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的态度一改往常,对待丈夫朱老大,强硬许多。
朱老二和朱老三看得目瞪口呆,心想着大嫂这般不给大哥留面子,大哥百分百会发飙。
兄弟俩瞪大眼睛看向朱老大,然而,朱老大盯着张氏好了好半晌,终究是没说一句反驳的话,无声地走到柴火堆旁,抡起斧头,默默砍柴。
这可吓坏了朱老二和朱老三?
一晚上而已,大哥对待大嫂的态度,昨天和今天相比,简直是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这太…….神奇了!
太阳打西边出来的?
还是天上要下红雨了?
刘氏抱着手臂,抿嘴偷笑,对着张氏比了个大拇指。
大嫂真像样!
看来昨晚她的法子,很管用啊!
朱老二惊的下巴险些掉在地上,自从回到家之后,真是惊喜连连。
“媳妇,大哥到底怎么回事?你是不是知道内情,快和我说一说。”
刘氏掸了掸衣角的灰尘,得意道:“知道也不告诉你。”
这是她和张氏的秘密,才不会告诉臭男人们,否则,就不灵了!
朱老大被张氏值得服服帖帖,忙着劈柴,也不再提休书的事,暗自琢磨着朱老二和他说过的话。
吴翠翠真有那么好心?
朱老大心中打鼓,不相信,但也不得不信。
因为朱老五回来之后,朱老大拉着他问了好几次,朱老五的说辞和朱老二说的,完全契合。
事实摆在眼前,由不得他不信。
吴翠翠走了一路,累出一身臭汗,回屋擦洗身子,换了一身干净衣裳。
朱家难得平静下来,休书的事就算暂时揭过去了,无人再提。
朱老汉逗弄着两个孙女,大丫二丫拿出各自识字的本子,乐此不疲地向朱老汉展示。
“爷,奶和小婉姐姐,教会我们好多字。”
“二丫已经会写自己的名字了,还会写爷奶的名字。”
朱老汉笑的见牙不见眼,吴翠翠出身大户人家,这个他是知道的,因此并未对吴翠翠产生怀疑,笑呵呵地抚摸着大丫二丫的脑袋。
“我孙女真厉害。”
张氏心灵手巧,用艾草做了许多青团,家里的大人小孩都喜欢吃,绿色的面皮,里面包裹着红豆沙和咸蛋黄,一口就能咬到咸蛋黄,一整颗咸蛋黄,口感绵密,吃到嘴巴里,让人幸福感爆棚。
逢年过节,是一家子最热闹的日子。
朱老五回来后,见到朱二妹,姐弟俩多年未见,免不得红了眼睛。
朱二妹看着比自己高出大半头的朱老五,哽咽着比划道:【老五,长高了,也壮实了。】
朱老五吸了吸鼻子,露齿笑道:“二姐,能见到你,真是太好了。”
如今,朱家人都回来了,一个不差,往后家里的日子只会越过越好。
只要家人在身边,就有了避风港,朱老五笑中带泪,前所未有地开心。
另一间屋子里,朱小九杵着拐杖,金鸡独立站着,抱着手臂,上下打量着一副男人打扮的木子。
“没胡子,没喉结,胸前鼓囊囊的,装的一点都不像。”朱小九无情吐槽道。
木子闻言一愣,惊慌地伸手去捂朱小九的嘴巴,警告道:“小鬼头,你给我闭嘴。”
朱家人都没发现她是男扮女装,却被一个小屁孩发现了!
这太不合理了!
朱小九扬了扬眉头,挣脱开木子的手,贱兮兮道:“略略略,本小爷可没那么好骗!”
他爹,他旧爹,是领兵打仗的将军。
他死去的亲娘,也不差,巾帼不让须眉,随夫出征,为国浴血沙场。
娘手底下有一群娘子军,都是女人,打起仗来不比男人差,上阵穿着铠甲,日常为了方便,都是穿着男人装束。
因此,朱小九一眼就能看出木子的伪装。
“小鬼头,行啊,眼力还真不错。”木子虎口托着下巴,没想到朱小九有点本事。
朱小九洋洋得意道:“放心啦,我不会说的。”
木子是男是女,都和他没关系。
他来朱家,是为了躲避旧爹的围追堵截,仅此而已,别人的事,与他无关。
小婉从隔壁柱子娘家回来,刚一进门,吴翠翠已经换好衣服,召集所有人到院子里,她有话说。
厨房里飘着饭香味。
张氏领着朱家三姐妹,从厨房里走出来。
大丫二丫牵着朱老汉的手,另一只手拿着青团,瓷白的脸蛋上鼓鼓的,吃的好满足。
朱老二,刘氏,朱老三和朱老四,朱老五,笑呵呵地从屋里走出来。
金鸡独立的朱小九,拄着拐杖,蹦蹦跳跳,跟在木子的身后,走到院子正中央。
他俩不算纯正的朱家人,站得远一些。
小婉放下医药箱,走过到树根底下,和两人站在一起,看着吴翠翠拿着一个红木盒子,放在众人面前。
盒子打开,里面是白花花的银子。
“这些钱,是我们这段日子摆摊做生意赚的,刨除家里的日常吃喝嚼用,一共二百一十两四钱。”
这个数目,和刘氏预估的出入不大。
看着面前满满一箱子银子,朱老大满脸惭愧,他们赚的那五十两,两相对比,实在是太微不足道。
果然,真是他小肚鸡肠了……
吴翠翠要是为了钱,完全可以带上二百多两银子,一走了之,没必要惦记他们攥在手里的仨瓜俩枣……
吴翠翠看向隔壁院子,“我买青砖,是为了盖养鸡场,你们应该都知道了,不算你们带回来的工钱,这二百多两银子,是咱家的全部家当。”
众人齐刷刷看向吴翠翠,心中暗自欢呼,太好了,再也不用过苦日子了!
朱家终于咸鱼翻身了!
“盖养鸡场的事,交给外人,我不放心,你们兄弟几个都回来了,正好,我就和你们说一下,具体的分工。”
朱老二举起手,不解问道:“娘,盖养鸡场太费钱了,咱们和以前一样,买鸡用就行了,咱们家好不容易有钱了,应该买田盖房子,不应该把钱用在不相干的地方。”
农家人安土重迁,图个安稳,只好能过上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就满足了。
土地是抢不走,扛不跑,一辈辈传下去,也算是祖产。
因此,农家人但凡有点钱,都想着怎么买地,或是种田,或是盖房子,都是不动产。
朱老二的想法,其实也是朱家人的想法。
朱老三紧接着表态道:“是啊,娘,养鸡场就算了吧,五万块青砖,咱们留着自己盖房子用,剩下的钱,再买几百亩的水浇地,老五脑子好使,是读书的材料,只管去上学,我们四兄弟在家耕田种地,一年到头,也能赚不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