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后,日本,江户湾,横须贺。
横须贺位于江户湾入口处,是一个湾长水深的天然良港,有“江户门户”之称。这里也是著名的“黑船开国事件”的发生地,咸丰三年(1853年),美国海军上将马修·佩里就是率美国东印度舰队开到了这里,控制了江户湾,舰炮直指江户市区,这才逼迫德川幕府签订了《日美亲善条约》。经过西方列强和德川幕府十余年的经营,这里已经发展成为日本一处重要的商业港口。
正是隆冬时节,数九寒天,来自太平洋上的海风干冷凌冽,吹得人几乎睁不开眼睛。
时间已经接近黄昏,由于入夜之后横须贺港就将关闭,不再接受船只驶入,码头上的货物又基本都已装卸完毕。因此码头上人烟稀少,码头工人三三两两地离开,脸上都写满了快意。一天劳累的工作结束了,他们正要找个小酒馆喝两杯,一来去去寒气,二来也解解乏闷。
奇怪的是,在码头的另一头,一支大约一百人的队伍竟然列队肃立着,好像在迎接什么人似的。这样的天气,又是黄昏,着实让人感到奇怪。
这支队伍清一色地穿着蓝色的箭衣,腰间挂着武士刀,手里持着长矛,一看就是幕府的亲兵。队伍前面还站着三个官员打扮的人。居中的一名老者七十岁上下,官袍外面还罩着一件厚厚的斗篷,两边的两名中年男子都是四十岁上下,官袍被海风吹得呼呼作响。
老者从怀中掏出一支怀表,喃喃道:“约定的时间早已过了,他们怎么还没有到?”
左边的中年男子道:“会不会是出了什么意外?”
右边的中年男子道:“今天风大浪急,轮船不便靠岸,或许因此耽搁了一些时间吧。”
老者叹了口气,说道:“再等等吧,将军大人要我们来迎接清国使臣,我们空手回去,无论如何也没法交差的。”
……
老者的话音刚落,远处的海面上便传来三声悠长的汽笛声。
老者的眼睛一亮,说道:“一定是他们到了,准备鸣放礼炮,迎接清国使臣。”
说话的功夫,三艘船已经从港口右边的山体后绕出来,出现在众人眼前。虽然因为距离还有些远,看得不甚真切,但是能感觉到,这三艘船的船体实在不小。
老者不由得感叹道:“清国的排场倒是极大,一个不足一百人的使团居然不租用客船,而是自己开来三艘大船。”
两边的中年男子附和着老者说的话,都说清国官员最讲求面子,无论什么场合都不肯失了面子。
这时,那三艘船已经驶近了,老者用左手搭着凉棚望了过去。这一望不要紧,险些把他惊出一身冷汗。
原来,那三艘挂着黄龙旗的船竟然是铁甲战舰,只见那钢铁的舰体长约100米,宽约20米,左舷和右舷各有三十个炮口,呈上中下三层分布,炮口洞开,黑漆漆的深不见底。
那老者不由得有些恼怒,说道:“清国皇帝真是不知礼数,使团居然乘着战舰前来,这岂不成了炫耀武力么?我们日本近些年来国运不济,难道他们也想来分一杯羹?哼,妄想。”
那两名中男子听到老者说出“时运不济”的话,可不敢去接这个茬,只得说道:“将军大人既然叫我们迎接,我们就迎接好了,其他的事情将军大人自然会去和他们谈的。”
老者鼻子里“哼”了一声,倒也不再说些什么。
……
不多时,三艘战舰已经靠岸,一行人从中间的那艘战舰上走了下来。
老者急忙吩咐列队肃立着的亲兵鸣放礼炮,他自己则率领那两名中年男子笑容可掬地大步走上前去。
……
老者边走边观察着那支已经上岸的清国使团,只见那支使团大约一百人左右,领头的是个身着孔雀补服的中年男子,四十岁上下,中等身材,白净面皮,唇上三缕髭须,倒是显得很儒雅。他左边是个身着老虎补服的中年男子,三十多岁,紫色脸膛,一看就是吹惯了海风的。他们后面还跟着三个不足二十岁的少年,统一身着熊罴补服。
老者上前鞠躬道:“德川幕府参政井伊直弼奉征夷大将军德川庆喜之命前来迎接诸位清国使臣”,说着,老者指着身后的那两名中年男子道:“这两位是德川幕府的议政服部平治和远山妙高。”
那个身着孔雀补服的中年男子还礼道:“我是大清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这次奉我大清慈禧太后和同治皇上之命出访贵国,与德川庆喜将军商谈两国友好互助事宜”,说着,沈葆桢指着那名中年男子和三名少年道道:“这位是两江水师提督丁汝昌大人,这三位是‘无畏号’管带刘步蟾,‘精诚号’管带林永升和‘忠勇号’管带叶祖珪。”
那老者不由得大为惊叹,说道:“原来您就是沈葆桢大人,我们听说现在清国的造船业甚为发达,沈大人居功至伟啊。丁大人也是久仰了,听说不久前丁大人率领舰队击败了英国皇家海军,这可是数百年未有之壮举啊,佩服佩服。只是没想到这三位舰长竟然如此年轻,果真是应了贵国那句‘英雄出少年’啊。”
沈葆桢、丁汝昌、刘步蟾、林永升和叶祖珪连忙逊谢,和井伊直弼、政服部平治、远山妙高他们寒暄起来。
井伊直弼对沈葆桢说道:“德川庆喜将军得知清国要有使团前来,欣喜异常,他现在就在江户等着诸位呢。现在天色已经不早了,这里距离江户尚有半天行程,我们今天就在这里暂住一晚吧,明天一早再赶往江户。我们已经在横须贺城内的‘汤本馆’设了晚宴,为各位大人接风。各位大人,请吧”,说完,井伊直弼突然站住了脚,回头对沈葆桢说道:“不过,各位大人都上岸了,这三艘战舰如何是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