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瑾亦猛地停住,转头看向那只握着他胳膊的手。
“二哥,可有什么办法让我进宫为皇上调养身体”魏若猛地道。
“为皇上调养身体”
“对,调养身体。皇上这些年的身体应当不太好的,如果这几日楚澜要揭开当年的真相,我怕皇上会受刺激!”魏若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皇上是他们的保护伞,有皇上身体健硕的一天,就有他们睿王府高枕无忧的一天。
魏若知道皇上如今身体亏损严重,想要他彻底康复长命百岁是不可能实现的,但她或许能尽力为他拖延几年,让他在面临即将到来的巨大刺激的时候尽量不发生意外。
魏若想为皇上调养身体,但却需要一个合适的身份。
许禾右已死,魏若自是不能再以许禾右的身份进宫为皇上医治。
而且想要为皇上诊脉开药方并非易事,身份不清楚,来历不明的人,是必然不行的,即便这人是睿王带去的也不能例外。
莫说是现编一个身份出来,就算是拿之前许禾右这个身份出来,也得被盘问祖宗三代。
魏瑾亦明白魏若所忧之事,沉思片刻后道:“如进宫给皇上医治,你免不了要受些累。”
魏瑾亦知道魏若并不喜欢宫里,那里规矩繁琐,气氛压抑,让她抵触。
“受些累便受些累吧,要是能换你我多些安生日子,我觉得是值当的。”
魏若还是分得清轻重缓急的,有些该受的累她是绝不会逃避的。
魏瑾亦蹙着眉看着魏若坚定的模样,便也明白了她的心意。
顿了顿魏瑾亦接着问魏若:“可你愿意以你自己的身份为他诊脉”
魏若犹豫了一会儿,答道:“可以。”
“那明日你随我入宫。”魏瑾亦道。
“好。”魏若答应了下来。
说完后,魏瑾亦没有动,魏若顿了顿,然后低头,猛地发现自己的手正抓着魏瑾亦的。
魏若连忙松手,然后表情尴尬地与魏瑾亦道别:“我……我先回去了……”
魏若说完立刻转头,生怕魏瑾亦再喊她。
魏若啊魏若,你到底是怎么回事你以前也没有这么没分寸啊!
虽然偶尔也会故意说些调戏的话惹二哥脸红,但那是开玩笑的啊!
如今怎么搞的,竟跟个色狼似的,没事就上手跟个女色狼没什么分别了!
深夜。
齐家。
齐彦松书房。
齐彦松坐在黄花梨的太师椅上,他的面前跪了一排人一个个都战战兢兢的。
白天楚澜去城外找睿王的事情已经传到齐彦松的耳朵里了。
“盛通当真被楚澜找到了”齐彦松声若洪钟,面若寒霜。
“属下不知。”
跪在地上的几人头都不敢抬。
“这些年都在让你们找这个人,你们至今都没有消息。”
“属下该死,那盛通太过精明,大概是一早就知道我们会杀他灭口,他这些年没有半点痕迹……”
“你们说他没有半点痕迹所以你们找不到,那楚澜是怎么找到他的”齐彦松的声音不变,但是凝视着几人的目光里透着杀意。
“属下无能,属下该死!”
几人连忙磕头认错。
“我给你们最后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我不要盛通活着见到皇上,我不管你们用什么办法,我只要盛通永远地闭嘴。”齐彦松道。
“是,属下领命!”
几人退下后,齐彦松起身走进书房,提笔写下一封密函,用蜡封好后,喊来心腹。
“立刻送去裕王府。”
心腹领了信函立刻出门。
睿王夫妇在城外开设养鸡养鸭场的举动没有瞒过皇上和一众皇亲国戚、权臣高官。
此前就有传闻睿王妃是个喜好农事的人,故而有此行径也符合先前的传闻。
想来在闺中之时她还有所收敛,毕竟怕坏了名声日后不好婚嫁,如今嫁做王妃后倒是放开了,也不管外人怎么评价她这个王妃了。
据说睿王也宠她,喜欢她这性子,陪着她胡来。
而睿王身体不好,本就无心朝中之事。
如此看来这夫妻二人还是十分般配的。
御书房内,皇上听后哈哈一笑:“也好,也好,他这般高兴就行,朕也还能奢求他什么呢寻了这么个王妃,倒是正合适,看来乾元道人所言不虚!这魏家女确实与亦儿命格相合!”
高公公在一旁附和道:“是啊,睿王妃是个特别的女子,嫁去寻常人家还有些不合适,但嫁给我们睿王爷倒是整整好的。身为皇家媳妇,躬亲耕种,乃女子之楷模,为万民之典范。”
“是啊,如今多地粮食欠收,睿王妃以身作则,带头种地养鸡,确实是个不错的典范。江浙府今年递上来的折子上称,今秋江浙路能丰收,睿王妃也是功不可没,她确实是适合做我皇家媳妇,乃至母仪天下之人!”皇上评价道。
说完后,皇上的眼中又闪过几分遗憾,不知是想到了什么。
“今年江浙丰收,为国库送来了不少粮食,皇上也不必特别忧心粮食一事了。”高公公忙接话道。
“也不过江浙一地好罢了,其余地方还是频频给朕送上来粮食欠收的奏折!你看看这些请求救灾拨款的奏章,都堆积如山了!朕还不知道该派何人去处理这些事情呢!”
一想到灾情,皇上的心情就不是很好。
高公公连忙上前来安慰,并伺候皇上服用参茶。
“皇上,您先喝口参茶歇一歇吧,这些奏章您已经批阅了一下午了。”
皇上轻叹:“前些年朕将部分奏章给内阁去审批,不必经过朕同意,确实省了不少力气,如今再拿回朕手上,反倒吃力了起来。”
“皇上,您身子要紧,要是觉着累,就另外再找个人来帮您。”
高公公说完,皇上猛地看向他。
高公公顿觉惶恐:“皇上……”
皇上叹了口气:“你是在督促朕立太子吗”
高公公忙道:“咱家不敢。咱家的意思是如果内阁的那些人不可信任,皇上可再寻一人来帮皇上批阅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