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穿越小说 > 大宋的天空 > 第一百零五章 以夷制夷

第一百零五章 以夷制夷(1 / 1)

天连大漠宽,铁骑长驱疾。

西北党项的李继迁最擅长的就是游击战,充分利用自己的骑兵集团,快速机动,长途奔袭,来如疾风,去如闪电。利用骑射和马快刀利,每到一处,迅速开战,迅速撤离,打了就走,抢了就走。即使兵不过万,对宋军的威胁却很大,神龙见首不见尾,让宋军防不胜防。西北大漠,到处流传着这只饿狼的传说。

当宋军跟辽国熬兵河北、山西之时,李继迁一直都在为谋求更大的生存空间,跟宋军斗智斗勇。宋军一头要为事关生死的河北战场,调兵遣将,运送吃喝装备,一头还要忙着在西北灭火。李继迁起到了很好的牵制作用,是辽国最称职的义务兵。

为了抱住契丹这条大粗腿,李继迁也是下了血本,有啥好东西都往萧太后和辽圣宗这里送,一年不次。然而,在契丹的眼中,李继迁的角色就是个小丑,总感觉他的忠心不够。为了生存,李继迁在宋辽之间左右摇摆。实现利益最大化,就看哪一方给得更多些。

雍熙四年(辽统,987)二月,李继迁想要攻打夏州。

夏州知州安守忠,三代将门之后。

安守忠,字信臣,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沙陀族,爷爷是后唐振武节度使安金、父亲是后周平卢节度使安审琦。安守忠从小熟读兵书战策,不仅懂排兵布阵,上马杀敌也是一员虎将。

安守忠对夏州的防御,做得可谓滴水不漏。单打独斗,李继迁自知不是安守忠的对手,这位来去如风的党项枭雄,只能带着兵马在外围徘徊,骚扰过往军民。

时间长了,安守忠就看不过去了,他东拼西凑,组织起三万兵马,想要一举歼灭这位顽寇宿敌。

伏击战,是游击教父李继迁最擅长的打法之一。李继迁在王庭镇的要道上,设下伏兵,专等安守忠进入圈套。

尹继伦一千巡逻兵能干翻耶律休哥三万装备精良的铁林军,李继迁的数千精骑兵打败安守忠的临时拼凑起的三万步兵,也不是什么稀奇事。

李继迁这边伏兵四起,噼里啪啦一顿乱箭,安守忠的三万兵马就乱得跟鹅毛似的,扔下刀枪,撒腿就跑。安守忠叫也叫不住,拦又拦不得,只能跟着向回撤。

宋军被打得丢盔弃甲,人马折损过千,刀枪旗子、辎重丢得满地都是,李继迁带领人马一直追到夏州城下,安守忠算是捡了条命。

李继迁觉得这支宋军就是群纸老虎,太不禁打,果断下令兵围夏州。

夏州被困将近两个月,求救的文书传至京城,太宗急命麟州(今陕西神木县)知州韩崇训率大军前往增援。

夏州城两万多人马,大宋援军再一来,肯定会被包了饺子。@*~~李继迁怕前后受到夹击,果断率军撤向地斤泽。

沙漠是李继迁的根据地,屯兵于沙漠,逐水草而居,在防御上相对比较安。

夏州之围遂解。

◆继捧事边

雍熙四年(987)八月,李继迁屯兵黑水河,宋将石保兴巡按罨子寨,李继迁见石保兴所部不过两千人马,于是率军渡河,向宋军发起攻击。

《孙子兵法》云:“半渡而击。”

虎父无犬子,大宋开国元勋石守信长子石保兴,早已探知党项军动向,预先在河对岸埋下伏兵。李继迁大军渡到一半,石保兴率军杀出,万箭齐发。

党项军被射得人仰马翻,以前都是他们向别人放箭,现在也尝到了弓箭的滋味。瞬间,河面上一片狼藉,浮尸数里,鲜血染红了黑水河。

李继迁在众将的掩护下,仓皇撤到岸边。石保兴率军随后追击,斩首百余级,追出数十里方回。

十一月,李继迁在无定河畔会盟党项诸部族,商量攻打银州。

由于李继迁素来凶狠野蛮,虐用党项咩兀等族的部属,部族首领忍无可忍,一直想要报仇雪。

恨。

宥州党项咩兀十族首领遇乜布,首先发难,他号召其他九部首领,在会盟大会上,群起诛杀李继迁。

遇乜布代表众首领上前敬酒,李继迁没有防备,他端起洒杯刚要饮,遇乜布手臂一扬,袖中暗箭瞬间发出,李继迁应声倒地。其他各部首领,纷纷拔出腰刀,前来围攻李继迁。现场顿时一片刀光剑影,李继迁在众护卫的掩护下,冲出大帐,跨上马,仓皇逃走。

