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穿越小说 > 周易哲学解读 > 《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六篇(十)

《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六篇(十)(1 / 1)

言归正传,我们且看《左传》第一筮例,周太史筮出《观》之“否”后是如何进行的一凡‘推理’。

“是谓‘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此其代陈有国乎?不在此,其在异国,非此其身,在其子孙。”

周太史筮出“《观》之《否》曰”的内容是“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的这句‘天机’话来。但这‘天机’还得靠占筮者去解读。周太史把“观国之光”理解为出国观光了,也就联想到陈完要出国。

“利用宾于王”,周太史倒没有理解错,认为陈完到外国要做君王的上宾。这是从《观》篇里的一句话,而被巫史当成占辞来算卦用了。而“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在《周易》“观”篇中的本义是讲给君子听的一种政治道理。这“观国之光”不是去某国观光,而是让君子观察了解国家的礼乐风尚,才能有利于做好君王的助手去治理好天下。而周太史把这《周易》当筮书,自然把这句话当占辞来运用了。也只能硬着头皮从这句话里附会、联想出陈完日后的事情。周太史就从这句话里望文生义出小敬仲长大后到另一个国家当君王的上宾的‘天机’来。应该说,算到小敬仲长大后到另一个国家当君王的上宾,就行了。这一卦就可完事了,陈侯不会不满意的,照样给卦钱的。因为陈侯这个诸侯国里也早已划定过接班人了。以后陈国的君,小敬仲是没有份的。到国外一个君王那里当上宾,陈侯也不会不满意的。但那又是以后的事,算的对与不对,陈侯也追究不了周太史的责任。中国的算卦业,本身是一个天生的不负责任的行业。可周太史的神断还在后面呢,周太史话锋一转,下面的内容就脱口而出了:“这个人恐怕要代替陈而亨有国家了吧!”这可不是光做个君王的上宾,而是还要亨有国家的。这被算卦的是小陈完,是陈侯的儿子,也许不是法定的国君继承者,也许周太史知道陈国的情况,第一句话说出来,是探口气,再接着往下说。也许周太史觉察到了什么不对,但有进退之路。本身“代陈有国乎”?就不是一个肯定句。如同今天街头算卦先生往往说出一些模凌两可的话。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里,官方的太史也是这种说法。接下来周太史话锋又一转说:“不在这里,而在别国,不在这个人身上,而在他的子孙。”这样就免除了陈侯的担心,要是陈完长大后“代陈有国”,那么‘太子’就不是推翻了吧。这下还好祸不起萧蔷。小儿子完,日后尽管是他的子孙还能建立国家,陈侯听来,岂不感觉也是件好事。这周太史一下子算出陈侯的儿子陈完的子孙,也就是陈侯的儿子的儿子的儿子到某一辈时,在别国亨有了国家。周太史的本事太大了,“八卦筮术”也太神奇了。但是若细想一想,为人算卦,算以后怎样、怎样要比算已发生过的事好算多了。算八辈子以后的事,就更好说了。那么周太史又是如何看出陈完的子孙的子孙“代陈有国”呢?

周太史看出这‘天机’,可是从“卦象”(即八卦取象)上看出陈完的子孙的子孙日后“享有国家”的。周太史接着说:"光,远而自他有耀也。“坤”土也。“巽”风也。“乾”天也。“风”为“天”于“土”上,“山”也。有山之林而照之以天光,于是乎居“土”上,故曰‘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这段话用现代的话说是:"光,是从远方照耀而来的,“坤”卦象代表“土”。“巽”卦象代表的是“风”。“乾”卦象代表的是“天”。风起于天上,而刮到地上,就形成了山。有了山,山上长出了木材等物产,是被天光所照耀。这就是生长在土地上有利的条件。所以说‘出国受聘,成为君王的上宾’。"

这是周太史所认为占辞里的“观国之光”的“光”字之意,又通过《观》与《否》画符号,而按八种取象进行联想,就联想出陈完将要出国受聘为王的上宾。这是通过取象与繇辞的字义连串在一起,解释陈完出国受聘为王的上宾的根据。这本来是两种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可周太史却联系到一块,并从“光”、“风”、“土”、“山”这些字义上进行比附、联想,居然联想出陈完及其子孙日后的吉凶因果来。难道这就是由《左传》里记载的春秋史巫卜筮吉凶的方法吗?这卜筮的能耐岂不是很好学么?以这种卜筮方法,居然能断出人事的吉凶来,中国人真是太有能耐了!中国人有了能窥视天机的“八卦”卜筮之术,就可化险为夷,避凶趋吉、万事大吉了,成为中国人可真的是太自豪、太幸福了!

