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安:年夏。天子诏书各路诸侯讨伐伪帝袁术,应者五路,刀别是徐州吕布小沛刘备、江东孙坚、荆州刘表还有就是发起人当朝大司空领车骑将军的曹操。五路诸侯合计三十万大军征讨伪帝袁术,消息一出,天下震动。
直至夏末秋初,五路诸侯都已经悉数攻入准南。
长安城膘骑大将军府中,张绣以及在长安的一众文武全数在列。
张绣的案桌之上放着三封书信,张绣首先将扬了扬放在最前的一封书信,说道:“河北大战已经分出胜负了,结果正如诸位所料一般,袁绍于炮丘大胜公孙瓒,斩首二万余。降者不计其数。袁绍大胜之后,代郡、广阳、上谷、右北平各杀公孙瓒所置长官,联合袁绍和阎柔等大军。同讨公孙瓒。前几天所传来之消息皆是公孙瓒屡战屡败,如今传来消息。公孙瓒逃回易京坚守。其临易河挖十余重战壕,又在战壕内堆筑高达五六丈的土丘,丘上又筑有营垒。堑壕中央的土丘最高,达十余丈。公孙瓒自居其中,以铁为门。又囤积粮谷三百万解。
公孙瓒坚守易京不出,袁绍亦毫无办法,只能派大军留在易京之外与公孙瓒对峙,大造机关器械进攻。不过亦无甚办法,眼见夏季已经过去,袁绍开始考虑退兵回河北之事。
张绣将消息简单说完之后,众人一同叹了口气,法正说了一句:“公孙瓒完了。”却是说出了众人心中所想。
赵云更是叹道:“东北边境胡人闻听白马公孙之名,三岁小儿亦不敢啼哭,没想到如今竟沦落到如斯田的。可悲!可叹!”
张绣看了看赵云,知道若是没有自己的出现,现在的赵云恐怕也跟着公孙瓒一同困守易京,想到这里不由觉得世事之奇妙莫过于此。知道赵云对公孙瓒很有好感,但张绣也不能做些什么,乱世就是如此,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炮丘一战公孙瓒非但兵败了,而且连胆气也被打没了。从此之后白马公孙可以从群豪之中除名了。除非也有一个穿越者降临到他身上,或许才能扭转乾坤。
法正说道:“刘虞其人虽然对于胡人是以安抚为主,与公孙瓒主杀截然相反,但其身为大汉皇族,声望甚高,特别是在幽州百姓心中,刘虞更是为数不多的好官。公孙瓒诛杀胡人,名声虽然也不算坏,但其杀刘虞一着实在大谬。杀刘虞使的公孙瓒声望大跌,幽州百姓亦不再拥护于他,又强自与袁绍争锋,连年大战使得民心尽丧,炮丘之败其实早就注定。”
张绣摇了摇头,叹道:“公孙瓒虽败,然而如今坚守易京,袁绍要拿下他也需耗上一段时间,我们要在袁绍还未能完全坐拥四州之地时抓紧时间平定西北,不然若是袁绍来攻,我等则是腹背受敌。”
众人听得,同时应道:“尖公所言甚是。”
张绣顿了一顿,说道:“河北胜者已经决出,中原这边倒是好一场大战啊。
太史慈开口赞道:“三十万大军,曹孟德好大的手笔啊,恐怕袁术难逃此劫。”
对面贾诩听得,摇了摇头,说道:“恐怕未必,今年准河大汛,将淮南的大量良田淹没,恐怕今年淮南是颗粒无收。”
太史慈听得,疑惑道:“皋南颗粒无收,对袁术岂不是更不利,缘何袁术可逃过此劫?”