遇乜布的这一箭,正中李继迁的鼻子,虽然没有要了他的命,也够他喝上一壶的了。太宗闻知,赐敕书安抚遇乜布等首领。

由于鼻子伤口长时间无法痊愈,进攻银州的事,李继迁决定暂缓。

李继迁采取联辽抗宋策略,不断袭扰西北边境,宋太宗多次用兵失利。这个世界上,最了解李继迁的莫过于族兄李继捧。

端拱元年(988,宰相赵普建议“委继捧以边事,令图之。”用“以夷制夷”的策略,让李继捧重新管理夏台故地。

太宗觉得此计甚妙,遂召李继捧觐见,命令李继捧趁机谋取李继迁。

为了让李继捧效忠朝廷,太宗赐其姓赵,更名保忠,亲金花笺以赐之,授夏州刺史,充定难军节度使、夏、银、绥、宥、静观察处置押蕃落等使,又赏赐金器千两、银器万两,并钱帛、刍粟、田园。令其据守夏州。

李继捧重回夏州,李氏兄弟开始刀兵相见。李继捧的策略只有一个,招抚党项各族“归宋”,给李继迁来个釜底抽薪。

李继迁曾质问自己的这位兄长,“吾祖宗服食兹土逾三百年,父兄子弟列居州郡,雄视一方。今诏宗族尽入京师,死生束缚之,李氏将不血食矣!奈何?”

兄弟二人各为其主,都是胸脯拍得砰砰响。李继迁向丈母娘萧太后打报告,自己决定招降族兄李继捧,李继捧向宋太宗打报告邀功,直接说李继迁投降了。

十二月,“(李继捧)上言继迁悔过归款”,假言李继迁愿意归顺朝廷,宋太宗信以为真,立即诏授李继迁为银州刺史,充洛苑使。李继迁只能报以“呵呵”,拒而不受。

端拱二年(989),太宗加李继捧特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依辽附宋

端拱二年(989)七月,耶律休哥在徐河被尹继伦打了个措手不及,损失惨重,士气低落。《西夏书事》载,“时契丹败于徐河,大将耶律休哥创甚,国中夺气。”萧太后遣使催促李继迁在西北向宋进兵。

淳化元年(990)四月,李继捧与李继迁战于安庆泽,激战当中,李继迁身中流箭,败退而走。

十月,李继迁部下破丑重遇贵竟然背着李继迁到夏州投靠了李继捧。破丑,党项姓氏。

破丑重遇贵投靠的理由非常合理:李继迁之前挨了官军一箭,一直不见好转,最近病情恶化,看来时日无多了,蛇无头不行,鸟无头不飞,自己为部族前途计,决定率部投降朝廷。继捧大喜,觉得自己“归宋”政策起了大用,当即修书上报朝庭,邀功请赏。

破丑重遇贵何许人也?他是和李继迁、张浦等人,在银州,以诈降之计,杀死银都巡使曹光实的凶手之一。

是骗子终究会露出马脚,破丑重遇贵这边刚在夏州城站稳脚跟,李继迁就兵临城下。李继捧带兵出城迎战,没打几个回合,就有兵卒跑来向李继捧报告:“破丑重遇贵反了!要在城中跟李继迁来个里应外合,拿下夏州城。”

李继捧大惊,如果不先剿灭破丑重遇贵,夏州城真的难保。他无心恋战,命令鸣金收兵,拨马率先回城。李继迁挥军掩杀,宋军丢下上百具尸体,退回城内。

破丑重遇贵的计划是占领城门,放李继迁进城。如今计划失败,面对蜂拥而至的宋兵,余众呼啦一声,靠着飞爪绳索,纷纷滑下城去,逃出生天。

淳化元年(990。

)十二月九日,为激励李继迁,辽圣宗耶律隆绪册封李继迁为夏国王,承认西夏为割据政权。

辽圣宗此时的册封,可以视为西夏王国的诞生。万事开头难,虽然这个西夏王国,还是一个流亡政权,西夏国王李继迁手里,还是寸土皆无。只要在路上,就没有到不了的远方。很多年后,李继迁的孙子李元昊在夏国王的称号基础上,建立大夏帝国,史称西夏。

