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穿越小说 > 人在汉末,种田起家 > 第148章 五经十四博士

第148章 五经十四博士(1 / 1)

太学之名始于西周,又名大学。汉初,武帝刘彻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于京师长安设立太学,经王莽之乱后,太学零落,等到光武帝刘秀称帝后,戎马未歇,即先兴文教,于建武五年,在洛阳城东南的开阳门外兴建太学。

永建元年,顺帝刘保对太学进行了重修和扩建,耗费一年时间,用工徒十一万二千人,建成两百四十房,一千八百五十室,开始大肆招揽生源,所招学生称之为太学生。

当今天下承平已久,游学增盛,洛阳的太学生人数更是多至三万人。这几日,由于二篇半《尚书》佚文在太学的传开,让所有的太学生们都为之振奋。

还未等五经博士确认,诸生便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开始研究其内容。

“此篇《保训》其内容述及上古之事,又为说教之形式,正是训诫的问题。其中蕴含着‘中道’和‘阴阳和谐’的观念,真乃不可多得的佳篇。”

“兄所言甚得吾意,但是吾更爱《厚父》,篇中有关‘天命’、‘德’、‘民’等叙述,发人深省,吾读《周易》和《道德经》时,常有疑问,近日读过《厚父》之后,茅塞顿开,大有感悟。”

“两位仁兄言之有理,不过对吾震撼最深还是《封许之命》中周文王对许国之君的嘱托惟就章尔虑,祗敬尔猷,以永厚周邦。从此言,我们不难看出,周得民心,而天命在周。”……外面太学生议论得如此热闹,学院深处的一处宅院中,十四位五经博士聚在一起商讨处理办法。

五经博士,汉初武帝时立,每一经都置若干博士,博士下又有弟子。博士与弟子传习经书,分成若干

“师说”,也就是若干流派。武帝时的五经博士共有七家。武帝以后经学日益兴盛,博士的数量也逐渐增加。

到了东汉光武帝时期,确定了十四家博士。《汉书》云“于是立五经博士,各以家法教授,《易》有施、孟、梁丘、京氏,《尚书》欧阳、大、小夏侯,《诗》,齐、鲁、韩,《礼》,大、小戴,《春秋》严、颜,凡十四博士,太常差次总领焉。”这十四家都属于今文经学,其官学地位一直保持到现在,由此而产生的十四位五经博士也都是今文经学的集大成者。

《汉书》云田何传《易》授丁宽,丁宽授田王孙,王孙授沛人施雠、东海孟喜、琅邪梁丘贺,由是《易》有施、孟、梁丘之学。

又东郡京房受《易》于梁国焦延寿,别为京氏学。又有东莱费直,传《易》,授琅邪王横,为费氏学。

于是施、孟、梁丘、京氏四家皆立博士。今洛阳太学的《易》博士有四位,分别是陈留东昏的刘昆后人刘朴专研《施氏易》,南阳育阳的洼丹后人洼度专研《孟氏易》,汝南平舆的戴凭后人戴傅专研《京氏易》,颍川鄢陵的张兴后人张慎专研《梁丘易》。

《汉书》云济南伏生传《尚书》,授济南张生及千乘欧阳生,欧阳生授同郡宽,宽授欧阳生之子,世世相传,至曾孙欧阳高,为《尚书》欧阳氏学;张生授夏侯都尉,都尉授族子始昌,始昌传族子胜,为大夏侯氏学;胜传从兄子建,建别为小夏侯氏学,三家皆立博士。

今洛阳太学的《尚书》博士有三位,分别乐安临济的牟长后人牟御精于《欧阳尚书》,北海安丘的牟融后人牟燮精于《大夏侯尚书》,东海兰陵的王良后人王繁精于《小夏侯尚书》。

《汉书》云鲁人申公受《诗》于浮丘伯,为作诂训,是为《鲁诗》;齐人辕固生亦传《诗》,是为《齐诗》;燕人韩婴亦传《诗》,是为《韩诗》;三家皆立博士。

今洛阳太学的《诗》博士有三位,分别是任城魏应的后人魏琨精通《鲁诗》,琅邪东武的伏恭后人伏韬精通《齐诗》,淮阳薛汉的后人薛昭精通《韩诗》。

书云鲁高堂生,汉兴传《礼》十七篇。后瑕丘萧奋以授同郡后苍,苍授梁人戴德及德兄子圣、沛人庆普。

于是德为《大戴礼》,圣为《小戴礼》,两家皆立博士。今洛阳太学的《礼》博士有两位,分别是梁国睢阳的戴胜后人戴机研习四十九篇《小戴礼记》,梁国睢阳的戴德后人戴演研习八十五篇《大戴礼记》。

书云齐胡母子都传《公羊春秋》,授东平赢公,赢公授东海孟卿,孟卿授鲁人眭孟,眭孟授东海严彭祖、鲁人颜安乐。

彭祖为《春秋》严氏学,安乐为《春秋》颜氏学,两家皆立博士。今洛阳太学的《春秋》博士有两位,分别是山阳东缗的丁恭后人丁衡致学《公羊严氏春秋》,河内河阳的张玄后人张仑致学《颜氏春秋》。

