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烺继续说道“其实除了这些原因之外,还有两方面的原因。
其一就是战略上的原因,无论秦汉还是隋唐,王朝之都城对待都城之外,以防备为主,稍有不慎,地方势力过大就会威胁都城安全导致王朝更替。
秦以关中攻六国,得六国之土防六国之民自然不会把都城建立在六国土地上。
汉以分封治天下,都城为皇帝之居所,加上当初刘邦是从关东诸侯手里抢得政权,自然要选地形险要之地固守,以备敌袭。
隋唐也是如此,其对关东多有防备。
有人说是因为中原的边患从西北逐渐往东北转移,所以才都城东迁。
其实王朝都城在西北,则边患就西北为重,汉之鲜卑,隋唐之高丽,岂不是都是东部边患?
到了宋朝,西夏难道就没有边患,即使到了本朝西北这些人部族也没有见多消停。
只不过因为边患距离京城远,则就是疥癣之患,距离京城近就是心腹之患。
从宋朝开始,吸取前朝之教训,强干弱枝重文抑武,战略上不在以山川之险要来防备地方,而是把重兵集中在京城附近防止藩镇做大。
这样的坏处就是军队集中在无用的地方,就显得战斗力不强,而真到生死存亡的时候,没有经过战斗洗礼的首都守备力量往往也不能用。
就像大宋明明对外战争的时候胜多败少,确反而给人一种,大宋军队很弱的感觉。
边境军队不足,导致大宋很难在战胜的时候,扩大战胜的优势,战败的时候又因为兵力不足不能及时查漏补缺。
成祖吸收了宋亡的经验,把国都定在京城,就是希望大明军事重镇和国都合一,方便扫平漠北。”
这个观点倒是勉强说得过去,崇祯一直知道朱慈烺比较擅长大战略的规划,所以能看到战略方面的原因不奇怪。
崇祯点头后继续问道“那还有一个原因呢?”
朱慈烺笑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汉人的活动范围再扩大,汉人在不停的寻找耕地来源。秦汉之时,中原主要就是黄淮流域,往北是胡虏往南是夷狄。从长安看中原,不过左近。
五胡乱华南朝开发长江流域使得长江以南耕地得到开发。
到了隋唐之时,吴越之地已经完全开发,长安再看中原,犹如一隅而望全局。到了南宋江南继续开发,汉人已经到了百越之地。
但是百越山林纵横,烟瘴四起,再加上瘟疫霍乱等等侵袭使得汉人发现越往南的路越难走。
大明更是开发岭南,此时再看长安,犹如一角之地也。
大明定都京城而不选择长安正是因为东北有新的良田可供开发,虽然气候寒冷,但是自野猪皮暴乱之前,大明对东北的开发从未停止。
往东逐渐开发,往西确在不断收缩,因为西面不适合种植粮食,汉人是农耕民族,如果说草原民族是逐水草而居的话,那么汉人农耕民族就是逐耕地而居。
自从唐朝之后,西北地区寻找不到合适的耕地资源,让汉人逐渐不愿意再往那边集中人力物力。这也是一个原因。
都城虽然没有随着新耕地的发现而迁移,但是民心意志已经离开了那里。”
如果说前面说的还有点依据的话,崇祯觉得这个时候朱慈烺说的耕地就有点瞎扯了。
抛去这些崇祯继续问自己更关心的问题“既然长安有这么多劣势,那为何你要专程来一趟?”
朱慈烺站起来,走到挂图边上“因为时代变了,以前的劣势现在已经可以扭转,以前不能通的路大明也有实力打通了,长安再次兴起已经是必然。
首先是交通上,大明将会有一横一纵两条主动脉铁路经过长安,从连云港到轮台的连轮线已经开始规划征地,而从川蜀北上一路过汉中入长安,在北上河套连接北海的纵线也将在这里交汇。
一旦铁路建成,这里粮食问题就不在是问题。
再有就是大明对西北的经营,对高原的经营还有对河套等蒙古的经营让长安再次换发活力。
将来重开丝路之后,长安将会再次成为路上丝路的起点,所以远景可期。
长安是大明西出中亚的出发点,建设好这个基地对大明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这次前来儿臣就是想看看,这里到底能不能承载足够的人口。
通过这一路的观察,百姓从天灾中迅速恢复,人口的减少也使得当地的土地矛盾降低。
北方河套的开发也让这里初显繁荣,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崇祯惊讶于朱慈烺对土地的执着,大明已经这么大了要啥有啥了,朱慈烺还不知足,还在准备打仗。
崇祯忍不住问道“十年准备难道真的是为了打世界大战么?这一战是真的非打不可么?”
朱慈烺挑眉看了崇祯一眼“不是我非要穷兵黩武,而是大明走到这一步,必须完成对世界规则的制定。
而且这一仗小打不如大打,晚打不如早打,现在打赢一战看着消耗很大,但是比起不打后面对峙几十年几百年的消耗来看这些又不算什么。
既然全球已经因为海洋贸易连接在一起,那么必然要产生一位霸主,这是生物的天性,如果大明有一天不想被别人呼来喝去,那么只有自己走上霸主宝座。
更何况没有人比大明更适合成为地球之主,无论是经济军事文化这个时期的大明都是世界之最,自然是舍我其谁。
就算大明不愿意争,选择退让,但是其他国家一旦走上争霸道路,那么大明就是他最大的敌人,不击败大明他就无法登上王座。”
崇祯没有在接话,这种世界争霸战已经超出了他的认知范围,虽然朱慈烺曾经拿春秋战国举例,认为深植于汉人灵魂中的大一统思想,必然要让大明走上一统世界的道路。
但是十年准备就想统一世界,怎么听都像闹着玩一样?
朱慈烺接着说道“当然父皇不必担忧,十年之后大明走上统一道路,不是说第十年就完成,也不是说第十年就要跟各国开战。
这是一个过程,大明只是修养生息十年,并不是外界说的准备十年,这个统一战争儿臣一定会量力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