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穿越小说 > 周易哲学解读 > 《周易大发现》(四十一)

《周易大发现》(四十一)(1 / 1)

卷四:发现了《周易》称谓

第三章:现代人对《周易》的称法

1现代辞书及学者对《周易》称法上的混乱现象

在当今有不少称《周易》或《易经》的出版读本,却在内容上较为混乱。无论是用《周易》或《易经》名称的书籍,所注释的内容不外是今本《周易》和“十翼”(《易传》)。有些虽然名称相同,可注释的内容则不相同。如用《周易》名称,其内容有注释今本《周易》加“十翼”,也有只是注释的是今本《周易》和“十翼”里的一部分内容。也有以《易经》名称的注译本,却以《周易》为名称的注译本的内容混乱现象差不多。如有一些称《易经》的注译本,所注译的内容即所谓的六十四卦爻辞(今本《周易》),也有标着《易经探秘》的书名,而所探秘的只是《周易》的内容。当然也有“八卦”算命的东西,却也打着《周易》或《易经》的名称。如标着《周易与预测学》或《易经八卦》,可书中既没有《周易》内容,也没有“十翼”内容,所说的只是纳甲筮术算命的东西。还有什么《易学应用》书名,同样讲的是八卦纳甲算命的东西。当今算命者,却把《周易》、《易经》、“易学”的名称,都标榜在八卦纳甲算命上了。

总之,当今在出版界,所出版的《周易》或《易经》的读本,其注译的内容很不统一,这就造成读者分辨不清,谁是谁非。连《周易》与《易经》包括的内容是啥,就混乱不清,如何对其性质说清楚呢?

那么,当今辞书或学术上又是如何对《周易》、《易经》、《易》这些概念作出解释呢?

我们先看一看现代辞书里是如何解释《周易》的。

《辞源》对《周易》这一条目的解释是:“《周易》也叫《易经》,我国古代有哲学思想的占卜书,是儒家的重要经典。易有,变易、简易。内容包括《经》、《传》两部分,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附卦辞,爻辞为《经》。上彖,下彖,上象,下象,上系辞,下系辞,文言,说卦,序,杂卦,称十翼为传。主要是通过象征天、地、风、水、火、山、泽自然现象的八卦式推测自然和人事的变化,以阴阳二气的交感作用为产生万物的本源。西汉《经》、《传》别行,后来才合二为一,现在通行的有唐孔颖达《周易正义》(注疏本),李鼎祚《周易集解》”。

这是《辞源》对《周易》所作出的解释,我们知道《辞源》是我国现代一部重要的汉语工具辞书,也是最权威的百科式大型工具书。《辞源》给《周易》所下的定义是“我国古代有哲学思想的占卜书”,这可是揭示《周易》一书是什么性质的问题。不过这里不是讨论《周易》一书性质的问题,而是看现代工具书对《周易》的称谓和包括了哪些内容的解释。《辞源》解释说“《周易》也叫《易经》”,也就是说《周易》与《易经》是个同一概念。说《周易》也叫《易经》,就是说《周易》还有另一个称法叫《易经》。那么,是否与其说的“内容包括《经》、《传》两部分”相矛盾呢?既然《易经》也叫《周易》,那么,就是说《易经》里也就包括了《经》与《传》两部分内容,这岂不成了《经》里有《经》,有《传》。既然称《易经》,岂不是《经》里包《经》,这不是说法上的矛盾吗?再说既然称《易经》了,那么,《经》里还有不是“经”的“传”呢?若进一步来问《易经》里何为《经》?何为《传》?又如何回答呢?岂不会再回拐回去说,《易经》里的《周易》或《周易》卦爻辞为“经”,《易经》里的“十翼”为“传”。若这样回答,那么,岂不与《辞源》里说的“《周易》又叫《易经》”自相矛盾吗?可《辞源》里真就是这种解释说“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附卦辞,爻辞为《经》”。难道这“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附卦辞,爻辞”,一直就是这种称谓吗?这不是今本《周易》里的内容吗?人们常说《周易》六十四卦,这是个最常识的东西,可编写《辞源》里的此条目者,却在断章取义。步唐代时的错误说法,把《周易》内容分为“经”与“传”,称《周易经传》。