我们已知《周易》产生的时代,应是西周后期时段,而《左传》记载的用篡改成繇式《周易》一书进行筮卜是春秋时段。《周易》一书里的《观》篇文章中的“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这里的“王”,当指周王。而春秋时期里的各诸侯国里的诸侯,还没有上升到王的身份,而是称“公”,而非称“王”。从周太史断卦的口气来看,也非是春秋的口气,当是战国的口气。故战国时期里,诸侯才升格为诸侯王。若说成为王的上宾,在春秋时只能是周王的上宾,而不会把诸侯公说成王。而周太史的口气显然是处于诸侯王的时代,当然这是《左传》作者的口气。而《左传》的作者,并不是春秋时代里的人,而是战国后期的人。《周易》一书里的《观》篇中出现的“王”,是反映的西周时代背景。而周太史把《周易》当卦书,占出“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来附会出人事吉凶的所以然。显然周太史(凡把《周易》当卦书而用者)跟本没有理解这句话的真实含义与时代背景。周太史对陈侯说他的儿子陈完日后要成为别国王的上宾,这口气显然与春秋的时代背景不符。这说明了什么呢?只能是《左传》作者根据传说又加进所处时代背景而进行的杜撰。我们且看周太史根据筮出的“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而‘推断’出陈完长大后成为某一国的君王的上宾。而这种推断的‘根据’是通过卦象,“坤”土,“巽”风,“乾”天之间的‘逻辑’关系‘推导’出“出国受聘,成为君王的上宾”来的。

即这种‘理论根据’,正是通过“八卦”取象而比类、联想、附会的。虽周太史从《周易》《观》里的“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这一句话里,断章取义出一个“光”字,更主要的是通过“八卦”取象里的“坤”土,“巽”风,“乾”天,“艮”山来‘推导’出“出国受聘,成为君王的上宾”。周太史单单抽出一个光字,与筮出的《观》与《否》的画符号里的上下八种取象来做‘推论’,所筮问之事情的‘天机’吉凶结果来。不过这吉凶结果,除了所认为是神示出的某卦繇辞外(因起卦时要通过认为能通神的蓍草加数理的比附来起卦),而在解卦时,看似是有占卜师‘分析’出来的吉凶结果(事实上周太史是分析不出来的,任何的从事算卦者通过卦辞也分析不出所问之事的日后吉凶来,这里只是写史者的同样神道设教而已。)似乎又没有了神启的东西。

《周易》一书里用了“六十四画符号”,是用于六十四篇文章的排序。在《观》篇里的画符号是“”(早期是这样的写法“”)这样的六画道(即“六联体”)所组成。从“六十四画符号”被巫史改变成“八卦”卦学内容后,把“六十四画符号”也就变成了“六十四卦”的专有符号。每个卦画符号里都附上了“八卦”取象。如《观》卦里的卦画符号(六联体),已分上下“八卦”(三联体)符号了,上卦是谓八卦里的“巽”卦符号“”,而下卦是谓八卦中的“坤”卦符号“”。我们从《左传》一书里已知春秋时期,已有了八种取象,“巽”取象为“风”。“坤”取象为“地”。“乾”取象为“天”。到《说卦传》里,“八卦”取象的内容就多了。《乾》卦取象为父,“坤”卦取象为母,“震”为长男,“巽”为长女,“坎”为中男,“离”为中女,“艮”为少男,“兑”为少女。一家里父母与三男三女也出现到“八卦”取象中了。这自然是便于筮卜之用。无论取象于多少自然物象,或是取象家庭社会关系,都是为卜筮(算卦)提供问事的内容。把自然与社会现象均可装进“八卦”取象中。“八卦”又分配到六十四卦画里,卜筮上就可为筮出某一卦而根据卦象来‘推断’(实际是一种附会)人事吉凶了。周太史正是通过《观》卦画里的上下“八卦”取象得出的〝“坤”土也,“巽”风也〞的“土”与“风”的卦象。而“乾”里的“天”,是后人称谓的变卦《否》卦里的卦象。实际是《观》卦中的“繇题”的“否”里的卦象。《否》卦画里的上卦是“八卦”里“坤”卦,下卦是“八卦”里的“乾”卦。若不知这些内容的来历,而读《左传》一书,你就认为周太史讲的是天书,也认为那些筮术就是神,能断出八辈子后的事情。若知道了周太史满嘴里说的“风”、“地”、“木”、“天”、“山”是“八卦”取象,还能认为有何神秘的吗?现在看来,那是多么幼稚的思维。这种比类、联想联出来的所谓人事吉凶之间有道理么?即类比的事情之间有因果关系吗?可对周太史(即占卜师)则认为每说出的话来,都是有出处,有依据的。那些依据,不过是通过“八卦”取象与人事上进行一凡比类、附会而已。

我们看这周太史通过“八卦”取象进一步的‘推理’说:“风为天于土上,山也。有山之材而照之以天光,于是乎居土上,故曰,‘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我们已知“风”、“天”、“土”是八卦筮术上的《观》,《否》的卦画中取象而来的东西。那么“山”,又是如何来呢?这就涉及到“卦”学上的“互体卦”。所谓“互体”卦,就是指六十四卦画里除了上卦、下卦的“八卦”卦画组合外。还可从每一卦画(六联体符号)中的交互画符号中看出“八卦”符号(三联体)来(切记不要把“八卦”符号与“六十四卦符号”混淆,“八卦”符号是“三联体”符号,而“六十四卦符号”是“六联体”符号,即“八卦”筮术上是把“六联体”符号又分成了两个“八卦”符号,并取象其中,这些说法不过是人为地规定而已)。在“八卦”学上,六十四卦里,每个卦里都是有六个爻画组成,是所谓的“八卦”重叠而成的。我们已知六个爻画,分上三爻和下三爻。上三爻为上卦(或称外卦),下三爻为下卦(或称内卦),也都叫单卦。而“互体卦”是在一卦的六个爻里的二、三、四、五爻交互而看成卦象,即一卦符号中,二、三、四爻又看作是一个“互体”的内卦。而三、四、五爻又构成一个“互体”的外卦。我们举例如下:如《观》卦画中的“互体”卦象

