好些河灯,估计是这皇宫里的嫔妃或是宫女放的。偶有几尾锦鲤游过,扑腾地溅起水花。
手里的宫饼没吃完,她便掰成碎末喂鱼,很快便围上来一堆争相抢食。
“你们在这皇宫里咋还饿成这样?”顾蔓对那些鱼说道“想必你们也想去外面的世界瞧瞧吧!这一抬头便是四四方方的天,确实没啥意思。”
手里的饼没了,她拍拍手,准备起身,却突然被人抓了手腕,还来不及问,便被整个拉起来。
“走,跟我去个地方!”
顾蔓这才看清拉她的是祁弋。她挣了挣,没挣开。
“去哪啊?”
“马上到了!”
……
当祁弋将顾蔓带到司南胤面前时,众人皆面露讶色,眼前这个瘦弱的小厮难不成便是……
“你干什么?”顾蔓甩开祁弋的手,待看到前面坐着的司南胤,用手挡住自己的脸。
司南胤已经认出她了,“你不是那顾……顾什么?”
“顾十三!”祁弋说道“圣上,这便是臣想娶的那个女子。”
“这……”众人皆惊,议论纷纷。
顾蔓不可思议地瞥向他,皱着眉,这人想干什么?
“女子?”司南胤神情严肃道“可他明明就是个男子,只不过模样……”
话还未说完,祁弋突然将顾蔓头上的发带扯下,满头青丝倾泻而下……
沈清河找了一圈,没找到顾蔓,当他返回来时,便看到这一幕。
冷白的月光衬着周围的灯火阑珊,墨发飞舞,眉眼惊艳众人,此刻的顾蔓犹如嫦娥下凡。
不,比嫦娥还美。只是那纯黑的眸子里,带了一丝惊恐,显得楚楚可怜。
“顾十三,只是女扮男装而已!”祁弋看着顾蔓深情说了句“她便是臣朝思暮想的那个女人。”
“这……”司南胤也疑惑了,他原以为顾蔓只是男生女相,不曾想真是女子。
顾蔓捏着拳头,瞪了祁弋一眼,最后挪开视线。她气的倒不是自己的身份被拆穿,而是祁弋这种自以为是的行为。她已经答应了他事成之后去北胡,为何他还要这样咄咄逼人。
“一派胡言!”沈清河突然从人群里走出来,看着祁弋,眼神冷的可怕“单凭这一头黑发便认定顾十三是女子?王爷未免太轻率了。”
司南胤见沈清河掺合进来,不满道“秦王,此事与你无关!”
沈清河盯着顾蔓,恨不得立刻过去护在她身前。最后咬牙道
“父皇,顾十三是儿臣结拜大哥,又岂会是男子?北胡王此言此行,太过冒昧。”
祁弋冷哼一声“她是男是女,一验便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