《周易》不等于《易经》,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易经》确实包括了两部分内容,但不能说包括了《经》与《传》,而应说是包括了《周易》与“十翼”。因为《周易》与“十翼”在西汉都上升为“经”的地位,故《周易》与“十翼”都是《易经》的内容。所以不能把《周易》说成也叫《易经》,否则就混淆了两者的概念。《周易》原创内容,就是六十四篇政治文章。就是今本《周易》,虽然史巫把六十四篇文章篡改成“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附卦辞,爻辞”的形式内容,也是不包括“十翼”内容的,因为“十翼”是不同时期对《周易》作出的各种解释。故《辞源》对《周易》的称谓和包括的内容,作出的解释是错误的。

《辞源》里的这种解释,是受唐宋出现的错误称法的影响,特别是受朱熹的错误说法的影响所致,把“十翼”内容包括到《周易》称谓里,以《周易》为名,分《经》,分《传》。把《周易》内容分“经”分“传”,也就让人错误认为“卦爻辞”为“经”,而“十翼”不是“经”,也就会错误产生出个“周易经传”的称谓来。那么,要问《周易》里谁是“经”,就会像《辞源》里的说法,即把本身是今本《周易》卦爻辞内容,来作为“经”的内容。实际“卦爻辞”称法等同于今本《周易》的称法,这岂不出现了《周易》里包括了《周易》这种无意义的说法么?所以现在一些学术上,把今本《周易》一书,单看成“经”,称为《易经》,还有称“周易经传”的,这都是受辞书里的错误解释的影响所致。

《辞源》对《周易》的解释,虽是错误的,但其说法又不能说没有渊源,自唐以降却有这种称法,以《周易》之名,而把所谓的卦爻辞分“经上”、“经下”和“十翼”一并进行阐释。即使是这样,也不能说“《周易》又叫《易经》,是我们古代有哲学思想的占卜书”,因为这不是整个《周易》的历史真相。单从占筮方法上说,《辞源》里的解释说“主要是通过象征天、地、风、水、火、山、泽自然现象的八卦式推测自然和人事的变化”,这说法似乎没有错,确实有《左传》记载,春秋时期通过“繇式《周易》文本一书”进行占筮时,既用“八卦卦象”,又结合《周易》里的文辞作“繇辞”来联想、附会所问人事的吉凶。这只是史巫把《周易》一书篡改成“八卦式”筮书,本不是原创《周易》一书的结构形式。即使今本《周易》里也没有“八卦”的说法,也没有教人如何的算卦。《左传》里虽记载有“以《周易》筮之”的筮例,但并不是像《辞源》里所说的“主要是通过象征天、地、风、水、火、山、泽自然现象的八卦式推测自然和人事的变化”。《左传》里的筮例,是通过“八卦”取象不假,但又结合《周易》里的文辞作“繇辞”,以假托“神启”(即鬼神的兆示)的方式来联想、附会所问人事的吉凶,整个“八卦式”占筮是巫术的一种形式而已。《左传》里虽反映了史巫以“八卦式”来卜筮人事吉凶,也只能说是一个时期里的占筮形式,本身《周易》原初并不是占筮之书,是史巫不断篡改成卜筮之书。《辞源》里并没有解释清楚《周易》是被篡改成“八卦式”筮书,并且所说的“主要是通过象征天、地、风、水、火、山、泽自然现象的八卦式推测自然和人事的变化”,这是个极易误导人的说法,这是其一;其二:历史进入西汉时期,已不再是以八卦取象(即“通过象征天、地、风、水、火、山、泽自然现象的八卦式”),也不再把《周易》里的文辞当卦爻辞来‘推测’人事吉凶了,而是汉京房在“八卦式”的卜筮基础上架构出了“八卦(或称“八宫”)纳甲五行生克出六亲”的筮法模式,淘汰了《左传》一书记载的“八卦取象”以及结合《周易》里的文辞当繇辞的卜筮方法。所以说《辞源》里就连占筮方法,也解释的错误,何况“八卦式”占筮方法,并不是《周易》里的东西,而是从“六十四画符号”演变出的东西。