(因图无法上传,故略)

我们从上面的《观》卦符号图示里看到,这个“六联体”符号里的上三画是谓《观》卦的外卦,是“巽”(八卦之一),取象为“风”。下三画是谓《坤》卦的内卦,是八卦里的“坤”卦,取象“土”。而《观》卦画又产生“互体”卦“艮”(八卦之一),取象为“山”。不论《观》卦里的“巽”、“坤”、“艮”,这都是八卦筮术里的说法,这又叫是“八经卦”,也称单卦,就是与“六十四卦”(即符号)相区别。

虽“八卦”筮术中卦画符号与名称都是与《周易》一书里的画符号与名称相同,但“八卦”是筮术,八卦筮术是从“六十四画符号”里派生出的东西,而六十四卦卦名又是从《周易》一书里借过来的。总之,八卦筮术是巫术的东西,《周易》里根本没有“八卦取象”及什么“互体”一说。“八卦”与《周易》本不是一回事。虽然在叙述中出现了与《周易》一书里相同的名称,如说《观》卦,或《否》卦。但要知道这是讲“八卦”筮术上的内容,不能混淆与《周易》。笔者在讲述《周易》时,与区别于“八卦”里的名称所涉及《周易》里的名称时,以《观》篇,或《否》篇的这种称法。

我们还是回到《左传》里的第一筮例上来看周太史说的“山”,就是来自于“互体”里的“艮”卦象了。现在这个“山”也有出处了。若不懂“八卦”筮术中的取象,你若想从古筮例中看明白古人为人算卦的说法,那是不可能的。若不懂“八卦”筮术中的取象,你若看《左传》里的“以《周易》筮之”的筮例,而对照今本《周易》会使你百思不得其解,即那些筮例中的很多说法在《周易》里是看不到的。正因为“八卦”筮术不是《周易》一书里的内容,你若不懂“八卦”术,就看不懂《左传》一书中的筮例,也就认为是《周易》占筮上的神奇了。

我们还是继续看周太史的那些‘推论’。“风从天上吹到地上,这就是山(细想这种联想推理,也是符合自然中眼见的现象。风是从天上刮过来,一刮就刮到地上,风吹着沙土,漫漫变成了沙堆,土堆了吗?漫漫不就变成山了吗?古人那里能懂得这山,是通过“造山运动”产生的呢。古人就是仰看天,府察地,所眼见的那些东西,只是直观经验而已。),山上的木材物产,又都受到天光的照射,这就生长在土地上了。所以说‘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周太史是通过“光”、“风”、“天”、“土”这些卦象来进一步论证陈完日后要成为“王的上宾”这一神启出的占辞的真实性。既然用通神的蓍草通过那么复杂的十八变而得的神卦,那么神卦里的卦辞不就是神启示的结果了吗?光看那句卦辞“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不就知道陈完日后是要当君王的上宾了。还费那些事,又通过八卦里的取象,再进行煞有介事的论证一凡,以此证明陈完做君王上宾的依据。这实在是让人想不通,并且这种‘推论’谁跟谁沾边吗?总之这种算卦法,现在看来,形同儿戏。从“光”说起。是从外地照耀过来,光亮确实能照耀的很远,特别像太阳光。是从很远的地方照耀过来的,要是一小堆火光就不一定从远处能照过来。而周太史说的就是太阳光的“光”了,这“光”最终落脚点上是对山上的木材进行照射,才能生长。“风从天上刮起来,一刮到地上,又成了山,山上长着木材,又受到阳光的照射,才能生长。”这能说没有道理吗?虽然这些现象符合逻辑,但无论如何也转不到“出国受聘,利用宾于王”这种人事上去呀?这种联想不也太非凡了吧?总之‘天上刮风,到地上成山,山上长着木材受到阳光的照射与陈完日后作君王的宾客之间没有可比性,也没有因果关系。也许周太史推论的前后,都围绕着“光”说,自然联想到“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这事情。那个时候,虽然诸侯们很重视筮卜,并设有专职人员。但估计那时候也没有“国标”,同现在也一样,没有制定国家标准,凭算卦先生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是了。

最新小说: 穿越从箭术开始修行 房间里的二人世界原声 武侠之气运掠夺 饿了吗本王这就喂饱你 叩问仙道 一夕得道 去家里处罚室处刑 父亲有力挺送女儿的话 皇族训诫师的日常管教 修仙落寞时代,我见证红尘万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