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过一个日落便是五月的北海州,气温已经逐步升高,正午时分的酷热已经不输中原地带。这一带虽为草场,沙漠化也不及后世严重,可明晃晃的阳光照射下,热气从长着杂草的地面腾起,着实热的可怕。
查干湖这个玄还远远达不到影响气温的地步,更别说远在十里外的这片平地了。
天气真的很热,沈云坐在高高的刁斗上,那就更加热上加热了,汗水顺着额头往下掉,左臂和大腿上的伤口,似乎也因为汗水的出现感觉有些瘙痒,不过沈云却丝毫不顾及,依旧抻着脖子往远处瞭望,不时开口询问:“怎么样了?怎么样了?”
这里是特编部的营地,就在军团大营的西边。今日即是与月氏人的邀战之日,他们特编部如今成了香饽饽,这种你死我活的决战场面自然轮不到他们上场。不过这并不影响他们对这场关键战斗的关注。
原本用于瞭望和监视用的刁斗,只能容纳两三个人,如今却硬生生挤下了十个。钟离泗眼神好,望着前方嘴里嘀咕着:“起尘了,看来是要打起来了!”
赵信却道:“未必,起尘估计是两方的阵势在移动。”
一般而言,一个部的营盘会有刁斗四个,可如今这四个刁斗上都挤满了人。这还不算,刁斗下也满满当当的全是披盔贯甲,全副武装的特编部学员兵。
庞通这厮这么胖,起初也想要挤上刁斗,结果被所有人集体哄了下来,现在正站在下面,仰着脖子急吼吼地叫:“喂。兄弟们,到底什么情况啊?你们上面看的爽快,能不能给通报一声,前面到底是输是赢啊?”
钟离泗站在上面,叫道:“你想知道输赢。听着鼓声不就得了……你以为站在这上面爽快?他爷爷的,除了尘土就是明晃晃的太阳,看个毛球。”
方誊拄着单拐站在下面,笑呵呵地说:“那你们还挤上去,没千里眼你们还想望见十里外的东西?”
千里眼,即单筒望远镜!单筒望远镜在圣祖时期就被研制出来了。当然。单筒望远镜里装的不是玻璃,而是透明度极高的水晶。
圣祖时代战乱频仍,虽然身为穿越者,圣祖借鉴了一大堆现代的制度,改造了当代汉人的思想,也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格局。但在具体的科技上面,他却并没有太多的建树。
他老人家知道玻璃的妙用,可却不会造。就像他知道钢铁、火药甚至无线电、卫星,可限于科技水平的限制,就算贵如皇帝,他也没能将这孝明出来。更何况,正因为他贵为皇帝。而且是有为之君,每日要处理的事情实在多的连吃个饭都没空,哪有时间去搞发明研究创造?顶天能给个大致方向和思路就算不错了。
就算这样,当年还有无数的御史大夫在奏章中劝告皇帝不要“耽于嬉戏”---在他们看来,身为皇帝不处理繁杂的朝政,而是整天往工部,搞些不知所谓的发明不是“嬉戏”是什么?退一万步说,当时的大汉帝国不论军事、文化还是科技、经济都远远超越整个世界,的确也没有必要去发明太过朝前的东西---当然,最主要还是他不懂。
由此可见。穿越成为一个皇帝,还赶上那么个混乱年代,的确不像中写的那么轻松写意,金手指神马的,不是那么好开的。
言归正传。单筒望远镜算是沈云见过的唯一由圣祖这个穿越前辈带来的,且能够实实在在感触到时代不同了的东西。不过水晶本就稀少,透明无色,杂质几稀的就更加少了。集大汉帝国五百年的搜集,也不过制造了六千多个。罗马帝国在四百年前得知了单筒望远镜的制作方法后,也积极仿制,曾有那么几十年,罗马帝国为了抢夺非洲的水晶资源,不惜发动战争,死伤数万人才算结束。据说如今罗马的千里眼数量远远超过大汉。当然,千里眼的具体数量可是最高级别的军事机密,罗马不会知道大汉的具体数量,大汉也同样很难探听到确切的数字。
作为行军作战的利器,千里眼这种装备当然只有出征时的高级将领才能拥有。虽然枢密院早就知道,一队游骑斥候拥有一个千里眼,比一个将军拿着会更有效果,可这种东西实在太珍贵,让一个随时会丧命的游骑斥候拿着,怎么看也不靠谱。
整个第三军团,也就十个千里眼而已。如今就有一个在特编部的徐栋手里。在营地另一侧的刁斗上,百里束与徐栋都站在刁斗上,徐栋拿着千里眼不时朝远方打量。
阳光刺眼,热气蒸腾,百里束忍不住松开了颈带,却忍住没有敢跟徐栋那般,将铠甲脱掉。
幸好大汉军队早就有所准备,此时的装备除了固定的战甲之外,里面都穿着更为清凉的丝绸内衬,否则这么热的天气里作战,不用打都要中暑一大片。
徐栋放下千里眼,望了望百里束,笑道:“天气如此炎热,仲贤兄脱去铠甲便是。如我这般,岂不凉爽?”