淳化二年(991)年初,李继迁再攻夏州。李继捧上书朝廷,请求增派援兵。太宗派商州团练使,六十九岁的老将翟守素率兵援助夏州,同时赐李继捧茶百斤、上酝十石。

“归宋”策略确实起了作用,李继迁帐下的指挥使朗吉等人带领部族,暗中脱离李继迁,投向李继捧。“潜相携贰”,使得李继迁军心大乱。

七月,李继迁占领银、绥二州。

得知翟守素的援军到达夏州,李继迁担心兵力不敌,好汉不吃眼前亏,为了谋求更大的利益,他决定跟宋廷合作。李继迁立即遣使去夏州城求见李继捧,表明愿意接受招安,让李继捧代其向宋廷奉表谢罪。

史载,“时闻翟守素至夏州,恐兵力不敌,诈遣人由保忠奉表谢罪,朝廷信之,遂授以官。@·无错首发~~”很快,太宗的赏赐下来了,授李继迁银州观察,赐姓赵,赐名保吉,李继迁的儿子李德明封内蕃落使、行军司马。

李继迁乞降,不过是他的缓兵之计,他从来就没有放弃过收复定的理想。

从此,李继迁在两个帝国间游走,他本来就是大辽国的女婿,一边是契丹的西夏国王,一边是大宋的银州观察使,他是脚踏两只船,两面三刀,刀切豆腐两面光。

李继迁归顺,西北无战事,翟守素依令移兵石州(今山西离石县)。由于年老多病,翟守素无法抵御边关的风沙,上书请求回原籍,太宗准其所请。一年后,翟守素在家中过世。

翟守素带兵一离开,李继迁的狐狸尾巴又露了出来,他继续我行我素,跟宋廷死磕。

◆策反李继捧

王庭镇作为夏州外部的屏障,地接大漠,一直有寨栅可守,雍熙年间,李继迁将其焚毁。之后,李继迁占据着王庭镇的旧地,一直在此屯驻军队,随时准备再攻夏州。

淳化二年(991)九月,一天深夜,李继捧率部出夏州城,向李继迁发动袭击。

李继迁完没有防备,他没想到自己的这个族兄还有这份胆量,敢偷袭他。猝不及防之下,西夏军大败,李继迁率众仓皇撤向银州。

半路上,又遇到熟户貌奴、猥才两族的兵马,西夏军又损失牛畜两万多匹。李继迁觉得此时回银州只有死路一条,“复弃银州”,径直奔入地斤泽(又名铁斤泽)。

打了胜仗,李继捧向太宗上书邀功道:“破保吉(李继迁)于王庭镇,保吉走铁斤泽。”

游击战最大的特点就是:当你察觉这条路走不通的时候,不要一条道走到黑,而是及时换个打法。

当李继迁觉得单打独斗硬拼不行的时候,就去寻求外援;当觉得光靠武力对抗不行的时候,就边打边谈;当实力太弱的时候就想着去接受招安,寻求缓兵之计。

如今,李继迁决定再来个新玩法,策反族兄李继捧。

十一月,李继迁秘密派人去夏州游说李继捧,“夏王李继迁原本寸土皆无,只不过手下聚集了一支游兵散勇,就能让大辽皇帝册封为西夏国王,你李继捧拥州,归顺了大辽,朝廷定会册封称王,可以世世代代镇守定难。”

听说可以称王,而且永镇夏州,李继捧心动了。淳化三年(992)正月,李继捧派人去辽朝请命入贡,表示愿意臣服于大辽。

萧太后和辽圣宗耶律隆绪,喜出望外,立即颁布诏书,册封李继捧为大辽国西平王,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

李继捧归附辽朝,李家。

兄弟如今是“同朝为官、不分彼此”,李继迁不费一刀一枪,引兵进入并占据银州城。李继捧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银州城成了李继迁的地盘。

自从归附大辽,李继迁每一年的进贡礼品都是在蕃族之间征用的。占据银州以后,李继迁觉得自己策反李继捧有功,立即表示,以后向辽朝进贡的事情就由李继捧负责了。毕竟李继捧手里有四个州,家大业大。@

李继迁不来进贡,分明是怀有二心,萧太后大怒,命令西南招讨使韩德威带兵去银州,质问李继迁是不是有不臣之心?

