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7章忍辱求和,割地赔款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李世民也知道唐国现在的处境很艰难,可身处于局内的他,显然没有局外的姜尚看的透彻。
在姜尚的提醒下,李世民当跳出大局之外,再来看秦唐关中之争,却看到一片完全不同的风景……唐国真的危在旦夕了。
才看信笺的开头,李世民还觉得姜尚有些危言耸听,毕竟唐国如今的处境虽艰难,但底蕴依旧雄厚,而且拥有本土优势,完全能够支撑三十万大军打上一年。
秦军连翻大战,片刻不得停歇,如今又还能支撑多久?
最多不过两个月罢了。
嬴昊称帝之前,秦军定会停战,休养生息,消化战果,恢复国力。
所以,唐国只要撑过这段时间,亡国之危自然也就化解了。
李世民原来就是这么想的,可当看完姜尚的信笺后,他的后背已经完全被冷汗浸透,脸上满是惊恐和惊骇之色,显然意识到自己想的太简单了。
他远低估了当前局势的危险程度,而且无形中已经中了李靖的算计。
没错,秦军的持续作战能力是不强,但有李靖控局,张辽、霍冰、卫青等多名将联手,在加上二十多万精锐秦军,两个月的时间能够做到太多的事了。
秦军并不需要占领整个关中,只需占领长安一城,不,甚至不需要占领长安,只需打破门户,攻入关中,这对秦军来说就已经是胜利。
唐国门户一破,秦军就可以源源不断的往关中运输兵力,到时哪怕是耗也能耗死唐国。
秦国拥有七州之地,两千多万民众,近百万大军,唐国拿什么和秦军拼消耗?
就凭十二个郡吗?
双方国力相差太大了,秦国先天就立于不败之地。
赢了占领关中三郡,失败了也没有多少损失,最多不过些许兵力罢了,而以秦国的国力很快就能补充回来。
相反唐国呢?赢了不会得到什么,输了只会失去更多。
唐国本土交战,拖得越久,损失也就越大。
打来打去,把关中打成一片白地,最终受伤的只有唐国,而秦国则没有任何损失。
所以,这从一开始这就是一场不对等的战争。
李世民以为拖延时间能够化险为夷,但这其实反而是一条死路。
对抗秦国的办法从始至终只有一个,那就是拉上一帮盟友一同抗秦,共同承受抗秦的损失,唯有如此才能保证不被秦军吞并。
唐国如今面临秦军五路围攻,外无援军,内无精兵,仅靠一国之力对抗秦,不过是螳臂当车不自量力罢了。
对此,李世当然知道,他也想拉着盟友们来分担压力,可秦军选择的时间太不是时候了,四周接壤的诸侯都无法直接出兵支援,唐军只能靠自己孤军奋战。
对于这种困境,姜尚在信中给出了解决的办法,那就是全民皆兵,以战促和。
起初李世民还不解其意,但看完后就全明白了。
南汉联盟五路攻秦,蜀汉唐隋四国都出兵了,为何战后秦国单单针对唐国,却不去讨伐蜀楚隋三万呢?
除了唐国离秦国近,而且实力大减之外,最重要的其实是唐国时南汉联盟中,唯一动摇了秦国统治基础的国家。
要知道,唐军打到了洛阳城下,而洛阳既是汉都,又是未来的秦都。
国都都被敌人给包围了,这对于任何国家来说都是一个耻辱,又更何况是身为诸侯霸主的秦国?
所以,秦国自然要亮剑秀肌肉,来为了自己维护霸主地位,否则就会暴露自己外强中干的事实,从而引起其他诸侯的连锁反应。
秦国想要杀鸡儆猴,而唐国就是最适合的那只鸡,魏宋吴等所有国家都是被儆的猴。
不得不说,秦国此次攻唐之举,看似是为了夺取关中,可实际上却有着多重其他的用意,而且无论是哪一层都影响深远。
攻略关中,只是秦国达到目的的手段罢了,成了固然好,失败了也没什么,大不了下子再来,只要目的达到就行了。
所以,对于秦国来说,关中可占可不占,但唐国却不可能放弃关中。
唐国虽有十二个郡之地,但精华都集中在了关中三郡,丢了关中的话,根本负担不起这么多军队了,将直接退出强国行列,沦为一个穷国弱国,所以唐国绝不可能放弃关中。
保住关中的方法不止一种,但单独和秦国死磕,无疑是最蠢,最出力不讨好的一种,而李世民偏偏选择了最蠢的方式。
秦国这次攻唐的根本目的,一为报仇雪耻,二为张显武力,三为震慑诸侯,占领关中反而是顺带的。
所以,姜尚向李世民提议,趁着局势尚未彻底恶化,主动向秦国低头求和停战。
如今嬴昊称帝在即,李唐若是愿意向秦国低头,自去王号,向秦国称臣成为附属国,乃至是割地赔款的话,两国停战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秦唐关中大战挑动天下人心,其他国家也在看着这出戏要如何收场,唐国要是主动称臣秦国都不接受的话,这无疑会让其他诸侯兔死狐悲,从而加剧各路诸侯之间的联合。
这是秦国无论如何也不愿看到的。
况且姜尚也不是让李唐一直当秦国的附属国,不过是忍一时之辱罢了,只要撑到南汉盟友缓过一口气,局面则又完全不一样了。
到时候秦国想动唐国的话,唐国可能依旧不是对手,但绝不至于孤军奋战,陷入如此的被动的境地。
总而言之,越早停战,唐军损失也越小,而且现在服软还不晚,唐国就算有损失,也还在可以接受的范围。
一旦风陵渡、峣关、五丈原,这三处任何一处战败,到时候唐军在想服软的话,付出的代价将大到难以承受。
当然,面对秦国这样的虎狼之国,一味地退缩只会助长其气焰。
对此,姜尚提议让唐国在关中之地,实行全民皆兵之策,以彰显己方不惧一战,死战到底的决心。
也唯有如此,才能让秦国意识到唐国是块硬骨头,一口吞下关中的代价太大,哪怕是秦国也承受不起。
以曲求和,则和平亡;
以战促和,则和平存;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