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阳兵变的消息传到坐镇扬州的史可法耳中,当时史可法直接出溜到桌子底下去了。
完蛋了,自己辛辛苦苦奔走联虏灭寇大计,这算是彻底的失败了。
而这时候参政来报:“高杰死后,军中无主,军心大乱。而黄得功和刘泽请已经秘密派人,潜入高杰军中,收买高杰部将,有吞并他们之心,阁部一定要快做决断啊。”
史可法哀叹:“本官现在心乱如麻,不知如何是好。”
这时候,门外传来一声清朗的笑声:“都说史阁部睿智过人,杀伐果断,这时候怎么反倒犹豫起来?这时候,正是收拾高杰部为你亲自所用的大好时机,怎么能放弃?”
这声音听着耳熟,史可法就不由得抬头看去。
门帘一挑,王光启施施然走了进来:“唐突造访,冒昧之及,还请阁部原谅。”
史可法一见是王光启,当时猛然起身,指着他,嘴唇哆嗦的询问:“你不是已经投靠山东伪王了吗?你怎么又来我扬州啦。”
王光启不想在这个时候,和他辩论王学军真伪问题,笑着道:“听闻江北有大事,恐阁部一时间身边没人参谋,所以我这个老友就急匆匆赶来。难道我顶风冒雪而来,阁部小气的连杯热茶都没有吗?”
史可法这才平定下心来,连忙招呼小厮看茶。
王光启怎么来的这么快呢?
这还得从神棍王学军说起。
本来想继续北上,解沧州许杰之围的。
但惊闻史可法督师高杰北伐连虏灭寇,王学军当时感觉到大事不妙,于是分兵李岩,自己带着一万人马南下景州,以防史可法高杰趁此机会搞事情。
他现在已经不敢完全相信历史了,盲信历史,让他吃了个大亏,他已经不敢再那么干了。
但不盲信历史,但历史的脉络依旧可循。
当时王学军从大局出发,立刻命令已经是礼厅左侍郎的王光启南下扬州。
临行前,王学军叮嘱王光启:“如果高杰没有兵发睢阳,你一定劝史可法,压制高杰。绝对不能进睢阳,否则高杰死定了。”
王光启不明白,但还是答应照做。
但下一句,就真的让王光启不明白了:“如果高杰进了睢阳,他是必死无疑。你立刻劝说史可法,抢夺高杰余下的军队。你一定要劝说史可法,答应邢氏让高杰子认史可法做干爹的事,万万,万万。”
“怎么会出这样的事呢?”王光启纳闷的询问。
王学军肯定的道:“这个你不要问,你就按照我说的做就行了。汉人江山,南明朝廷多活几年,为我们吸引满清,减轻我们的压力,就在你游说是不是成功上了。”
一听事情这么严重,虽然迷糊的,但坚定的答应了。
结果他一路南下,半路上,果然听说高杰出兵睢阳了。
再走几日,高杰的睢阳之变的消息就传来了。
在王光启感慨摄政王的确是个神棍的同时,加快了脚步,第一时间进了史可法的屋子。
听到王光启建议他趁机收取高杰部下之言,当时摇头:“国家自有法度在的,我若是文臣掌兵,必有藩镇之议论,万万不可行。”
王光启对这个书呆子跳脚:“自打万历年开始,文臣督师,便说惯例。你现在不就是督师吗?这还有什么违背国家法度之说?这是名正言顺吗。”
史可法摇头:“督师是监督武将,而不是亲掌兵权,这一点在本质上是有不同的。”
王光启差点气晕过去:“你这个书呆子,到这个时候给我较真,你真的糊涂啊。你为这个南明兢兢业业,为什么却总是被人家边缘化,什么事都做不成?究其原因,就是你手中没有实际的兵权。似乎你督师江北,掌握四镇,可哪一个是真正听你调度?简直就是空有虚名。”
史可法就叹息了一声。他何尝不知道,自己顶了这个虚名,根本就调动不了北方这四镇军阀。他们听你的,那是因为他们有利益。没有利益,既便你说破了嘴,他们也绝对不搭理你。
自己满心的为国报负,却一直无能为力,徒呼奈何?
“而一旦你掌握了高杰这一阵的精兵,到时候你就有实力,实现你心中的报负,或者北伐恢复故土,或者凭此安定朝局,岂不都是便利?”
结果他前面说的话,还让史可法怦然心动,但他后面的这句凭借这个力量,安定朝局,立刻引起了史可法的反感。
“光启兄此言差矣。如果真是这么做了,我就是大逆不道之臣。到时候史书将如何评价我?”
看着这个,到这时候还爱惜羽毛,拿捏不出轻重的史可法,王光启真的是拿他没有了办法啊。
“但最起码,你不应该只能在这里嗨声叹气,放任刘泽清或者是黄德功将高杰的队伍瓜分。
一旦他们瓜分了高洁的队伍,实力就更加壮大,到时候你就更指挥不动他们了。”
这一句话,才提醒了分寸已乱的史可法:“对,光启兄说的对啊,我当立刻前往徐州,安定军心。”
听到这样的话王光启总算是放了一点心:“我愿随阁部一起前往。”
结果史可法看了他一眼。
那意思是,你现在是山东王学军的人,你跟着我去,你到底有几个意思?
王光启见到史可法误会了自己,立刻解释:“我虽然在天机府下当官,但天机府承认南京朝廷,我也就是大明的官员。而摄政王一心为国有目共睹,这样的巨变正是他事先洞察,才派我来通知阁部。”
史可法就哼了一声。
“这一次你过去收编高杰的军队,其中定然有些波折,尤其要防备北面的多择,趁机南下进攻。下官随您而去,一旦您有需要,我可以立刻回山东,在您和摄政王之间往来沟通协调一致。”
王光启是好心,但史可法却认为,他这是要随着自己观望风向,通敌卖国呀。
然后一甩袖子:“这里的事就不劳王大人费心了。”然后直接大步而去。
王光启看着他远去的背影,不由得叹息一声:“一个书呆子,一个不会变通的书呆子,大事去了。”
然后赶紧坐上马车,赶回山东,提醒王学军,准备应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