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寿的话当然是符合刘协的心理预期,毕竟是事先讨论过的。
他作出听了之后非常心动的样子,通过仪态让人知晓这就是他的意愿,其他人最好不要提不同意见。
天子细微的表情立刻被司马懿捕捉到,于是赶紧补充道“今年年底破了龙门夏阳,关中的许多士族就会中立或者倒向朝廷,童远被困在并州就和关中失去了便捷往来通道。”
“明年开春马超可以夺得西域拿下河西,刘豹与拓跋鲜卑可拿下阴山河套,巴蜀魏延王平也可反击,如此天下大势已定。”
司马懿的全局谋略非常厉害,现在童远率领主力在太原郡,其余一些强悍兵马,也往北边的阴山、河套、幽州派出了很多。
这个时候,朝廷当然不用去找童远的主力决战,而是直奔他的都城龙门与夏阳,乘其空虚直接猛攻拿下。
只要拿下龙门与夏阳,就切断了关中与并州的要冲,富庶的河东将被朝廷收回,足以供给颇为庞大的兵马。
朝廷与晋国的力量对比局势一旦变化,就会有许多人为了各种原因投靠过来,到时候关中必有反叛,北边混沌大军南下,朝廷大军北上,关中义军东进,童远被关在并州被消灭。
退一步讲,童远要是严冬从雁门、河套绕回去,冻不死也累死他。而且绕远路只会让他联络荆州、益州更不方便,到时候朝廷肯定完胜之。
总之,趁童远主力多派到边疆,目前其身边和都城兵马相对匮乏,正可以集中主力攻之。
更可况,除了亮相的兵马,还有两支专门用来对付童远的兵马还没现身。
“好!就按照计划,朕御驾亲征,消灭童远!”
建安十年十月底,洛阳朝廷大军正式开拔。
大军走大河水路,从而不必在函谷关、弘农郡慢慢攻城。
孙权统帅10万吴军,沿大河水陆并进。后续又有2万多东吴水军陆续抵达,巡查大河运送物资。这回东吴算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十几万大军北进,势必打得惊天动地。
韩当、周泰、潘璋、徐盛作为前锋,率领战船进攻孟津、小平津,黄盖、甘宁、陈武则以步兵配合夹击,孙权与程普、蒋钦、凌统坐镇中军指挥调度。
吴军实力强悍,又是在水上作战,根本势不可挡。
冯滨、冯楷的两用船队尽力抵挡,奈何吴军太多,猛将如云,力战几天冯楷被徐盛斩杀,剩余船只不得不退。
守将卞喜坚守孟津一开始还守得住,但是东吴水陆两军齐至,就彻底被压制动弹不得。第二天,陈武砍断营寨围栏,甘宁突入中军,直接斩了卞喜。
孟津失守,小平津也不可能低档,只能主动放弃撤往风陵渡。
吕布、高顺、吕玲绮与伏完、徐庶的核心混沌军、羽林军、游侠士子2万人,伴随着刘协,沿着大河缓缓西进。
司马懿则率领1万混沌军与部分降军,渡过大河进入河内郡,发动河内士族起兵。河内郡一批士族早就暗中反曹拥护朝廷,此时有人出人、有粮出粮、有钱出钱,聚集起2万多部曲家丁,一时间声势大振。
谷 在朝廷的全力动员下,又对关东难民封锁外部消息,反复宣传是童远扒了大河,这样又动员出5万精壮,作为炮灰跟随司马懿渡河。
渡过大河的兵马声势浩大且心怀仇恨,固然战斗力不强但是破坏性很大,
司马懿指挥他们进攻王屋山、中条山,算准了童远必然纠结。如果派出有限的主力来打,那自然比他手下这些炮灰强,但孙权、吕布那边就势在必得。如果不调任何主力过来,那这些对童远充满仇恨的兵马,只要翻过两座山,就能让富庶的河东郡变成一片白地。
刘协坐在事先就已经打造的龙舟之上,一边欣赏自己家的大好河山,一边听着各方面传来的捷报。
“报!河内士族起兵一万,王屋山已经拿下一半以上!”
“报!孔融从洛阳来信,又一批洛阳官员发誓效忠陛下,声讨童远刘备诸葛亮。”
“报!洛阳以南的。”
“报!于禁从豫州来信,又有5万残军和轻装忠于朝廷,可以防范冀州的威胁。”
“报!韩当等先锋已经通过三门峡河段,水位高涨没有礁石,后续船队可以安然通过!”
“好!”
刘协志得意满,从水路西进北上,最难的就是相传大禹治水劈开的三门峡,此地一旦水位较低礁石裸露,就非常难以通航。
幸亏有混沌之力,以混沌钟破了补天石,天外之水压制住干扰者,雨水一直不停,大军才能安然无恙走水路一路直取龙门、夏阳。
自己率领20万大军御驾亲征,除了已经出场的兵马外,为了攻破龙门与夏阳,还专门准备了两支兵马。这两支兵马绝对能让童远大吃一惊。
消灭了童远,再让北疆的混沌军进入,未来混沌必能让自己与大汉王朝永恒!
混沌之力的强大,将逆转盘古所化的一切,那里没有时间的局限,成为混沌选择的永恒王朝将不生不灭,永远存在于混沌之中又不需要实体存在。
这就是他坚决投靠混沌的原因,自己将超越高祖、武帝、光武,以及黄帝等古往今来一切帝王,成为混沌的选择。
董威那个给了自己最为重要情报的家伙,也是辅佐自己的第一人,会不会接受这个命运呢?
从曹操被杀,曹魏惨遭水淹开始,沉寂了多年的董威,突然活跃起来。
董威不停唠叨“正是因为你的软弱,才养起了刘协这个怪物,当年就不用装好人,李傕郭汜开始交兵的时候,你就可以灭了他们,直接接管长安。”
说这话的时候,董威表情充满了挑衅的味道,可是面色忽然一变,就恢复为略带有正气和威严,恢复为童远的样子“那是你和李儒搞事情,否则刘协还是乖乖被我控制,不会出现这些失控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