贾诩笑了笑,说道:“子义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曹孟德选此时率十五万大军征寿春,岂止伐袁术这么简单。其只一个充州就养兵如此多,粮草如何足够。前几年每至夏末皆出兵徐州,为的自然是让手下兵卒就食徐州,今年也想打这如意算盘,让大军就食谁南,可惜上天故意为难于他,让淮南今年颗粒无收,以诩算来。曹孟德大军最多就能攻破寿春。之后就要撤军,袁术完全可以弃寿春而逃,如此一来袁术又岂会在劫难逃。”
太史慈听得,洗然大悟,张绣却是笑道:“文和所言有理,不过经此一战,袁术气候再也难成,淮南之地迟早为曹孟德所有。”
贾诩听得点了点头。
这时杨卓说道:“曹孟德势大,吕奉先和刘玄德兵少于曹孟德来说构不成威胁,不过此次江东猛虎派其狮儿挂帅领军,可谓来势汹汹,志在江北争一立足之地,不可小视。”
张绣听得,哈哈一笑道:“这狮儿的确是来势汹汹,当日平定江东。孙伯符就出力甚大,今次领兵北伐,只怕庐江刘勋挡不住江东小霸王之势。不想几年未见,当日汜水关前之毛头小子已经成了威震一方之人。”
这里众人皆知道张绣与孙坚有旧。故此对江东孙氏也颇为关注。不过张绣说完之后,话风一转,说道:“狮儿此次虽然是来势汹汹。但以本将看来,其夺取庐江最大之障碍并非刘勋,而是蔡瑁大军。”
庞德听到,惊讶道:“刘表还敢与袁术联手?他不怕被天下人唾骂?”张绣说道:“刘表自然不敢助袁术,但暗地里刘表自不肯让孙坚在江北得一立足之地,故此必然会尽力与孙策抢夺,如此一来庐江那里三方博弈,刘勋未必不能从中周旋,保住庐江。”
众人听得恍然,原来刘表肯出征还有此意。孙坚受伤之后已经不再每战必前,反而懂得坐镇后方。运筹于帷幄之中。而其本身之决断亦不缺,此时的江东猛虎除却勇烈之外。还多了冷静和智慧,比之以前更难对付。孙坚数次进攻江夏郡。几乎攻陷,若是让其得了庐江郡,那么水陆夹击之下江夏就危险,故此一向除了荆州事其他诸事皆不管的刘表才决定趁此次机会派兵出征,欲坏孙坚好事。
黄忠听完,笑道:“看来此次讨伐袁术,虽然声势浩大,当其中暗味颇多,曹孟德欲夺徐州,故此先让袁术出兵与吕布一战,消磨双方势力之后才发兵征讨袁术。曹孟德有天子吕布、刘备此次应诏讨袁术对其未必是好事。”
法正说道:“汉升此言有理。不过以正看来,曹多应该是准备消耗吕布军力,使其实力削弱!后与刘晦缪。清平。到时曹孟德就可以天子密诏策反刘备,刘备自诩大汉宗亲,虽然明知天子为曹孟德所掌,但亦不得不从天子诏。如此一来曹孟德既可集大军先败袁术,又削弱吕布势力。只要刘备一反,刘吕大战,曹孟德这个汪翁只怕又能再得利了。”
法正此言一出,赵云、黄忠、太史慈才明白为何当初法正与贾诩争论是否迎天子驾的时候会这么激烈。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手实在太厉害了,让对手自相残杀,而后自己作最后渔翁才出现。
张绣见得三人脸色微变,自然猜到三人所想,笑道:“曹孟德挟天子以令诸侯虽然厉害,但本将势力已成,何须惧他。”
安了众人之心之后,张绣说道:“孟起那边也传来了好消息,陇西、阴平那边聚居的氐、戎各族组成联军对抗孟起,却是被孟起一战大破之,如今孟起已经让伯奕将两万降卒押解来长安,而德容和元嗣也传来好消息,新的洛阳城和渣关都已经建好,文远已经派人押解负责建洛阳和潢关的两万余降卒来长安,这么一来就有五万降卒加入扩建长安。子秀早前传来消息,长安城的扩建应该可以加快三月完成,实在可喜。”
众人皆知道张绣对新的长安城花费心血甚大,自然一阵恭维。张绣心情大好,又问赵云道:“子龙,筛选精锐士卒和科举之事如何?”
赵云答道:“正如主公之前所料一般,能符合条件进入精锐部队的士卒并不多,各部人员也就招了一半左右,主公又不许放宽限制,故此现在已经没多少兵卒符合条件入精锐部队了,这里面还算上考取武科举之人。”
张绣听得,点了点头,说道:“无妨,明年就要出征凉州,大战过后应该就有不少兵卒够资格入精锐部队。对了,此次武科举可有大才?”