那么,又如何理解《辞源》里对《周易》这一条目解释所说的“以阴阳二气的交感作用为产生万物的本源”呢?《周易》一书里既无阴阳二字,更不探讨万物的生成。《周易》是一部政治哲学,所讨论的是治国安邦的政治道理。既然如此,而《辞源》里为何说《周易》“以阴阳二气的交感作用为产生万物的本源”呢?因为《辞源》在解释《周易》是把《周易》说成又叫《易经》,其内容包括了《易传》。若如此来看,《辞源》里的说法,又不能说不对,《周易》里虽无阴阳学说,可《易传》里的某些文章里却有阴阳说法。如《系辞传》里有“太极”、“八卦”、“阴阳”之说,而现代的“易学”者又一致的认为《易传》才是哲学,而《周易》是卜筮之书(学者们在说“《周易》是卜筮之书”时的《周易》显然又不包括了《易传》,与《辞源》里的解释显然又是不同的)。故而现代里的一些易学者就从《易传》里出现的“阴阳”之说,阐释出类同西方哲学上的“本体论”(或“宇宙论”)来,并认为“阴阳”是产生世界的本源学说。因《辞源》解释《周易》是把《易传》也归为《周易》的内容,故《辞源》在解释《周易》时的说法,能说是没有根据呢?如《辞源》里所说的《周易》“有哲学思想的占卜书”,也许是把认为是哲学的《传》,与占卜的《经》混合于一起而作出的这种“悖论”来。但没有过硬的“易学”知识,很难理解《辞源》里所对《周易》的解释,所以现代“易学”上的混乱现象,也就可想而知了。别看《辞源》里对《周易》解释的几段话,是牵扯着“易学”上的东西。如《辞源》里又说“汉儒言易,多取象占,至三国魏王弼始以义理说《易》”。这说法是关于“易学”(当然“易学”应分两个历史阶段,即西汉之前的“易学”,是针对《周易》的学术,而西汉以后的“易学”,应是针对《易经》,即今本《周易》加《易传》的学术)发展史内容。事实上,《易传》里的《象》、《彖》、《文言》的作者才是始以义理来说《周易》,到两汉确实“言易多取象占”,汉朝“易学”所讲的确属“易占”,即占验‘易’学。实是灾异星占讲过了头,到魏时,是反感象占灾异学说来讲“易”,王弼又开始继承西汉之前儒家义理释《易》(即《周易》)的传统,所以也不能认为是王弼“始以义理《易》”。不是王弼“始”,而是王弼恢复与继承西汉前义理解释《周易》的传统。

总之,《辞源》对《周易》所做出的解释,既是矛盾的,也是不符合历史真相的,严格的讲这种解释是错误的。不过若反观《周易》文化史,《辞源》里的这种解释,正是代表了传统中的《周易》文化现象。那是一种混乱的,是个说不清,道不明的“义理”与“筮术”交织在一起的“易学”文化现象。所以,所编撰《辞源》里的《周易》条目者,也就不可能把《周易》解释清楚。至目前对《周易》说法上的混乱,是个普片现象,《辞源》对《周易》解释上的错误百出,也就不足为怪了。

《辞源》里没有《易经》这一条目,而有《易》与《易传》的解释,且看《辞源》对《易》与《易传》的解释。

“《易》:古卜筮之书,有《连山》、《归藏》、《周易》三种,合称三《易》。见《周礼·春官·大卜》。今仅存《周易》,即《易经》”。

这是《辞源》对《易》作出的解释,我们知道《易》称,最早出现在《左传》一书里,《左传》里的《易》称,是对《周易》一书的简称。西汉中期以前的《易》称,是《周易》一书的简称,而自西汉中期以后出现的《易》称已不再是《周易》的简称,即这时期的《易》称,已不单单是《周易》的别称,《易》称也包括了《易传》的内容。“三易”之说,唯出现于《周礼》中,而《周礼》是西汉人编篡成书,把《周易》归为《连山》、《归藏》一类,认为是卜筮之书,是知其一,而不知其二的错误认为。故《辞源》所对《易》这一概念的解释,也是错误的。

《辞源》对《易传》的解释说“《易传》:《周易》的组成部分,包括《彖》、《象》、《系辞》、《文言》、《序卦》、《说卦》等,《史记》称《易大传》,是儒家学者对古代占筮用《周易》所作的各种解释”。

我们看到的这种解释上的矛盾性,既然说《易传》是儒家学者对古代占筮用《周易》所作的各种解释,那么,所认为的《易传》是《周易》的组成部分就不能成立。比如,今天出现的众多对今本《周易》一书作出的各种解释,岂能说是《周易》的组成部分吗?

