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篇《鼎》文今译与解说
(原文)
“()鼎:元吉,亨。
鼎颠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无咎。鼎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亏悔;终吉。
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鼎黄耳,金铉,利贞;鼎玉铉,大吉,无不利。”
(译文)
“五十、革故鼎新,是非常吉祥亨通的事情。
盛用食物的鼎颠翻了个底朝天,却有利于清除掉鼎中沉积的废物,好比纳妾是想生儿子,没有咎害。鼎里又换上食物,可我的同伴有所不理解,不愿与我一同分享,但这并不影响改故鼎新的成果。鼎的耳部脱落了,而无法将插杠穿进鼎耳来移动鼎;肥美的山鸡肉不能享用,带到风雨调和平静时,最终就理解革故鼎新的正确性。鼎的脚腿折断,倾覆了王公贵族鼎里的美食,而又玷污了地面,革故鼎新面临着失败。鼎配上了新的铜耳环,又配上铜鼎的横杠,利于鼎的坚固耐用;鼎上又装饰了玉石的横杠,保证了鼎的坚固不再倾覆,没有不利的。”
【解说】:
“鼎”:一是指烹饪的器物。二是指传国的宝器,喻王位,帝业权力的象征。本篇是指器物,是借“鼎”这一器物在日常所用发生的事情,寓意政治上革故鼎新的道理。
“鼎:元吉,亨。”
这是本篇的论题,其意是“鼎新,是非常正确亨通的事情。《鼎》是《革》的姊妹篇,这是借“鼎”进一步阐述“革命”的意义及“革命”所带来的问题,并完善和巩固其问题。《鼎》篇所论述的内容,是讲“革命”,是不同于“改革”。即推翻旧世界,建立一个新世界的一场“革命”。如同历史上发生的“汤武革命”,即推翻腐朽的旧王朝,建立起新的社会统治秩序。
“鼎颠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无咎。”
“鼎颠趾”:鼎颠翻个底朝天。“否”:废物。“得妾以其子”:纳妾的目的是为了生儿子。这里借“鼎颠趾”与“得妾以其子”,都是比喻,是比喻政治上的推陈出新。本句意思是“鼎颠翻了个底朝天,却有利于清除掉鼎中沉积的废物,好比纳妾是想生儿子,没有咎害。”
“鼎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
“实”;充实,充满,果实等意。“鼎有实”是指鼎里更换了新的东西。这是比喻,即寓意政治上发生“革命”。“仇”:同伴,配偶。“即”:靠近。本段的意思“鼎里换上新的食物,可我的同伴有所不理解,不愿与我一同分享,但这并不影响“革命”的胜利。这是讲在面对新的社会局面,一些人对新事物不理解,但这并不影响社会的变革,也阻挡不了社会的进步,这就是本句最后出现“吉”的含义。
“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亏悔;终吉。”
“鼎耳革”:指鼎的耳朵掉了。“耳”:用来搬运鼎的把手。这句里的“革”,指“鼎耳”去掉了的意思。“塞”:阻塞,遏制。“其行塞”:指鼎失掉耳朵,就无法搬运。“雉”:山鸡。“膏”:甘美之物。“雉膏不食”:美味的山鸡肉不能食用。“方雨”:将要下雨。“亏悔”:不免悔恨。本段还是运用比喻,寓意革命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有不完善的地方,一些人没有享受到革命后的果实,还出现了某些弊端,还应不断地调整,但革命的前途是吉祥的。”
“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
“鼎折足”:鼎的脚腿折断。“餗”:肉菜粥。“覆公餗”:倾覆了王公吃的美食。“渥”:沾湿。本句还是比喻,比喻“革命”出现了问题,并损害到贵族诸公的利益,“革命”的前景有了危险。这里隐喻着“革命”对诸侯贵族(“公”)利益的损害(“覆公餗”),势必造成稳固封建社会大厦的基石受到损害(“鼎折足”“其形渥”),“革命”的后果就引向了危险(“凶”)。这里已然体现的是作者向往君子(诸公)共治的‘天下’,而不是君王的‘天下’。
“鼎黄耳,金铉,利贞;鼎玉铉,大吉,无不利。”
“黄”:青铜。“铉”:横贯鼎耳,用来杠鼎的器具。“鼎黄耳”:鼎上配上铜耳环。“金铉”:配上金饰的鼎耳的横杠。“鼎玉铉”:指鼎上又装饰上玉石的杠鼎。这里均是比喻,是通过对鼎出现的鼎耳损害和鼎足的损害的修饰,使鼎更加的坚固与完美来比喻政治上经过整改,消除隐患,利于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本段出现的“黄”,“金”,“玉”都有象征之意;“黄”指中和之色;“金”指刚正之本;“玉”指温润之意。这是寓意政治上应遵循多元之道,因为“鼎”本身又是权位的象征,国家的象征。
本篇是借“鼎”的事项,而阐述改朝换代的“革命”道理,也由此通过上篇《革》到本篇的《鼎》,而形成了“革故鼎新”的成语。本篇与《革》篇是姊妹篇,有“革”到“鼎”论述了改革与革命的政治道理。通过“鼎”的一系列“鼎事”(即“鼎颠趾”,“鼎有食”,“鼎耳革”,“鼎折足”,“鼎黄耳”,“鼎玉铉”等)上的形象比喻,来寓意国家经历一场“革命”,但应不断地去完善政治措施,不能走向适得其反。由此得出的政治经验,对待新事物应理性的看待,辩证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