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街上真的不适合谈论银钱这个问题,但此时话题已经展开,杨青林只好也压低声音,脱口而道,“一年的束脩是2两银子,再就是笔墨纸砚和逢年过节孝敬夫子的礼物,不包括衣食住行,最少也要5两银子。”
杨青云一年的花费在杨家来说不是什么秘密。
按理说自个妹妹应该也是知道的。
杨芸点头,继续道,“第二个问题,今天我们的草莓卖了多少银子?”
相比前面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更显得明知故问。
杨青林不解,但还是开口道,“一两半银子。”
“最后一个问题,那片草莓还是按今天的价格,二哥觉得还能卖多少银子?”
相比第一茬,后面采的草莓就少了。
杨青林想了想,中肯的说道,“那片草莓如果别人没有发现,应该还能采摘几次,差不多能卖3两银子。”
“是呀,不出意外我们还能进账3两银子,加上我现在手头的银子,一年的花费差的不多了。”
听到杨芸如此说,想到自家妹妹花钱的“大手大脚”,顿时挪耶道,“你确定剩下的银子能保住?”
杨芸小脸微红,不好意思道,“当然能,为了让二哥能上学,从现在开始我要节俭,1文钱定会当两文钱来花。”
“是……吗?”杨青林语气拉的长长的,表示不相信。
“哼,我说话算数。”杨芸挺着还未发育的小胸脯,仰着头撇过脸去,以此来表示被不信任她很“生气”。
猛地又想到不能把话说得太满,又赶紧道,“当然,这钱赚来就是花的,银子花了也不怕,家里还有柴胡和蘑菇这个进项,虽然少,但也是一项进项不是。还有我们能套到一只野鸡,难道再套不到?如果那只野鸡不下蛋,下次来镇上时把它卖了,怎么也能得几十个铜板……”
杨芸细细的罗列着家里目前的进项,至于野猪,实在危险,避免吃杨青林的脑瓜崩,她直接忽略了。
昨日虽然有惊无险,但杨青林等人都后怕不已。
那样的“好运”除了有空间保命的杨芸,杨家其他人都不想再降临,尤其是杨家二房。
杨青林收起挪耶之色,抬手摸了摸杨芸已显黑色光泽的头发,严肃道,“柴胡、蘑菇、野鸡都是靠得运气,千万不可太过看重。”
杨芸低头撇撇嘴,不以为然。
没错!
柴胡、蘑菇别人也许真的需要靠运气,但她可不需要,尤其是蘑菇。
看来回家是该给家人一些惊喜了。
“你想识字,二哥回去就教你,但二哥上学之事以后都不要说了。”
杨青林说着眸子不由的暗了暗,语气稍显失落的继续说道“大哥上了战场,我怎么也得担负起家里的重担。”
之前杨青林对进学堂读书可能抱有一丝希望,但此时听了杨芸的“运气”之说,立马把那颗悸动的心又压回了原位。
“运气”一说确实缥缈。
难道自己真的指望运气发家致富?
“咩咩……”
听到奶羊的叫声,杨芸顿时眼睛亮了。
咋把酸奶忘了!
马上就有酸奶这个名正言顺的固定收入了。
有柳子恒那个“吃货”金主,杨芸一点都不怕酸奶卖不了。
而且她现在还不只酸奶一个赚钱法子。
杨芸脑子高速运转,估算着一个多月的时间,自己“名正言顺”的情况下可以赚多少钱。
“这样,如果我们能在秋天学堂开学时另外攒够10两银子,你就去上学。”
杨芸的话落,杨青林并没有答应,而是皱眉沉思。
杨芸也不急,耐心的等待他的决定。
士农工商。
农虽然在士之后,排在第二,但生活中与排在最末尾的商都无法相比。
农人实实在在是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
有了空间这个逆天的作弊器,怎么也不能让自己在这个时代似蝼蚁般的憋屈活着。
杨青林读书是势在必行的。
只要杨青林同意去学堂,银子根本不是问题。
杨青林已经17岁了,就算他好学,但毕竟过了最佳的入学年龄。
对于他来说,读书之事,宜早不宜迟。
这也是她为什么在银钱还没有准备充足的时候提起读书之事。
好一阵,杨青林才开口,“30两,如果家里另外有三十两我就去上学。”
家里如果另外有了三十两,除去家里人的基本花销,倒也可以负担起几年的入学堂读书的花费,那自己去上学便毫无负担,如果没有,那么也可以打断自个妹妹这个“荒唐”的念头。
“好,就这么决定了。”
虽然银子数量超过了杨芸的估算,但她还是很干脆的就答应了。
牵着羊往前走一步的杨芸,狡猾一笑。
只要杨青林同意上学,三十两银子一点都不成问题。
如果到时候凑不够三十两银子,大不了“运气”好再挖到一棵人参。
反正空间里有一块地的人参呢,在自己足够谨慎的条件下卖几棵人参一点问题都没有。
杨青林抬头看了一眼快要升到正空的太阳,赶紧推着板车,朝着杨说道,“芸儿,你可是还有东西要买?”
杨芸脚步不停,语调轻快道,“没了。”
“金大夫去看急诊,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结束,我们就不等他了,趁着太阳还不是特别烈,我们就赶紧回家吧。”
“嗯。”
杨芸现在恨不得长出翅膀立马回家。
一是这天虽然还没到晌午,但已经热得人汗流不止了,她也想赶紧回家;
二是杨青林的褡裢里可是有143两的银子呀,虽然在济仁堂没有暴露给他人,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还是早回家,早安心;
第三她也很期待家人看到自己准备的惊喜的反应,尤其是自个的二哥。
兄妹俩说着不由的加快了脚步往家赶去。
……
明天是杨柳定亲、下聘的日子,杨家人早就准备相关事项。
尤其是杨家的女人们,早饭后她们就在厨房里忙碌了起来。
蒸馍、煮肉、炸丸子、炸里脊……
小李氏早已化身“总指挥”,此时正在厨房里指挥着秦氏们做定亲礼需要的黄皮白面馒头。
自己女儿的好日子,她可不愿意出现任何纰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