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又是那群文官搞的鬼!”朱元章闻言冷冷道,“他们太自以为是了,觉得但凡是分封藩王,将来就一定会危害大明江山。”
“殊不知,朱元章早就把藩王作乱防的滴水不漏了。”
大明建立之后他就有这样的体会,那就是相对武将来说,文官对朝廷的危害更大。
因为文官做起坏事来,比武将不知厉害多少倍,破坏力更是大了无数倍。他们比武将更奸猾,他们做坏事在暗处,普通人还很难看出来。
而且他们还会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干坏事。
就比如说建文帝的削藩吧,要不是秦宇指出来,谁又知道其罪魁祸首其实是那群文官?他们提议削藩的时候,还一个个都站在为了大明江山的道德制高点。
说他们这么做,是为国为民。
还真应了那句话,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这场削藩风波,看似朱允炆在主导。”秦宇道,“而实际上主导这件事的,是朱允炆身边那群文官,他们才是这次事件的主角。”
“在那群文官的挑唆下,建文帝真的是一点活路都不给那些藩王们留。把好几个叔叔贬为庶人,逼的自杀,其余藩王人人自危。”
“《孙子兵法》说围师必阙,《司马法》也说,围三缺一,意思是说,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做的太绝了,否则就有可能引起别人的拼死反抗,和你鱼死网破。”
“而朱允炆身边的那群文官,就偏偏就要把事情做绝,不给那些藩王任何活路。就和当年的王允一样,杀了董卓之后不赦免李傕郭汜,结果导致长安城被李傕攻破。”
“想必他们在看到那些藩王,被一个个逼的很惨的时候,脸上的表情也和王允一样得意吧。”
“可以说,朱允炆身边的那群文官不但坏,而且还有些蠢,他们和王允是一路货色。”
“人家汉朝的削藩,施行的推恩令的时候,都给那些藩王留有活路的。而建文帝身边的文官主导的削藩,是一点活路不给他们留啊!”
“秦先生,这么说来,燕王后来造反,完全是被逼的?”朱棣闻言,激动的问道。
“当然。”秦宇说道,“朱棣当年,的确是迫不得已才反的,要是他不反,自己就没命了。”
“原来是这样。”朱元章点了点头,道,看朱棣的眼神,这才缓和了不少。心想咱就说嘛,咱的儿子,不可能出现像李二这样的货色。
“你们可知道,朱棣靖难时,的兵力是多少?”秦宇又问道。
“多少?”朱元章和朱棣同时问道。
“八百人!”秦宇道,“只有八百。”
“而且当时朱棣的情况危急,他的两个儿子,还在京城做人质。”
“他只有八百人,那他是怎么打赢的。”朱元章忍不住问道。
“很简单。”秦宇道,“那群文臣在谈论治国的时候,高谈阔论口若悬河无人能及,然而在真正打仗的时候,却是百无一用。”
“当然最重要的是当时很多将领都不想为建文帝拼命,你们叔侄谁得了江山还不都是大明的?又不是驱除鞑虏,自己人打自己人那么拼命干什么?再加上建文帝当时是重文轻武,重用文官,轻视武将,让那些武将根本没有为他拼命攻打的动力。”
“况且人人心中都有杆秤,大家都知道削藩风波谁对谁错。”
“所以燕王才能在这场实力异常悬殊的战斗中获胜。”
“后来明成祖夺得皇位之后,那些文官立刻临阵倒戈,投效到了明成祖麾下。”
“把建文帝的皇位霍霍没了,就好像没那场事一样。”
“这群可恶的文官!”朱元章和朱棣闻言,二人异口同声的说道。
听到秦宇解读这段历史,明白了朱棣谋反,完全是被逼的出于无奈,父子二人心中的隔阂消除了。朱元章也不再打算打压朱棣,只要太子朱标还在,他就是太子手底下得力的助手。
而朱棣也暗自庆幸,有了先生的解释,自己算是躲过了这一劫。
……
“秦先生,燕王朱棣那一脉,真的一个个都是短命吗?”朱元章又问道,“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朱棣的确不应该当皇帝。”
“后世皇帝的命太短,对大明朝来说不是什么好事情。”
“还真是这样。”秦宇道,“明朝的十六位皇帝中,论高寿也就朱元章和成祖两个,都超过六十岁。而后的皇帝寿命大幅度下滑,大多数在四十岁左右驾崩。”
“其中寿命最短是天启,年仅二十三岁,正德皇帝离世时不过三十一岁。”
“虽说古人寿命普遍不高,但作为一国的皇帝,寿命低于平均水平,实在是令人疑惑。因此有历史学家猜测,朱棣一脉很有可能有遗传性疾病。”
“你说皇帝寿命太短,对明朝不是什么好事情,也的确如此。”
“比如说如果明朝那几个比较贤明的几个皇帝,比如明宣宗,正德,等几个能活的长一点,说不定大明的历史就会因此而改变。”
有遗传性疾病?朱元章闻言再次神情凝固。
如果说朱棣一脉有遗传性疾病,那么他朱元章是不是也有?
朱棣是老朱的儿子。
如果一家人都有的话,那么大明江山就危殆了。
难道咱老朱家,是受到了天谴?
悠悠苍天,何至此极?
“请问先生,这个遗传性疾病,是朱棣一家有,还是老朱全家都有?”终于,朱元章颤声问道。
“应该只是朱棣一脉有吧。”秦宇道,“根据历史记载,朱棣一脉几乎各个短命,就连那些藩王也都如此。而朱元章的其他皇子,那些藩王,却非常长寿,活七八十岁的很多。”
“太好了!”朱元章激动起来,“只要不是朱元章留下的遗传性疾病就好了。”
只要不是太子一脉有病就好。
眼神不由自主的看向朱棣,好像在说:就你那样的身体,还想争夺皇位?
你后来的子孙,一个个都是病秧子,不到四十岁就死了,岂不是大明之祸?
作为皇家,还是需要一个优良的基因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