(以上《辞源》所对《周易》、《易》、《易传》的解释,是摘自于商务印书馆1983年修订版《辞源》里的解释)

我们已知《辞源》对《周易》、《易》所作的解释,而今还有一部大型辞书,即《辞海》,我们且看《辞海》里又是如何对《周易》、《易》、《易经》的解释。

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的《辞海》对《周易》一词是这样的解释:“《周易》亦称《易经》,又简称《易》。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易”有变易(穷究事物变化),简易(执简驭繁),不易(永恒不变)三义,相传系周人所作(一说“周”有周密,周遍,周流之义),故名。内容包括《经》和《传》两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旧传伏羲画卦,文王作辞,说法不一。其萌芽期可能早在殷周之际,《传》包含解释卦辞,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旧传孔子作。据近人研究大抵系战国或秦汉之际的儒家作品,并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周易》通过八卦形式(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推测自然和社会的变化,认为阴阳两种势力的相互作用是产生万物的根源,提出‘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等富有朴素辩证法的观点。旧有郑玄注,已失传,今通行本有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李鼎祚的《周易集解》等”。

《辞海》对《周易》条目的解释与《辞源》里的解释基本相同,《辞海》对《周易》的解释时,认为《周易》又亦称《易经》,又简称《易》。那么,《周易》、《易经》、《易》这三个名称就是一个同一概念了。我们已知先秦时期《周易》曾以《易》来称谓,但从无以《易经》来替代《周易》的称法。而后封建时期里《易传》内容同样以《易》称。如此按《辞海》里的“《周易》又亦称《易经》,又简称《易》”说法,岂不是《易传》也就叫《周易》,又亦称《易经》,又简称《易》了吗?这岂不在称法上乱了套吗?

总之,《辞海》与《辞源》对《周易》的解释既是错误的,又是十分有害的。

我们再看《辞海》对《易经》的解释:“《易经》:1即《周易》。2指《周易》中同《传》相对而言的经文部分。由卦爻两种符号和卦辞(说明卦的),爻辞(说明爻的)两种文字构成,都是为着占卦用的,最早可能萌芽于殷周之际,惟全部经文当系长期积累的产物。共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在宗教迷信的外衣下,保存了古代人的某些朴素辩证法的观点”。

《辞海》对《易经》所作的解释是,“1即《周易》。2指《周易》中同《传》相对而言的经文部分”,这种说法让人不可思议,既然《易经》是指《周易》,那么还有什么《易经》又是“指《周易》中同《传》相对而言的经文部分”的说法呢?并且《辞海》在对《周易》的解释说“《周易》亦称《易经》,又简称《易》”。这岂不是陷入了矛盾的说法么?既然认为《周易》亦称《易经》,又怎能认为《易经》又成了《周易》里的相对《传》的内容呢?

也许《辞海》所认为的“占卦用的”,“共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才称“经”,而对这些所谓算卦的东西作出解释的是“传”。“经”与“传”都是《周易》或又称《易经》里的内容,《周易》里的“经”,或又称《易经》里的“经”,只是称“经”,而不是称《易经》,所以现在出现了“周易经传”的称法。看《辞海》里对《周易》和《易经》的解释说法,听起来怎么像是转轴子的话,也就是绕的让人无法明白《周易》是什么。才有此在现代的学术上,对《周易》或《易经》的说法是个混乱现象。

如高怀民的《先秦易学史》里这样说“易筮术在西周初年有三种,号为“三易”,它们是:一、《连山易》;二、《归藏易》;三、《周易》。《连山》与《归藏》二易很早被淘汰,东周以后只有《周易》流传。所谓《周易》,便是今所见《周易》本中除去十翼部分;也就是只有六十四卦象及卦爻辞,原是用于筮术占断的”。(先秦易学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0页)