百里束尴尬地笑了笑,八字胡上的汗水都快淌成河了,但却摇头道:“不了,军情紧急,万一前方不支,我辈军人也要立即提刀上阵!”
徐栋呵呵一笑,将千里眼交给百里束,道:“仲贤兄也是身经百战,如何说这外行话。这只是两军交战第一日,前师第三镇配合中师第一镇,就算不胜,想那么快败也是难的。”
百里束望了望刁斗下一样全副武装,随时准备应战,但却三三两两围坐在阴凉处聊天打屁的士卒,叹道:“战事多艰,下达一级备战令也属无奈……依国梁兄所见,此战要打到何时才算时机成熟?”
昨日会议之后,侯鉴特地将徐栋留下。与百里束等人密谈了许久。同为参谋,徐栋与百里束一见如故。特别是徐栋那一番话几乎准确猜中了侯鉴和百里束之前的商议,顿时被引为心腹。
诚然,侯鉴的确没打算真的跟月氏人决战。当然,邀战也不是一口气就将所有军队拉出去排兵布阵打完一场就算。而是循序渐进,看情况排兵布阵。
从军团大营到十里外那块平地,中间还有起伏不定的山包数个,方圆一里的小树林若干,地形说复杂嘛不算,说简单也难。可想一口气展开敌我双方十几万人的军队来场大厮杀却是绝不可能的。这就注定这场邀战不可能一次性解决,必然是持续几天的轮番大战。月氏人也防备着汉军会乘机突围,所以第一次派出的军队虽然不少,足有一万多人,但却没有将所有兵力投放到决战之地,而是慢慢向汉军靠拢。缩短三面合围时的调动距离。
如今离汉军驻地最近的是东南部,两军营垒相距不足两百步,骑兵一个冲锋就能到。最远的却还是西面,两军相隔十五里。而南部算是不远不近的地方,大概十里左右。
后师已经被打残,幸好营盘防线已经收缩,后师背靠查干湖。防御面已经不像之前那么宽大,同时营盘防线布置的不错,倒也不虞月氏人一鼓作气冲营而来。
月氏人也是看见汉军抱团之后的防守能力,所以希望将战场局限在一处,然后向前挤压,分兵投入,然后一战定胜负---从这个层面上说,其实邀战与否此战都是不可避免的。
听了百里束的话,徐栋叹了口气道:“殿帅想要的时机,怕是没那么快到。我们携带这么多的辎重补给。除非元帅肯将临阵处置之权力给殿帅,否则我们只能死守此处。而根据月氏人的攻势和兵力分配来看,殿帅想反其道而行的突围办法,怕是还要让我军减员三成不可!”
百里束脸上的汗更多了。
三成,也就是还要再死伤七千人左右。只有再死伤七千人。才能够换取月氏人一个松动的机会……这个判断让百里束这个一向只在沙盘上指点江山的老参谋都有些心惊。
“国梁兄,你也知道殿帅的意思,我军想要突围,必然不能走北面,南面,能走的方向只有东西两处。我们本来拟订大部向东突围,反其道而行,经鄂尔浑山谷往东,穿越戈壁沙漠前往库伦;另一部往西,抵达飞云堡固守。可你说还要减员三成……这,你也知道我军本就不是战时编制,这样下去,第三军团跟被击溃又有何区别?”百里束叹息道。
其实这个问题在昨天的时候百里束已经提出过一次。
大汉军制分为平时编制和战时编制。平时一个军团为两万五千人左右,而到战时会扩编满员为三万六千人或者四万五千人!
这点也是学习自现代军事制度。是圣祖改制中的一项。不过很显然,圣祖之后的汉军统帅们并没有完全领会圣祖这项制度的真正含义。加上后来大汉军威赫赫,所向披靡,以至于到了战时,一个军团的编制还是按照平时军制进行。
侯鉴此刻的境地就足以诠释为何圣祖改制中会有平时编制和战时编制---若第三军团是个核编满员的由纯骑兵军团改编为骑步混合的战时军团的话,满员应该达到五万人左右,又何惧区区十万月氏逆贼?
徐栋道:“殿帅所虑不错,若按照在下的建议,第三军团最后能突围者不过万余人,的确与被击溃无异。可最起码我第三军团保存了,而且能够绕到侧后,敌军想要围堵我北疆方面军就必须顾及我等。那他们的包围圈就不算完整……仲贤兄,战场上没有妇人之仁,吾等决断,输在战役,却赢在战略!”
徐栋的话带着铿锵的力度,让百里束心头一震,然后举起千里眼,默默观察着前方,久久不语。(。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请到
ps:先放一章出来,还在码,加快速度……请投票!
启 蒙 书 网--无 弹 窗 小 说 网-www.qm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