韩德威就是当年建议辽朝收纳李继迁的人,当时,韩德威还给李继迁出主意,让他向大辽求婚。李继迁是什么人,韩德威最清楚。萧太后这次派他前去招谕,也是看在他们之间关系不一般的份上。

惹不起还躲不起吗?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李继迁听说大辽天子派人来问罪,就来个闭门不见。

韩德威到了银州之后,李继迁派人给韩德威带去口信,“夏王正在准备西征回鹘,没时间接待天子使臣,望尊使多多担待。”

韩德威大怒,直接命人在李继迁的老巢银州,纵兵大掠一番后,带兵返回大辽。

策反堂兄李继捧之后,在不触怒大辽的前提下,李继迁接着实施自己的第二步规划,和宋廷讨价还价。

当时宋夏边境的陕西地段还处于边禁的状态,贸易断绝。淳化三年(992)四月,李继迁上书宋太宗,请求和宋互市。

互市一是为了缓和西夏和大宋的关系,二是可以互通有无。西夏太穷了,很多东西都需要从中原进口,中原也可以从这里购买马匹。

李继迁的表文谦卑诚恳,“王者无外,戎夷莫非赤子?乞通互市,以济资用。”自古王者无外,我们西戎之人难道不是皇帝的子民吗?请允许双方商旅往来,以满足边境民众的生活。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太宗听得很开心,于是下诏答应李继迁的请求,允许双方互市。

狡兔三窟,首鼠两端,李继迁的惯用手法就是两面三刀。

韩德威纵兵大掠银州,李继迁觉得不能就这么便宜了韩德威,应该要回属于自己的权利,不能跟大辽闹掰了。

淳化三年(992)十月,李继迁上书辽廷,向萧太后告御状,太后下诏拊谕之,于是李继迁再次遣使向大辽进贡。

◆潘美非潘仁美

这世上没有什么长生不老,英雄总有迟暮的一天。

淳化二年(991)六月七日,大宋开国元勋,一生征战南北的大宋战神,忠武军节度使、同平章事潘美去世,享年六十七岁。太宗悲伤不已,辍朝三日,下诏追赠中书令,赐谥号为武惠。

“宋初健将,首为曹彬,其次莫如潘美。”太祖、太宗两朝,如果要找两位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非曹彬和潘美莫属。

英雄的历史,是以悲壮为笔,以血肉为墨,书写而成的一部赞歌,有不屈、有抗争、有奉献、有误解、有牺牲。

潘美,字仲询,汉族,大名(今河北省大名县)人,父亲是常山的一名军校。潘美名字中的这个“美”字,绝不是浪得虚名。

潘美年轻时风流个傥,容貌俊美。面如冠玉,目如朗星,眉如墨画,鼻如悬胆,温文儒雅,文质彬彬。潘美,人长得真的美,凡是见潘美的人,都称他为神仙中的人。

潘美不是一个想着靠颜值混饭吃的人,他年轻时就胸怀梦想,曾对同乡王密道:“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大丈夫不在年轻的时候建立功名,谋取富贵,碌碌无为与万物一并灭亡,简直就是奇耻大辱!”

潘美做事果敢干练,深为后周世宗柴荣的器重。柴荣任开封府尹时,潘美就担任柴荣的侍从,柴荣即位,潘美补供奉官。高平之战,以功迁西上阁门。

副使。

宋祖开基,美为力戮。潘美与太祖赵匡胤关系素来深厚,当年陈桥兵变时,是潘美冒着有去无回的危险,单人独骑前去京城宣谕,宣告赵匡胤已经取而代之当天子了。

在皇宫,赵匡胤见到宫女抱着世宗柴荣的小儿子,当时范质、赵普、潘美等人都在赵匡胤左右,赵匡胤问大家该如何处置这个孩子,赵普的意思是“去之”,众人也都说:“除掉他”,只有潘美低头不语。

赵匡胤便问道:“汝以为不可耶?”