按高先生对《周易》的内容说法,与《辞源》和《辞海》里的说法是不相同的,单从称谓来说也算是清晰的。

朱伯崑的《易学研究中的若干问题》一文里是把《周易》与《易经》也是说成一回事。

“《周易》即《易经》一书里的内容,……《周易》自身是否存在着象辞相应之理,即是说,卦爻象与卦爻辞之间是否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从而自成为一严密的思想体系,这同《易经》的形成问题有密切关系。依近人研究,《周易》作为古筮用的典籍,……如关于《坤卦》象的筮辞,积累了许多条,从已应验的筮辞中选出一条,作为标准答案,便是《坤卦》辞:‘元亨,利牝马之贞’。或从中选出某一爻的筮辞,如选出守口如瓶,可以不犯过错一条,编在《易经》中,则成为此卦六四爻辞:‘括囊,无咎无誉’。总之,卦爻辞的素材,即筮辞,来源于对所问之事的回答。……此种尝试之一,是《易经》中有些卦爻辞的编排,……《周易》的编者,依此爻之事,整理其他筮辞,经过加工,便成为遁卦各爻辞的内容”。(《周易》二十讲廖明春选编华夏出版社2008年版第49—50页)

我们通过上面这段话来看,朱伯崑的“《周易》即《易经》”的说法,虽然与《辞源》和《辞海》解释的“《周易》也叫《易经》”或“《周易》亦称《易经》”这种称法相同,但所称法的内容则是不相同的。朱伯崑所认为的“《周易》即《易经》一书的内容”,是不包括《易传》,即无论称《周易》,或称《易经》其内容就是六十四卦爻辞的内容。而无论《辞源》或《辞海》所解释的《周易》又叫《易经》,其内容是六十四卦爻辞加《易传》内容。这就是看似称法相同,可称法里的内容则不相同。

把《易经》的称谓等同于“六十四卦爻辞”,即把《易经》的内容,只包含“六十四卦爻辞”,似乎是当今学界里的主流称法,可恰恰与辞书里的解释不同。

如董光璧也这样认为:“形成于殷周之际的《易经》是一部占筮书,由“十翼”组成的春秋战国时期的解释《易经》的作品《易传》已属哲学著作”。(《周易二十讲》廖明春选编华夏出版社2008年版第394页)

董光璧在他的《关于科学与易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一文里,是把《易经》和《周易》当作互用的称法,在文章里是交替使用,两者称法所表述的内容是一样的,即所谓的“六十四卦”,这与朱伯崑的说法认识是一样的。事实上《周易》不等于《易经》,虽今本《周易》的内容是所谓的“六十四卦爻辞”,但这些内容只是《易经》的一部分,《易经》的内容还包括了《易传》,这确实是历史的事实。

李镜池的《周易探源》一书,对《周易》的称法以及包含的内容。

“《周易》是我国最古的一部书,也是最难理解的书。除了它的文字古简以外,还由于它是一部占筮书,其中隐藏着编者的哲学思想,而编篡时所采用的材料(占筮记录)时代更加古远”。

“《传》是解《经》的,然则《易传》所说,是否合于《易经》的原意呢?答案是,合的少,不合的多。主要的原因是时代不同,思想也就不同。《易经》是奴隶社会的产物,而《易传》是封建时代的作品。《经》的作者,从大量材料中选择,分析,编组成卦,爻辞,作占筮参考,同时总结经验,表示自己对事物的认识,见解”。

“我们相信《周易》是卜筮之书;其起源是在于卜筮;其施用亦在于卜筮。证据有的是,我们用不着向别处找,在《周易》的本身,卦,爻辞中,就可以给我们证明”。

“我对于《周易》卦,爻辞的成因有这样的一个推测,就是,卦,爻辞乃卜史的卜筮记录”。

“关于作者问题,我们的看法是:《易经》卦,爻辞是编篡成的,有编者,姓名失传”。

“二《易经》的性质和它的哲学思想,《周易》分“经”和“传”两部分,内容性质有很大的差别。“经”是占筮书,卦,爻辞(经文筮辞也叫繇辞)反映了周早期政治,军事,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生活状况,正如甲骨卜辞一样,我们可以从这里找到了好些宝贵的历史材料。“传”虽然是解释“经”的,但作者们从卦画和卦,爻辞分析综合,引申发挥,研究宇宙问题和人生问题”。(上面内容引自《周易探源》中华书局1978年版第1页第13页第20页第153页第154页)

