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在平原郡的左将军刘备,素有仁义之名,到时候绝对会响应天子,制止曹操威胁朝廷。
然后是孙权。
此人由于所处位置较远,而稍微被人忽视。其实他的黑点也一数一大把。
首先孙家把传国玉玺给抢走了,直到现在还据为己有。然后孙策相当长时间是袁术手下,袁术称帝时他虽有写信劝阻,但至今仍吸纳了袁术之子袁耀,以及许多旧部。
更为重要的是,孙权有大志,他继任以来聚集的团队据说有“汉室已不可复兴”的说法,自己的兄长诸葛瑾,甚至就是其中一员,很是有些支持的想法。
朝廷只要一天尚在,胆敢僭越,袁术就是前车之鉴,相信孙权很清楚这一点。
所以,孙权的黑点是可以被朝廷所用的,也就是说他的把柄实际上在于对汉室的态度上。
朝廷可以联合孙权,遏制曹操和童远这两大最危险的敌人。
诸葛亮回到巡城监的第二天,就在上朝时上表分析当前形势,提醒众人提高警惕,注意三个主要威胁。
当然,在朝中公开拿出来的说法,是警惕新降兵马中藏匿余孽和各方拉拢者、不分地域对德才兼备之臣予以宽厚和重用、奏请让孙权在洛阳开设就江东方面的商会或客舍,以方便人员来往和沟通。
众多官员听了之后无不惊叹,纷纷小声议论起来,甚至有人连手中笏板跌落都没有发觉。
“他真的是只到二十五岁吗?”
“怪不得!是他能当两千石的巡城监都尉。”
“此表来的太是时候了。”
“有诸葛孔明,大汉振兴指日可待!”
但也有人不断地小声质疑。
“那些盘踞关隘的兵马已经是自己人,说是可能有余孽和其他坏人拉拢,这也太夸张了吧?”
“朝廷之前被亲近关中和关东的官员影响太大,他现在说用宽厚之风和重用各地之人,这是嫌朝廷不够乱吗?”
“给江东那边开设商会或客舍,这不是添乱吗?”
“你不知道,他兄长在那边,当然这么建议啦……”
这些人有不少是所谓大士族或者支持天子的人,他们见到出身一般,又十分年轻的诸葛亮被重用,出于嫉妒或者门第之见,对诸葛亮各种恶言讽刺。
伏完与孔融对视一眼,然后身为尚书令的孔融出列,说道:“陛下,此表正是朝廷所需也,臣以为当采纳并尽快与江东取得联系。”
刘协闻之大喜,不管其他一些道貌岸然之徒怎么看待,当即表示一定会重视诸葛亮的上表,并且安排黄门侍郎耿纪为使者,正式前往江东,沟通尽快建立商会或客舍一事。
上朝结束,左中郎将徐庶与诸葛亮走在一起,十分肯定地给了好友支持。
谷如今朝廷正在逐步振兴,虽然各方面困难不少,愚钝和清高之人会给他们掣肘,但圣君在位贤臣群聚,相信不多时便可取得更多成就。
诸葛亮问道:“元直今日话头这么多,好像我们回到了隆中一样,不知这些年又因何而变得寡言,又那样专注于武艺并回到游侠之路?”
这个问题萦绕在心头已久,今日意气风发,索性当面问出口。
此时还是早春,一阵寒凉的西北风吹得孔明一打哆嗦。身旁疾风剑圣头发随风飞舞,脸上微微粗糙的皮肤让他看起来早已没有昔日的稚嫩。
徐庶压住西北风对头发的扰动,以特有的稳重刚毅的声音回道:“年少时不知责任,浪费了许多时光,现在承担起来却也没忘当时的志向。”
就是这点诸葛亮还赶不上徐庶,那就是责任、岁月和压力的反复磨砺。
历史上,老诸葛相比小诸葛,少了许多意气风发和冒险大胆,但更多了一种挽狂澜于既倒,以及扛起巴蜀乃至汉室的独特魅力。这种魅力越是艰难困苦,越是百折不挠,就越让人心疼且敬仰。
可惜,现在的诸葛亮没有,而徐庶或多或少带了一些。
诸葛亮又问道:“交易会之前,我和你一起月下想谈,记得那是元直讲在洛阳有一堵墙横亘在各方之间,不知今日算不算已经突破了?”
“嘿嘿~”徐庶流露出温馨的笑容,但嘴角旁边的肌肉并没有动:“当然,孔明和巡城监的诸位太不可思议了,朝廷、巡城监、游侠、四海商帮,以及西市百姓和部分州郡兵,现在走到了一起。”
“元直不要遗漏自己的巨大影响啊,关键时刻率军保护天子,瞬间拿下李选的样子,那场面某是不会忘记的。”
“哈哈,李选擅射可是近战不佳……不过话说回来,孔明这些日子有没有坚持习武?”
“当然没忘!在军营每日与文远一起率军越野跑十里,排兵布阵的时候,一直全身穿甲。目前还是擅于防守,真要说杀敌肯定笨手笨脚。”
徐庶这回脸部肌肉真的动了,没有出声笑,但比刚才更开心了。
两位好友在城内告别,一人返回城西的巡城监,另一人到城东的另一支兵马的军营。
徐庶还要去管理自己的3000兵马,许多游侠士子也从年轻的毛头小子,日渐成熟逐步真的了解军营。他们还需要徐庶去指导,两人都没有自满而闲下来。
回到巡城监,告知众人天子支持上表内容的好消息,众人都喜气洋洋,觉得在巡城监肯定越干越好。
诸葛亮却知道,对于童远和曹操两边,还有很多事情要调查。
上次交易会中,张辽从一擅于弹旗、有些好赌的商人那里听到“双方很友好……”这样一句话。
这个双方是指曹操和童远。
也就是说,曹操和童远很可能不像外界认为那样,愈发对立矛盾,而是暂时达成了合作,甚至知情者认为关系还不错!
另外碰到天水商人士氏的时候,似乎不久就会遇到关东买马的大胖子。
这两人气质特殊,难不成除了生意上的事,还代表着各自的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