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海云感到市中心医院时,姜父已经被推出了手术室。“小姜,没事,好好侍候。”主刀医生时姜海云的老师,他宽慰姜海云。姜海云道谢,赶紧跟着去病房。等医生们走了,她埋怨姜母:“妈,怎么不给我电话?”
“电话?电话有什么用吗?一个个不挨家。”姜母也埋怨着。
姜海云心里一沉,忍不住说:“那给学生打电话是怎么回事?有儿女也不知道使唤。”
姜母瞟了她一眼:“行了行了,这做完手术就行了。”
看着母亲情绪不太对,姜海云只能说:“妈,我去买点吃的,您吃包子还是?”
“不吃不吃,外面的东西不好吃,我一会自己做点吃的行了。”姜母摆摆手。
姜海云只能转身伸了伸舌头离开。不一会,她捎了些馒头和粥回到病房,姜母随便喝了两口粥,对她说:“你去上班吧,我在这里守着就行。”
姜海云笑了:“没事,妈,我请了假的。”姜母点点头,还是打发她回去休息,晚上自己守着丈夫。半夜,姜山醒了一会,大概是伤口疼,连连叫唤,姜母赶紧叫护士,等护士来,姜父又睡过去了,稍微检查了一下,就是麻药过了伤口疼。第二天,儿子和姜海云一起到了病房,姜父已经醒了,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
“妈,爸病了怎么不给我电话?”姜海松埋怨母亲。
不等姜母开口,姜山先回了儿子一句:“一个个不挨家,还电话?!”
姜母马上接话:“你们不是要上班?再说现在都好了,你不用过来的。”说完看了姜海云一眼,是姜海云给弟弟通风报信。
姜海松把东西放在床脚的沙发旁边,问:“那是不是要叫小的来您二位才乐意?”
“不要给她打电话,影响她。”姜父赶紧说。
姜家两姐弟互相望了望,什么都没说,张罗着换守。下午,姜海风还是来了电话,姜母安慰她几句,告知她父亲没事,就没再多说。
“怎么?要接你们去夏都?”姜海松见母亲挂了电话,问。
姜母皱皱眉头,看了一眼躺在床上的姜父,老头满脸的不快,没接儿子的话,转头问姜海云:“是你告诉她的?”
姜海云有些无辜地看了看四周,点点头:“是的,父亲生病了,她应该知道。”
姜母拿着手机又看了一眼床上的姜父,他扭过头,闭上眼睛,休息了。
折腾了几天,姜父出院了,这天正好是周末,小姝和语岚也到了医院,一到医院,小姝接过奶奶手里的包,说:“给我,我来提。”大家“哄”地笑开了。回到家里,姜父躺在贵妃椅上,一如既往地打开电视,姜母拿出面粉,准备和面。姜海松摆摆手:“做什么做,妈,咱吃去吃,给爸捎点排骨汤回来就行。”姜母看看丈夫,他表示同意。
回来给姜父捎了纯白鱼汤,姜父接过碗大口喝着。“爷爷,好喝吗?”小姝凑到爷爷旁边问。
姜父笑了笑,说:“好喝,来,和爷爷一起喝?”
小姝把伸出来的脖子缩回去,赶紧说:“不喝,不喝,我饱了。”
姜父看着机灵地小家伙,满脸笑意:“谢谢小姝给爷爷带回来汤。”
小姝看看姜海松,又看看奶奶,不好意思地笑了。
“爸,老俩个在家里多不方便,比如这次生病,跟着我去住,也好有个照应。”姜海松试探性地说一句。姜父没有回应,放下汤,说:“吃饱了。”
姜海松望着父亲,问:“您不跟姐也不跟我,难道还指望那个在外面的文化人?”
姜父抬头看了儿子一眼,眼神里有些愤怒,姜海松瞟了他一眼,冷笑了一下。姜海云赶紧过来:“爸,我们也是担心您,海松,忙你的去。”
姜父又躺回椅子,拿着遥控调电视频道,姜海云在他身边坐下来,许久,她听到父亲说:“我能指望你们吗?”她没敢回头,尴尬地坐了一会。晚饭时间,一家子全围到饭桌上,好像什么都没发生,小姝给爷爷夹了一块油炸带鱼,宋语岚赶紧说:“这个爷爷还不能吃。等爷爷身体恢复了再吃。”
“他中午不是吃鱼了吗?”小姝眨巴着黑油油的眼睛问母亲。
宋语岚说:“这个油炸的,不好消化,中午是汤,好消化。”
姜山看着自己的孙女,慈祥地说:“小姝,爷爷吃,你看。”说完,象征性地咬了一口,把鱼给了姜母。
“爸,吃不了就不要吃,小姝,吃自己的。”姜海松一脸严肃。
小姝默默低头吃饭,姜父见她不高兴,安慰她说:“等爷爷全好了,小姝给爷爷做鱼吃。”
“那我先去捞鱼。”听完孩子的话,大家又乐了,饭桌上顿时轻松惬意。
出院后在家呆了两天,看着父亲身体活动自如,姜海云也回到了岗位。刚上班,陈院就踱步到了急诊科:“姜主任早,听说姜老做手术了,好多了没?”
“好了,好了,谢谢陈院。”
陈院点点头,突然压低声音问:“老俩口还自己住着呢?”
姜海云面露不快:“是的。”
陈院走近了望望门口,说:“姜老现在还去医学院上班,精神可嘉,但身体也得跟上不是?这老年人自己自己住也算了,还这样辛苦也是不简单。”
姜海云沉下脸,说:“陈院,这跟我说没用,得尊重我爸。”
陈院看了看她,又压低声音说:“我说您别不高兴,把他接来跟你们几个孩子住,大家看着也舒服,这上班嘛,姜老这资历,到哪个医院不是抢手?挂个名呆在家里也行啊。”
姜海云想了想,嘴角微微一抬,说:“陈院,我一定会去劝劝,回去劝劝。”
陈院看了看她,说:“对啊,不然大家看着多不好,是吧?反正,你家里,我看你最顶事。”
姜海云客套着笑着把陈院送出科室。这样的情况她司空见惯,因为父母独居,亲戚、同龄的朋友、同事都给了不少孝敬的建议,加上姜山在市里的知名度,这件事好像成了大家的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