从《周易探源》一书中所对《周易》或《易经》称谓所表述的内容来看,其称谓是混乱的,也是矛盾的。我们引用《周易探源》的内容,只是看《周易探源》作者对《周易》与《易经》称谓所包括的内容是什么,且不论作者对这两称谓所论性质说法的正确与否。

《周易探源》里有时把《周易》等同于《易经》,说《周易》是指占筮书,即卦爻辞。而又说《易经》也是指那部占筮书,称《易经》卦爻辞。可又说《周易》分“经”和“传”两部分,《周易》又不等同于《易经》的称谓,《周易》又包括了《易传》。到底谁能分清《周易探源》里说的《周易》与《易经》两者是个同一概念,还不是同一概念呢?

我们再看高亨的说法:“《周易》一书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经,二是传。经的部分共六十四卦,每卦六爻……《周易》古经是因古人迷信而产生的一部筮书。筮就是算卦”。

“十翼都是《周易》古经的注解,讲义理,也有讲象数,有些关于自然和社会的很透明的理论,但也有带有一些巫术色彩和神秘意味”。(上面引自高亨《周易》九讲高亨著王大庆整理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3页第99页)

高亨认为《周易》的内容也是包括了“经”与“传”,但高亨所说的《周易》里的“经”,并称为“《周易》古经”,高亨却又说“十翼”都是《周易》古经的注解,那么无疑“十翼”又属于《周易》的学术了,又怎么能说“《周易》一书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经,二是传”呢?

《周易》就是《周易》,《周易》只有原创《周易》和篡改的《周易》,哪里还有什么《周易》古经一说呢?

《中国哲学史》里的说法是:“现在的《周易》一书,其中包括两大组成部分:一部分是六十四卦的卦辞和三百八十四爻的爻辞,称为《易经》;另一部分是解释卦辞和爻辞的注释和论述,这些说明过去称为“十翼”(彖辞、象辞、文言、说卦传、序卦传、杂卦、系辞传),也统称为《易传》”。(《中国哲学史》第一册任继愈主编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15页)

任继愈主编的《中国哲学史》,可以说是建国后的权威哲学史书,这里对《周易》的说法与辞书里的说法是略有不同,即《中国哲学史》里没有说《周易》又叫《易经》,而是说《周易》包括了《易经》与《易传》,这又是一种对《周易》的说法。按《中国哲学史》里的说法,《周易》一书包括了《易经》和《易传》,《易经》就是“六十四卦”里的卦辞和爻辞。不过《中国哲学史》在解释《周易》时,增加了前置词,即“现在的”,这就可以推定“过去的”《周易》不一定是两大组成部分的内容。

《中国哲学史》里又说“据史书记载,《周易》这部书起源于殷周之际……商代甲骨文也是用来占卜的,但凿龟,看它灼裂的“兆”,手续比较麻烦。《易经》的占卜方法比较简易,因为是周人习用的一种方法,故称“周易”。(《中国哲学史》第一册任继愈主编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16页)

从这一段的说法来看,《易经》和《周易》又成了同一概念,与前面说的《周易》一书包括了《易经》和《易传》岂不是矛盾的吗?总之,《中国哲学史》里的说法,让人不明白《周易》与《易经》到底是一回事,还是两回事。

《中国哲学简明读本》一书里的说法是:《易经》(《周易》)常常被称为“群经之首”,“十三经之首”,而它仅有两万余字。《易经》的基础是卦画,而卦画的构成要件则是两个符号……。(《中国哲学简明读本》马中著陕西人民出版社2007版第215页)

从这段文字表述来看,作者说的《易经》就是指《周易》,因为作者在《易经》后面用括号括着《周易》,说明《易经》也叫《周易》。那么,《中国哲学简明读本》的作者所认为的《易经》(《周易》)内容包括了什么呢?虽然作者没有如他人所说的“《周易》包括《经》与《传》两部分,但作者的那段文字表述中,已经表明了《易经》所包括的内容了。因为作者说的“《易经》(《周易》)常常被称为"群经之首","十三经之首",而它仅有两万余字”。这里说的“而它仅有两万余字”,已经说明了《易经》(《周易》)的内容包括了什么。