总结一下,此时洛阳太学的五经十四博士就是以下这些人。《易》博士刘朴、洼度、戴傅、张慎。

《尚书》博士牟御、牟燮、王繁。《诗》博士魏琨、伏韬、薛昭。《礼》博士戴机、戴演。

《春秋》博士丁衡、张仑。可别小看这十四人,太学生三万人,至少有一半是他们的弟子。

博士各以家法教授弟子于太学。师生传授之际,要遵守一定的师生关系,不能混乱。

这叫作守师法和守家法。先有师法,然后有家法。师法,指一家之学创始人的说经。

家法,是指一家之学继承人的说经。汉初的董仲舒通公羊学,立为博士,他的说经即为师法。

再传下去,其弟子更为章句,又衍出小的派别,如

“颜氏公羊”、

“严氏公羊”,就是家法。如不守师法、家法,非但不能任为博士,即使已任为博士,一旦发现,也要被赶出太学。

如西汉孟喜从田王孙学《易》,即因不守家法,不得任博士。五经十四博士,每位博士的弟子,少则数百人,多则数千人。

同时博士秩卑而职尊。于教授弟子外,或出使,或议政,往往是担当国家大事。

就是触犯法律,天子也要慎重对待,不可轻易处罚。就像光武帝刘秀时期的经学博士欧阳歙在担任汝南郡郡长时,测量田亩作弊,贪污千余万钱。

刘秀知道后,勃然大怒,马上逮捕下狱,准备处死欧阳歙。让刘秀没想到的是,欧阳歙的学生遍布天下。

他的学生们一听说刘秀要处死欧阳歙,纷纷集结在皇宫门外请求皇帝饶恕欧阳歙一命。

一时间居然聚集了一千多人,甚至有人自处髡刑和剃刑。还有学生请求代替老师欧阳歙一死。

但刘秀丝毫没有动摇,欧阳歙最终还是死在狱中,但为了安抚太学生,刘秀不得已给死了的欧阳歙,赐棺木,赠印绶,赙缣三千匹。

中兴初,还是刚建立的太学,光武帝刘秀尚且如此,何况经过百十年发展的太学,五经博士的地位,连当今天子也轻易动不得。

甚至洛阳太学至今都流传一句话十四博士聚一起,德阳殿里诸公惧。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从顺帝开始,就开始有意打压今文经学地位,而桓帝一朝的党锢之祸,导致许多名士被禁锢,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在里面。

五经十四博士之中,《尚书》博士的学生最多,也最有发言权。此时牟御叹息一声,问道“诸位博士对这二篇半《尚书》佚文,到底是何看法?天子已经派人催促数次了,如果我们再不给出答复,恐怕太学院会引起天子的不满。”《礼》博士戴机冷笑一声,说“这关我们其他人什么事!二篇半文章究竟是不是《尚书》佚文?还不是你们三位《尚书》博士说了算!”

“唉!此话不能这么讲,你我同为今文经学博士,二篇半《尚书》佚文一事,关乎我们今文经学的地位。”牟御看了一眼戴机,接着叹道。

“你我家族都是世传经学,应该很清楚,若是我们确定这二篇半文章为《尚书》佚文,今后咱们的博士地位就要受到极大的挑战。”戴机不可置否,又反问道“那你说怎么办?如今天子和朝廷诸公都认定这二章半经文是《尚书》佚篇,甚至大半的太学生也认定此说法,你我也清楚这事的概率极大,若是我们不能拿出明确的证据证明,很难能服众,到时不免又是一群太学生躁动不安,引起天子对我们的不满,说不得又要有人被禁锢。”其他人闻言,都是一阵沉默。

良久,《诗》博士魏琨出声问道“这吴咏是什么家世?怎么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怎么突然就冒了出来?”这时《易》博士刘朴站出来开口道“此子今年只有十二岁,为宛城五姓家族之后,以前一直是痴傻状态,三个多月前突然醒悟过来,传言他神游太虚仙境十年,所得颇多。如今流传于天下的太虚吃食,都是他免费教导流民所致。你们也知道这二章半经文是他从太虚仙境听来,这也是咱们迟迟不决的原因之一。毕竟仙人传法,对咱们今文经学来说,也是有利的。”《春秋》博士丁衡听罢,不无感慨道“没想到世间还有如此奇人!”接着他又问众人道“可知他师承何人?可否将他引入今文经学的流派中来?”刘朴拿起竹简,看了一眼,随即又递给其他博士,这才开口道“此法确实可行,这份竹简是我派人日夜兼程查访所得,上面有记录吴咏早逝的父亲吴侃以前曾是太学生,还有一直教导他成长的叔父卓倧也曾是太学生。”众人听罢,眼睛一亮。

“既如此,咱们就将他请到太学院中,确认一下师承。然后回复天子,这二章半经文确实是《尚书》佚文。”

;

最新小说: 穿越从箭术开始修行 房间里的二人世界原声 武侠之气运掠夺 饿了吗本王这就喂饱你 叩问仙道 一夕得道 去家里处罚室处刑 父亲有力挺送女儿的话 皇族训诫师的日常管教 修仙落寞时代,我见证红尘万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