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市江北区城区有一条两百多米长的老街,叫磁器街。因过去经营磁器的商家集中此街而得名。现在己没有商户了。全是市民的住家和企业单位。
磁器街东头有所小学,以街道取名,叫"磁器街小学"。
磁器街的最西头是向阳市的第二中学所在地。王宏云工作的向阳市毛巾厂就座落在磁器街的中间。
向阳市毛巾厂是一家公私合营企业。工厂里的大部分女工都是五八年招收进厂的。经过两年多的劳动锻炼,这些女工都己成为熟练的纺织工人了。
王宏云已经十九岁了。她聪明善良,为人和气。两年多来与厂里的女工们相处的很好。大家平时都以姐妹相称。在这些小姐妹中,王宏云年龄是最小的,大家都把她当小妹妹看待。
毛巾厂的党支部书记叫李英玉。是随军南下的北方干部。她三十二三的年纪,为人很和善,工作很认真,对工人们也很关心。和女工们也能打成一片。在这些女工中,她很喜欢王宏云。把她当小妹妹看待。王宏云也总是李大姐长,李大姐短的叫她。把她当大姐姐看。
毛巾厂为了改变单一产品模式,也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经厂部研究并报请市工业局批准,购进了四台一米八零的大被单织机。生产大被单。厂部从毛巾车间抽调了八名挡车技术好的纺织女工,担当床单生产的挡车工。这其中就有王宏云。
自从父亲带着两个弟弟去隋城后,王宏云总时不时想他们。她经常想:"父亲一个人带着两个年幼的弟弟,又当爹又当妈的,日子该有多难哪!过去有自己协助父亲了理家务,父亲还可以轻松些。现在相距数百里,自巳想帮也帮不上埃"
通过一年多的努力,王宏云觉得巳经在毛巾厂站住脚了。就想着把两个弟弟接来,由自已照顾。但是自已是个女的,又住在集体宿舍,就是能把弟弟们接来,让他们住在那里呢?为此一闲下来她就想着这事。经常弄得愁眉不展的。她的情绪变化引起了李英玉的注意。
李英玉的家就住在毛巾厂一间过道旁的平房里。工人们上下班都会从她家门口过。女职工们有了闲暇也爱坐在过道里和这位大姐似的书记聊天。王宏云虽然还有大哥王宏乾一家在向阳,但是因为和嫂子韦俊英不对付,兄妹之间很少往来。每到星期天休息,她除了偶尔到关系好的小姐妹家玩玩外,基本上都是待在厂里。时不时的就坐在李英玉家门外和这位大姐姐书记及家人们聊天闲玩。
这天王宏云经经过李英玉家门前时正低头想着心事,没注意站在门口的李英玉。李英玉却把她叫住了:"宏云,低着头想啥呢?见我也不理了。"
王宏云抬起头,看到李英玉,不好意思的笑着说:"李大姐呀!我只顾想事了,没看见你。"
李英玉也笑着问道:"想啥呢?这么入神。"
王宏云站住脚"唉"了一声说:"想我爹跟我弟弟呢!"
李英玉说:"来来,进屋坐会,说给我听听。"
王宏云转身进了屋。李英玉的房子并不宽大,一进门就是李英玉一家平时活动的主要空间:饭厅兼客厅兼办公室。王宏云经常来这儿,所以并不拘束。她在李英玉办公桌前的椅子上坐下后,李英玉便问道:"最近工作还顺心吗?生活上有什么要求吗?"
王宏云说:"大姐,我们车间的姐妹们工作都很认真。没人有怨言。就是吃不饱饭,总觉得饿。要能把粮食定量提高点就好了。"
李英玉沉默了一下说:"我知道大家吃不饱。我们一家也吃不饱哇!但是没办法呀!国家处于困难时期,除了自然灾害,主要还是还苏联的债。"
王宏云不解的问道:"我们什么时候欠苏联的债了?"
李英玉叹了口气说:"这是抗美援朝遗留下的问题。当时双方说好,我国出兵,苏联出武器弹药。现在他们要我们听他们摆布,我们不干,他们就翻脸不认账。要我们还钱。还估意刁难我们。送去的鸡蛋和苹果,小了不要。大了也不要。他们做个容器,刚好卡在容器口上的才收。他们说不合格的,我们就倒到乌苏里江里去。叫苏联人看看,中国人民是有志气的。什么都难不倒我们。"
王宏云是笫一次听到这样的事。她气喷的说:"苏联真不是东西。咱们中国地大物博。有六亿五千万人。一人省一口,也能还清他们的赖帐。吃不饱就饿一点吧。困难总会过去的。"
李英玉说道:"说的好。国家虽然很困难,还是保证了城市居民最低的粮食供应。要不了两年,情况就会好起来的。"说到这儿,她突然觉得有些不妥。就叮嘱王宏云道:"我刚才说的,也是听别人讲的。你就不要在外边传了。"王宏云懂事的点点头。
李英玉突然转变话题问道:"宏云,我见你这段时间总是不开心,什么事?能跟我说说吗?"
王宏云就把父亲我弟弟的事说了。然后说道:"我想把俩弟弟接回市里来上学。这样,他们可以受到更好的教育。我也可以照顾他们,为父亲减轻点负担。就是把他们接过来没地方落脚。我就是为这事发愁。"
李英玉听后想了一下说:"这事好办。你把俩弟弟接来,就在咱们厂里落脚。让他们在男宿舍和男职工一起祝跟你一起在厂里食堂吃饭。你看好吗?"
王宏云一听,高兴得一下子蹦起来。上去抓住李英玉的手,连声说:"太好了。谢谢大姐。谢谢厂领导。我这就通知我爹给弟弟们办迁移手述。"说完就跑出去请人给父亲写信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