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周易》第四十八篇《井》文讲述了什么?
答:通过“水井”而寓意,以教育君子由此懂得养民、育民的政治道理。
《井》篇原文是:
“()井,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往来井井。
汔至亦未潏井,羸其瓶,凶。井泥不食,旧井无禽。井谷射鲋,瓮敝漏。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井甃,无咎。井冽寒泉,食。井收勿幕,有孚,元吉。”
《井》文讲述的意思是:
“封邑改变了,而水井没变,一样的为人们所用,无失也无得。而往来水井的人取水不断。
水井的水干枯了,井上也没有了汲水的绳索,又毁坏了汲水的器具,失去了水井的作用。水井里淤满了污泥,不能食用,陈旧失修的水井连鸟儿都不来光顾。井底能射到蛤蟆,汲水的水瓮又敞开了泄漏。水井不淘去污泥而不能食用,为此我感到难过。(水井)可用来取水了,是君王的英明,大家一起受到福祉。水井用砖重新修固,没有过失。清凉甘甜可口的井水,又可以食用了。汲水后不要覆盖井,有爱作为根本的行为准则,这个社会就无比的美好。”
“井”:水井。《井》文是借水井来比喻养民,爱民的政治道理。《井》篇的题目是:“井,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往来井井。”题意是“封邑更替了,而水井不变,照样为人们所利用,而往来取水的人不断。”这是寓意着政治的道理。即寓意着封邑改变了,朝代更替了,而养民,爱民的原则不能变。相反则是政治失修,就会失去民心。《井》文题目是借水井来比喻,即通过水井寓意养民的道理。也寓意君子当修养自身,惠及民众。《井》篇就是围绕着“水井”展开的论述,论述养民的道理。
《井》文内容则通过”水井”的利用,到”水井”失修不能用,再到”水井”的修复能够使用的前后比喻,意寓”水井”养民的道理。
特别文章最后论述的则是《井》文的中心思想:“井收勿幕,有孚,元吉”(“幕”:井盖。“井收勿幕”:指取水后不要盖井盖,大家都能得到井水。“有孚”:有了爱)。
这最后是通过“井水勿幕”来比喻百姓都得到政治上的恩惠,这种恩惠是建立在君子(统治者)爱(有孚)小人(被统治者)的根本准则。
《周易·井》篇是通过水井来象征政治上的养民,爱民的道理。若政治上像水井那样失修,就失去养民的根本。政治失修,也就失去了民心。这是宣扬“民本”思想。即王制里的民本思想。这对后封建社会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这养民,爱民,惠民思想奠定了儒学的根本。《井》篇以水井寓意政治道理。作者希望伟大英明君王的出现,来扭转乾坤,使国家走向太平繁荣昌盛的局面,这伟大英明的君王就是给百姓修井的人。
《大象传》对《井》所阐发出“君子以劳民劝相”的另一番政治道理。这意思是“君子因此要懂得劝勉百姓发扬勤劳和互助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