赵云点头说道:“有军中虎贲王昌,中了此次武科举状元,另外有原血刃营小校徐商、吕建分别中了榜眼和探花。其中王昌原是李催部将。为人忠义,虽在李催麾下。却不为恶,此事长安百姓皆知,徐商和吕建二人乃是第一批血刃营士卒。早随公明,而且在安邑血战中活下来。此二人杀敌最多,皆乃副将之才。
张绣听得,点头道:“好,这王昌与霍笃就为子龙副将,徐商和吕建就到汉升麾下效力,多给些磨砺他们也好。”
赵云和黄忠听得,凤时应道:“诺”
完之后张绣转过头问贾诩道:“文和,文科举那边如何?”
贾诩答道:“回主公,此次文科举入榜之人颇多,已经将司州各郡和凉州大小官吏空缺基本填补。不过大才则并无。”
张绣点了点头,他也知道关西之地文风不盛,现在虽然大肆建造学宫学府,并且请大儒和诸多名士去讲学,但要培养一个大才谈何容易,能将治下之地的大小官吏空缺基本填补了,也算是科举的成果。张绣可清楚地记得,初得南阳郡之时,手下莫说是官,就是吏也不够,假以时日之后,张绣相信定能培养出大才的。
张绣这里与众人又商谈了一阵之后。才让众人散去。
张绣这边一片安宁繁华的景象,寿春城下却是已经被曹操、吕布、刘备三方大军包围。而正如贾诩所料一般,袁术早就在曹操、吕布、刘备三方大军合围寿春之前率领亲随以及三万余大军运载库藏金器宝玉、离开寿春,渡河到准北避祸,独留桥蕤、梁才、乐就、陈兰四将以及十万大军坚守寿春。
曹操大军到得寿春城下,便让吕布一军攻东面,刘备一军攻南面,自己亲率大军攻北面,一时之间攻寿春甚急。
而南面庐江郡,孙策大军和蔡瑁大军同时攻至,不过双方毫无合作的意思,往往是蔡瑁攻下一城之后。几日后孙策就引军攻打,蔡瑁见的孙策如此,亦效仿之。双方大打出手,根本不像是来讨伐袁术,更似是借庐江郡之地来交战。刘勋见得心中暗喜。将兵力全部收缩回治所庐江城之后,就不理蔡瑁和孙策二人如何打了。
曹操见得南面如此,头痛不已。连发了几封书信调停二人,只不过二人接到书信的时候是满口答应,转过头之后继续大打出手。曹操见到他们虽然大打出手。但怎么说都将刘勋所部牵制在庐江,便不再理会他们,专心攻打寿春城。
在出兵讨伐袁术,曹操本想让大军就食淮南,怎知道淮河泛滥,却是将淮南的良田都浸坏了,这消息却是入了淮南境内才知道,曹操杀了几个失职的探子头目也是于事无补。进攻寿春已经持续了两月,眼见冬季就至,粮草又将近用尽。曹操知道若是今年攻不下寿春,定会让袁术回过气来,那时不仅天子颜面无存,汉室之命恐怕也无人会尊,这趋势对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大为不利,苦思之下,曹操想到一策。
由于粮草将尽,曹操秘密让粮官以解散与士卒,连日如此,士卒怨声甚大。士卒怨声四起之下,曹操却是以粮官克扣粮草之罪,将其枭首示众。士卒怨气解开的同时也让士卒知道曹操赏罚,一时之间士气更是恢复了许多。
之后曹操操亲自至城下,督诸军搬土运石,填壕塞堑。城上矢石如雨,有两员稗将畏避而回,曹操亲自提剑将两员稗将斩首,而后亲自下马接土填坑。一时之间曹军上下无不向前,军威大振。
寿春城内因袁术逃走,士气低落。曹军一鼓作气,杀上城头,并将城门打开,曹军一拥而入,袁术留在寿春城的四将全部被擒。曹操立即下令将四将斩首,并将袁术建的宫殿悉数烧毁,寿春之战就此结束。
今灿更每隔制、时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