我们知道《周易》一书原创六十四篇文章的文字总计不足5000字,即使今本《周易》所谓的卦爻辞,也一样不足5000字。而“易传”总计的文字有一万多字,只有《周易》加“十翼”才有两万余字。《中国哲学简明读本》作者说的“《易经》(《周易》)常常被称为“群经之首”,“十三经之首”,而它仅有两万余字”,岂不是说《周易》包括了“易传”的内容么。那么,按《中国哲学简明读本》作者的说法,也就是说:《周易》的内容是《周易》和《易传》,或《易经》的内容是《易经》和《易传》。当然这说法既不符合事实,也不符合语法逻辑。

《中国哲学简明读本》又说:“《易经》的简易风格深深哺育了先秦诸子”。(《中国哲学简明读本》马中著陕西人民出版社2007版第216页)

从这一句的说法来看,显然作者认为的《易经》不是两万余字的内容了,即不包括《易传》的内容,否则怎能说“《易经》的简易风格深深哺育了先秦诸子”呢?因先秦诸子时代,《易传》还没有汇集流传于世。总之,这些说法非常混乱。

陈鼓应的《道家易学建构》一书里也有对《周易》的说法。

“《易》本是殷周之际的占筮之书……春秋以前,《周易》为历代史官所掌管,这由《左传》的记载可为明证。老子是史官,故而通晓《易经》。《易》,《老》的内在联系,在辩证法方面最为突出。《周易》六十四卦卦形,有五十六卦都以对反为顺序……由占筮材料集编而成的《易经》,主要是占筮语言,其中也兼有哲理性的语言。而《易传》除了"占筮语言"外,还产生了一套"哲学语言"”。

从这一段话里出现的《易》、《易经》、《周易》三个称谓,是否是一回事呢?若相对所提到的《易传》来看,这三个称谓是一回事,都是指“六十四卦”内容,是不包括《易传》的。

还有一书名叫“大道之源《易经》”,其内容也只是对“六十四卦”作注译。(大道之源《易经》孙熙国著法治出版社2010年版)

这些冠名《易经》的注译书,其内容只有“六十四卦爻辞”,认为“十翼”不是《易经》里的内容。

而有一些冠名《周易》的注译书,其内容不但对所谓的《周易》“经”进行注译,而且还对所谓的《周易》“传”进行注译。如《周易全解》(徐子宏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还如黄寿祺的《周易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这种冠《易经》或《周易》的注译本,其译注的内容恰恰与历史事实不符,《易经》的内容是《周易》加《易传》,而《周易》一书的内容,就是六十四篇文章,或今本《周易》所改造成“六十四卦”卦爻辞内容。

2应正确对《周易》称法的运用

现在无论在对《周易》或《易经》的学术上,所出现的称法内容上是相当混乱。那么,如何统一规范呢?应按历史事实与真相来称谓。

《周易》一书和其名称产生的最早,与《易经》称法和“十翼”不容混淆。《周易》一书里的六十四篇内容是自成体系,是完整地政治理论。故《周易》称谓的内容就是六十四篇文章,即从《乾》到《未济》。若打着《周易》名称,就应研究解释《周易》六十四篇文章。即应恢复《周易》原创六十四篇文章文本结构,而抛弃掉史巫篡改的卦爻式文本。

若研究今本《周易》,(即卦爻式《周易》,或称象数《周易》)应说明是今本《周易》。

《易经》之名称出现的晚,是西汉中期尊“经”时出现的称法。《易经》的内容,包括了今本《周易》与“十翼”(《易传》)。若打《易经》名称,就去研究,解释今本《周易》和“十翼”这两部分内容。

《易》的称法,应按历史时段来划分,先秦的《易》称,是《周易》的简称,而后封建时期里的《易》称,是《易经》的简称。故若用《易》称,应加以注解,说明所指的内容。

只有把《周易》称谓及内容是哪些弄明白了,而研究《周易》一书的演变及其性质也就有了针对性。

最新小说: 穿越从箭术开始修行 房间里的二人世界原声 武侠之气运掠夺 饿了吗本王这就喂饱你 叩问仙道 一夕得道 去家里处罚室处刑 父亲有力挺送女儿的话 皇族训诫师的日常管教 修仙落寞时代,我见证红尘万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