潘美道:“于理未安”。

赵匡胤点头道:“即人之位,杀人之子,朕不忍为也。”于是命潘美将这名襁褓中的婴儿带回家做养子,“其后太祖亦不问,美亦不复言。”由此可以看出,赵匡胤对潘美的信任。

这个孩子后来改名为潘惟吉,他曾被宋真宗派往辽国给辽圣宗祝寿,在途中病逝。据考证,周世宗柴荣的后裔繁衍至今的,应该只剩下潘惟吉一脉。

潘美对旧主子柴荣,可谓有情有义。

袁彦谕归,峒蛮征伏。

陕州主将袁彦凶悍,信任女干佞,喜杀人贪财,而且修造兵器,太祖怕他造反,又是派潘美单人独骑前去宣谕。潘美告知袁彦,“天命既定,应当克守臣职。”袁彦于是跟随潘美入朝。太祖非常满意,称赞道:“潘美不杀袁彦,能让他来晋见,实现了我的愿望啊。”

太祖赵匡胤的统一之路,斌占后蜀,潘美收南汉,曹、潘平南唐。

潘美不仅冲锋陷阵勇不可挡,而且还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将帅之才。大宋平定荆、湖,潘美受任潭州防御使;乾德二年(964),献声东击西之策,灭掉后蜀;开宝三年(970),亲率数万人马,以少胜多,灭掉南汉,擒鋹送京,斩获数万;与曹彬联手,水陆并进,开宝八年(975)攻占金陵,平定南唐,同下江南,其功更足;又与太祖数次征伐北汉。

到了太宗一朝,太平兴国四年(979),潘美任北路都招讨,与太宗赵光义从征太原,平定北汉;接着征伐幽蓟;后占据三交,屯兵积粟,为大宋镇守北方国门。

杨业原本是北汉降将,为北汉驻边三十年。太宗征伐太原时,北汉皇帝刘继元已经投降,杨业(当时叫刘继业)仍据城力战,为太宗所青睐。为他恢复本姓杨氏,并将其名“继业”改为单名“业”,任命他为左领军卫大将军,后跟潘美共同驻兵山西。

其实真正害死杨业的,应该是王侁,而非潘美。

监军王侁逼迫杨业出兵,又不按约定,提前撤除埋伏,致使宋军惨败。陈家谷一战,杨业被俘绝食身亡,其子杨延玉战死,宋军军覆没。杨家浴血奋战,殒命疆场,负主要责任的就是王侁。

王侁是个小人,以诬陷主帅起家,也许是王侁官职太小,不足以突显杨家将的威名,所以潘美很倒霉地成为杨业之死的主要责任人。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据《宋史》载,潘美当时与杨业的立场接近,只是没有力争,王侁军离开陈家谷口时还曾予以制止,只是潘美不敢得罪监军,没有坚持己见,也跟着王侁提前撤离。作为北伐西路军的统帅,潘美对于王侁提出的作战方案不置可否,就这么稀里糊涂地默认了,是应该负一定责任的。

从战后的处分来看也是如此,潘美受到降职处分,监军王侁、监军刘文裕皆被撤职发配。@·无错首发~~监军王侁“除名,隶金州”,刘文裕“除名,隶登州”。

潘美被削秩三级,责授为检校太保,不过很快就改任检校太师,真定知府,又擢升都部署、并州通判,加官同平章事,与宰相平级。至死为国开疆守土。

杨业死,潘美也驾鹤西去。

潘美处功高震主之地而能谨慎,宜守保令名以终也。潘美一生为大宋,南征北战,恪尽职守,是大宋朝真正的大忠臣。杨业从归降。

到战死,为大宋效力了七年时间。潘美一生战功赫赫,彪炳史册,非杨业所能及也。

明太祖朱元璋,曾评价道:“如汉陈平、冯异、宋潘美皆节义,兼善始终,可以庙祀。”

潘美有六子(含义子潘惟吉)三女。

长子潘惟德,官至宫苑使;次子潘惟固,官拜西上阁门使;三子潘惟正,官拜西京作坊使;四子潘惟清,官拜崇仪使潘惟熙,娶秦王赵德芳之女,官拜平州刺史;义子潘惟吉,累迁为天雄军驻泊都监。儿子当中没有叫什么“潘龙、潘虎、潘豹”的一群野兽。

