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得到宋家的聘礼,杜宇撺掇父母去燕宅将杜元娘接出来备嫁。杜元娘得知后,好似晴天霹雳当头一击,大哭一场后着急忙慌的去找燕老太太了。
可燕厉早有吩咐,凡是与杜家相关的,除了人命关天的大事,绝不能去烦扰燕老太太,一切交由戚檀樱做主处置。
杜元娘没能见到姑母,只好去正院求戚檀樱帮忙。
见到戚檀樱后,扑通一下跪在了她的面前,“表嫂,您一定要帮帮元娘。”
戚檀樱吓了一跳,连忙将她扶了起来,“这是怎么了?”
杜元娘将父母的打算告诉了她,戚檀樱听后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杜舅舅与杜舅母定是贪图宋家的聘礼,所以才要将杜元娘接去杏花巷备嫁。
他们不知道的是,宋家的聘礼燕老太太早有打算,待杜元娘出嫁时,聘礼会作为部分嫁妆送回宋家,日后便是杜元娘的底气所在。
见杜元娘哭得红肿的双眼,戚檀樱带着她去了杏花巷。
杏花巷,燕家旧宅
杜宇一大早便出了门,旧宅里只有杜舅舅与杜舅母在。戚檀樱与杜元娘去的时候,两人正在畅想得到聘礼后的美好生活。
杜舅舅道:“待聘礼一到手,我们家便有了东山再起的资本,不出五年,就能恢复以往的富贵,届时再也不必仰人鼻息。”
“就凭你那猪脑子,聘礼到你手上别又被败光了。”
杜舅母白了丈夫一眼,说起了自己的想法,“要我说呀,这聘礼应该全给宇哥儿找门路用,若宇哥儿有了出息,我们也能跟着享福!”
杜舅舅听了有些迟疑:“那也不能全给他呀,我们手上还是得留一些。”
杜舅母警告丈夫:“咱宇哥儿当初得大师批命,说他日后有大造化。若因你的私心影响了儿子,看我不扒了你的皮。”
杜舅舅与杜舅母的打算让戚檀樱这个外人都听不下去了,更别提杜元娘了。
她的心里像是压了一块沉甸甸的大石头,又像是被人用钝刀一刀一刀的割着肉,又闷又疼。
戚檀樱安慰的拍了拍她的肩,“别难过,不值得。”
杜元娘点了点头。
戚檀樱大步走了进去,杜舅舅与杜舅母见到她后大吃一惊。
杜舅母尖声道:“你竟然偷听我们说话。”
戚檀樱闻言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容,“舅舅和舅母真是好谋算。”
“天底下那么多父母,有的倾其所有只愿女儿能够得到幸福,有的却像水蛭一样,扒在女儿的身上吸血。更可笑的是,他们从女儿身上吸来的血,全都拿来喂养儿子。”
戚檀樱嘲讽的看向杜舅舅与杜舅母,“难道你们就不怕寒了女儿的心吗?”
杜舅母的目光落在杜元娘身上,一脸不屑:“女儿都是赔钱货,嫁人后便是别家的人了,我们杜家的香火还是要靠儿子来延续。”
说完又抬高了声音,“这是我们杜家的事,轮不到你一个外人来多管闲事。”
杜舅舅也道:“对,元娘是我杜家的姑娘,宋家的聘礼应当由我们做父母的来处置。”
戚檀樱觉得好笑。
“舅舅舅母的话确实有几分道理。”她笑道:“你们是元娘的父母,聘礼的确应该由你们来收。”
杜舅舅与杜舅母不敢置信的对视了一眼。
戚檀樱看着他们,话锋一转,“这样的话,元娘的嫁妆也应该由你们准备。”
她话音刚落,杜舅母就脱口而出:“这门婚事是你们为她定的,嫁妆应该由你们来出。”
“当初我阿姐说过,宇哥儿和元娘的婚事由她做主,他们兄妹的嫁妆与聘礼也应当由燕家来出。”杜舅舅搬出了燕老太太曾说过的话。
这样无耻的做派,让戚檀樱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父母的一言一语像是针尖扎在了杜元娘的心上,霎时间她的脸色变得惨白。想说点什么,嗓子却似被人紧紧扼住了一般,一个字也吐不出来。
她无助的看向戚檀樱。
戚檀樱给了她一个安抚的眼神,随后对杜舅舅与杜舅母道:“嫁妆分毫不出,聘礼却要全部留下,天底下哪有你们这样做父母的?”
她不想跟他们啰嗦,直截了当道:“元娘的嫁妆不用你们出,但宋家的聘礼最多给你们三成,剩下的会全部添到嫁妆里。”
“不行。”
杜舅母哪里肯,“聘礼就是聘礼,哪有把聘礼当成嫁妆的,我不答应。”
戚檀樱看了她一眼,“三成已经够多了,舅母,做人要懂得知足。”
“你一个小辈也敢来教训我?”杜舅母恼了,“你虽然嫁进了燕家,燕家还轮不到你当家做主,我要去见阿姐,让她来管管你这个无法无天的儿媳妇。”
说完作势就要往外走。
戚檀樱脸上的笑容消失了,冷声道:“若是不想被赶回皖苏,就尽管去。”
杜舅母停下了脚步。
戚檀樱又道:“我夫君说过,娘身体不好,你们要是让她生气,那些被骗的家财就再也追不回来了。”
杜舅舅一听连忙将妻子拉了回来,压低声音道:“你可别犯傻,若是追不回家财,你的嫁妆不是全打水漂了?”
说完又换了一副笑脸看着戚檀樱,“侄媳妇,厉哥儿那边是不是有骗子的消息了?”
戚檀樱看了他一眼,“我今日是为了元娘的婚事而来。”
杜舅舅愣了一下,随即便明白了她意思,连忙道:“好好好,就依侄媳妇的,宋家的聘礼我们只要三成。”
聘礼再丰厚,也抵不上杜家的全部家财啊。
相比于杜舅舅的识时务,杜舅母却坚决不同意,聘礼她要,家财她也要。
戚檀樱不可能答应她的要求,只问杜舅舅杜家谁做主?
杜舅舅向来都听杜舅母的话,但这一次为了能够尽快找回家财,不顾杜舅母的反对,同意了戚檀樱的提议。
戚檀樱拿出拟好的文书,还请了两个街坊做见证人,杜舅舅看了以后,在文书末尾处盖上了自己的印章,两个见证人也各自按上了自己的手印。
文书一式两份,杜舅舅一份,另一份则被戚檀樱带回了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