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将军,兵练得如何了?可堪一战?”
沈浪没有多说什么客套话,直入主题的问道。
李定国身形微微一震,连忙振声回道“末将不辱使命,不敢懈怠,每日加紧操练,水路两地,三十八营皆可堪一战。”
沈浪没有怀疑李定国的话,因为他既然打算启用李定国,自然会关注他的各方面情况。
随即,他点了点头,又继续问道“三十八营有多少人?多少枪?多少炮?”
听到这几个问题,李定国不假思索的便如数家珍的回答道“回大将军,三十八营目前人数四千七百六十二人。”
“崇祯十八式步枪两千三百一十五支,崇祯二十式步枪两千四百四十七支,崇祯二十式手枪一千两百一十七支。”
“崇祯十八式九五火炮五门,崇祯十八式一二零火炮三门,崇祯二十式七五火炮七门,崇祯二十式一二零火炮两门。”
崇祯十八式,不管是枪还是炮,都是前膛,虽然只隔了几年时间,但大明武器更新速度很快,一线作战的勇卫营现在一般都不用十八式武器了。
而李定国的三十八营还有那么多十八式武器,是因为他的部队暂时还是以训练为主。
沈浪话风一转,又问道“李将军可知刘光远远征欧罗巴洲的远洋舰队?”
李定国心头一动,连忙道“回大将军,末将知晓今年二月初二那天,大将军在福州港口亲自下令刘将军的远洋舰队出发前往欧罗巴洲。”
沈浪点点头,用手指敲了敲桌面道“在我大明禁海两百多年中,欧罗巴洲人却是大肆鼓励航海和远洋贸易,他们的足迹遍布全世界,所以在我们大明、在南洋甚至是倭国等地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这些人以贸易作为幌子,却是行海盗之事,欺压各族百姓,侵夺他们的土地和财产,我大明也深受其害。”
“虽然我们已经收复大员,将他们逐出南洋,但是这些西方强盗必然不会死心。”
“如今,他们十多个国家分成两派爆发了席卷整个欧罗巴洲的大混战,无暇顾及我们。”
“但是这场仗已经打了三十年,其中一方已经势弱,马上就要不敌认输,这不是我们想要看到的。”
“我们要让这场战争继续下去,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大明争取更多的发展时间,甩开与欧罗巴洲的距离,所以我们要去帮助势弱的一方挽回局面。”
沈浪这样一说,李定国瞬间就明白了。
就像当初建虏那样,朝廷正在剿灭流寇的关键时刻,他们就突然入寇,侵袭京畿,逼得朝廷不得不调兵回防,从而让流寇几次逃过一劫,然后越来越壮大。
可刚想到此,他就恨不得扇自己几个大嘴巴子,怎么能拿朝廷和凶残的建虏相比呢?
再说了,那所谓的流寇,不就是当时的李自成、义父和自己这些人吗?
虽然不能这样类比,但明白其中的意思就行了。
沈浪继续补充道“但是欧罗巴洲距我大明甚是遥远,超过两万里,即便是以我大明蒸汽帆船之利,也要航行至少四个月时间。”
“不过,刘光远因为要建立无线联络站的事情,以便从遥远的欧罗巴洲将重要的消息及时传回,耽搁了不少时间。”
“此时,刘光远抵达欧罗巴洲已经有二十天左右,发生了几场战斗,也取得了胜利。”
“但是这远远不够,他们的兵力太少了,只有八千余人,而整个欧罗巴洲比如今我们的大明还要大得多,他们双方混战的兵力也都有几十万人。”
“因此,我已经奏请陛下准备再派出一支援军去支援。”
说到这里,沈浪停顿了一下。
看到沈浪税利的目光,李定国哪还不明白,但他没有直接出声,直到沈浪自己说出来。
“我准备让你来担任这支援军的主将,你以为如何?”
李定国欣喜的同时,几乎是想都未想,直接行礼回道“多谢大将军信任,末将愿意前往,为大明而战,万死不辞。”
其实,他除了想要报效朝廷之外,还想要尽快远离孙可望那个祸害。
他想着,只要自己离开了大明,孙可望找不到自己,就没办法再胁迫自己冒那么大的风险去背叛朝廷了。
其实,沈浪点李定国的将,除了惜才之外,还有另一个原因。
如今大明的对手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远,也需要尽快培养更多能独当一面的将才。
不能什么事情都只想到黄蜚、李天龙、周遇吉这些将领,军功太过集中到少数几人头上也不是什么好事,也要给其他将领一些机会才能有利于整支军队的良性发展。
不然的话,时间长了,难免不会形成一些尾大不掉的军阀集团。
想当初,左良玉、吴三桂之辈也是有志青年,但因为种种原因,最后连朝廷也指挥不动他们了,还不时的以手中掌握的力量来拿捏朝廷,屠龙少年终变恶龙。
既然李定国毫不推辞,沈浪便直接道“好,你那些崇祯十八式的火枪、火炮,我都给你更换成最新的二十式、二十一式。”
“另外,我还给你一件大杀器,连刘光远都没有,也从未真正投入战场使用,你是第一个。”
听了这话,李定国不由大喜,迫不及待的追问道“多谢大将军厚爱,那不知是何兵器?”
沈浪也不隐瞒,直接道“崇祯二十一式重机枪,刚研制不入的新武器。”
“此枪有效射击距离更远,可达两百五十丈开外,射击速度更快,是崇祯二十一式步枪的二十倍以上。”
听到这些数据,李定国还以为自己听错了,有效射击距离可达两百五十丈开外,那可是比步枪远一倍了。
射击速度更是夸张,竟然是步枪的二十倍以上,那不是子弹像雨一般向目标扑去,这谁能挡?
当沈浪点头确认他没有听错时,李定国激动得双手都不知道往哪里放,这么厉害的大杀器,自己竟然有幸第一个使用。
如果不是如今的大明不兴跪拜之礼,他真的要行大礼磕拜了。
因为他很清楚,这所有的机会,都是沈大人给自己的,自己也不知何德何能,竟然能够得到沈大人如此抬爱。
知遇之恩,没齿难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