三个女儿,长女嫁给大理寺评事张昭允;小女儿封冯翊郡夫人,嫁给曹彬之子曹玮。

最受非议就是二女儿潘氏,十六岁时,太宗赵光义将潘氏赐婚给韩王赵恒,封为莒国夫人,六年后,潘氏逝世,年仅二十二岁,未留下子女。宋真宗赵恒即位,追封潘氏为庄怀皇后,宋仁宗改谥为章怀皇后。

潘美去世时,赵恒还是襄王赵元侃。章怀皇后比他爹潘美还早死两年多,一辈子也没机会兴风作浪,残害忠良。倒是被“忠良”害得名誉扫地,打入了十八层地狱。

历史上的潘美跟杨业,真实的对比如下:

一位是开国元勋,一位是降宋的贰臣;

一位是官居宰相(同平章事)、节度使的正二品大员,一位是官居观察史、刺史的四品官员;

一位爵位是代国公、韩国公,一位无爵位;

一位是服务大宋三十一年的两朝老臣,一位是服务大宋七年的降宋新人;

一位是上级领导,一位是下级军官;

一位多次独立指挥大型战役,一位没有指挥过大型战役的经历;

一位是灭南汉、平南唐、灭北汉,镇守边关,南征北战,屡建奇功的忠臣良将,一位是雁门之战,以少胜多的英雄;

纵观太宗一朝,英勇和功勋超过杨业的大有人在,比如李继隆、李继宣、田重进、尹继伦、米信、荆嗣等。

就是名不见经传的都指挥使荆嗣,一生经一余战,未尝败北,也可以甩杨业几条街。

后世编书的、评书演义,为了寻求刺激好看,故意拔高杨家,狂褒杨继业之忠,故意贬低潘仁美,无所不用其极。让一代忠臣良将潘美身后狂遭无端之毁,躺着中枪,甚至导致潘、杨两家世代不通婚的后果,这未免玩大了。

若非有杀父之仇、夺妻之恨,编书的不可能这么恨姓潘的。极端地歪曲历史,抹杀忠良,狂扁开国功臣,为一位贰臣歌功颂德,愚弄了百姓,赚饱了私囊,此种行径,非君子所为也!

故事不是历史,不等于史实;故事里的事,只能是故事,切莫当真。

评书《杨家将》中,潘仁美是一个处处与杨家将作对的大女干臣,此人头顶生疮,脚底流脓,一肚子坏水,处处给杨家使绊子。_o_为了除掉杨家将,不惜里通外国,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卖国贼。硬逼着杨继业出战,结果导致杨继业枉死。

评书演义、戏曲当中,杨家一门忠心报国,为大宋江山抛头颅,洒热血。金沙滩之战、七郎八虎闯幽州、七子去六子回、杨门女将、穆桂英挂帅、十二寡妇征西等等故事纯属虚构。

大宋朝不乏忠臣良将,宋太宗、宋真宗也没有无能到让一群老寡妇去战场,保家卫国。百姓所津津乐道的,竟然是子虚乌有的“故事”。

评书《杨家将》,虚构了一场史上最精彩、最凄惨、最壮烈的金沙滩之战:大郎替了太宗赵光义死,二郎替了八贤王赵德芳,三郎被马踩如泥,四郎八郎流落番邦出家当了和尚,七郎被潘仁美乱箭射死高杆上,射了一百单三箭,七十二箭透心穿,老令公杨继业碰死在李陵碑前。

听了《杨家将》的故事,若能激发起尽忠报国之心,珍惜当下,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民族的伟大复兴,众。

生的福祉,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建功立业,则杨业幸甚,潘美幸甚!

◆生前身后名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淳化二年(991)十一月,李继迁策反李继捧,二人合谋,同归大辽。朝中大臣开始埋怨赵普,将一切过错归咎于他的“委继捧以边事”策略的失误。@*~~其实自两年前,赵普的身体就已经出现状况,无法正常上朝。

端拱二年(989),太宗下诏,赵普不必早起上朝,让他每天只到中书省办公,遇有重大政事,能召见问对即可。入冬后,赵普病倒,太宗多次到赵普家中探望,赏赐甚厚。

赵普一再上表请求致仕,太宗不得已而“勉从之”。淳化元年(990)正月,正式罢去赵普宰相之位,命他出任西京留守、河南尹,兼太保、中书令。

赵普又三次上表,恳求辞让新授官职,太宗亲书手诏:“开国旧勋,惟卿一人,不同他等,无至固让,俟首涂有日,当就第与卿为别。”开国旧勋当中,只剩你一人,与他人不能等同,不要再推让,等出发上路那天,我到你家来与你道别。

赵普捧诏涕泣,不顾病体请求见君面谈。多涉及国家大事,太宗嘉纳其言。

因力疾请对,赐坐移晷,颇言及国家事,上嘉纳之。普将发,车驾幸其第。赵普出发上任时,太宗又来到他的府上探望。

淳化三年(992)春,赵普又以年老久病,令留守通判刘昌言奉表,再度请求致政。太宗遣使前来抚慰。赵普“凡三上表乞骸骨”,太宗加授其太师,封魏国公,赐给宰相俸禄,让他在家中养病。

太宗派遣赵普的弟弟宗正少卿赵安易,持诏书赐给赵普,又专门派特使赐给赵普诏书道:“卿顷属微瑑,恳求致政,朕委以居守的重任,怕打扰老臣,我把你当老师看待,特下表尊重贤臣,待你病愈,就来与朕相见。今赐羊酒如别录,卿宜爱精神,近医药,强饮食,以不负朕眷念之意。”

七月十八日,赵普派亲近官吏甄潜到上清太平宫祈祷,神仙降语道:“赵普,宋朝忠臣,久被病,亦有冤累耳。”甄潜回来后,赵普勉强支撑病体,冠带整齐,到中庭受听神言,涕泗感咽,当晚,赵普于洛阳病逝,终年七十一岁。

太宗听闻讣讯,非常悲痛,谓近臣道:“普事先帝,与朕故旧,能断大事,向与朕尝有不足,众所知也。朕君临以来,每优礼之,普亦倾竭自效,尽忠国家,真社稷臣也,朕甚惜之。”太宗痛哭涕泣,左右大臣深为感动。

废,为赵普出次发哀。下诏追赠赵普为尚书令,追封真定王,赐谥号为“忠献”。太宗撰神道碑,亲墨八分书以赐之。遣右谏议大夫范杲代行鸿胪卿之职,护送丧事,赐绢匹,米面石。

下葬那天,官府设卤簿鼓吹仪式。淳化四年(993)二月,葬于洛阳邙山。咸平年间,追封韩王,配飨太祖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赵普的长子赵承宗,早于赵普一年去世,曾任右羽林卫大将军及知潭、郓二州。次子赵承煦,官至成州团练使,。

两个女儿都已成年,赵普的妻子和氏表示希望当她们出家为尼,太宗再三劝谕,终不能夺其志,“赐长女名志愿,号智果大师;次女名志英,号智圆大师。”

自古受命之君,必有硕大光明之臣,以左右大业。赵普蕴负鼎之雄才,蓄经邦之大略,辅佐太祖区处天下,收藩镇之权,僭伪之国,拨乱世反之正。独相十年,天下廓廓,日以无事。至太宗,宠遇愈隆。

太祖赵匡胤评价他“识洞化原,才优王佐”;太宗赵光义评价他“建邦元辅,命世伟才”;历史学家蔡东藩评价道:“宋初功臣,不止一普,而普之功为最大。”

赵普一生三次为相,位极人臣,他的名言“半部论语治天下”,让儒家经典从此火爆天下,影响深远。“其后,遂。

有濂洛诸儒之盛,是所谓青出于蓝也,所贻者远矣。”

千载起兴王之运,廿年居调鼎之司。立宋三百年之安,真社稷之伟丈夫。

国失良臣,山河含悲。@赵普谢世没几个月,又有一件能让太宗哭瞎双眼的打击猝然降临。

大宋最优秀的准太子,太宗最钟爱的皇子,皇位继承人,年仅二十七岁的许王赵元僖,突然毫无征兆地暴毙家中。

白发人送黑发人,这让已经步入老年的赵光义情何以堪。流水纵把相思寄,芬芳过后总是空。太宗的天,顿时塌了一半。

元僖之死,又将引出一桩千古迷案……

.。

最新小说: 穿越从箭术开始修行 房间里的二人世界原声 武侠之气运掠夺 饿了吗本王这就喂饱你 叩问仙道 一夕得道 去家里处罚室处刑 父亲有力挺送女儿的话 皇族训诫师的日常管教 修仙落寞时代,我见证红尘万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