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很快,一晃便是两个多月过去了。
此前的玉门都指挥使骆平尉,严从汉等人重返玉门后不久,便被抓捕伏法。
严从汉酒后私自处决庞玉飞的事,便因此而平息了。
这两个多月时间里,在严从汉军垦制度的实施下,大片大片的荒地变成了良田。
由于军队开荒种田已经收到了成效,严从汉主动向朝廷上书,减少玉门大军的粮草供给。
不过朝廷似乎并没有因为严从汉减少了开支而高兴,因为当初他在皇上面前信誓旦旦,此次来到玉门,是要收复哈密卫的。
可是时间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十几万大军竟然一仗未打,天天就和老百姓搅在一起,忙着种田。
严从汉也自知说不过去,于是这天晚上,他又召集几名总兵,到玉门大营议事。
“不错啊,这才两个月,大军已经修好了四个大水库,灌溉水渠总计修了八百多里,从陕甘边地及东察合台汗国那边过来投奔的百姓也越来越多。”首先开口的仍然是廖宏。
“但是皇上对此似乎并不是很满意。”严从汉说。
“为何?节约了大笔军粮开支,难道还不好吗?”廖宏问。
“好是好,不过,这样下去,咱们似乎忘了自己到此地来是干什么的了。”严从汉说。
廖宏一听,立即安静了下来,想了一下,说道:
“是啊,十几万大军来到此事后,竟然还没有打过一次仗,这确实说不过去呀。”
“所以,我决定,攻取哈密卫。”严从汉说。
“嗯,我看也是时候了,自咱们大军到达后,鞑靼从未来骚扰过,想必是知道了十几万大军在此,早被吓破了胆。”廖宏说。
“严总督,具体如何部署?”喻代求问。
“我想派出一支队伍,开到哈密卫所,作正面佯攻,主力部队,攻打哈密的后方城镇——柳堡镇,这本是鞑靼的最前沿,如今隔在哈密与鞑靼的本土之间,若是攻下了柳堡镇,则哈密卫便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严从汉说。
“可是,哈密卫可是前往柳堡镇的必经之地呀,主力大军如何能隐蔽绕过去?”喻代求问。
“绕开很容易,只是路途遥远,况且風雨文学道。
“不错,我正是打算急行八百多里,直扑柳堡镇。只要大军到达,哈密卫或可不攻自破。”严从汉说。
几位总兵经过两个多月的塞外生活,对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及地理地貌已经非常了解。
当他们一听到严从汉说要绕开哈密而直接攻打柳堡镇时,都知道八百里行车是个什么概念。
十几万大军只有三万左右的骑兵,如果骑兵冲锋,八百里也需要三、四天左右。
如果是步兵步行前往,即便不带粮草辎重而轻装上阵,那起码也得七八天时间。
更为致命的,不是时间问题,而是一路上的环境问题。
荒漠戈壁、寸草不生,七八天的时间在这样的环境下行军,等到达柳堡镇的时候,能保住性命就不错了,哪里还有能力作战?
如果这个方案可行的话,鞑靼人早就通过这条路径来偷袭玉门后方了。
“不行,严总督,路途遥远,环境恶劣,我担心大军还未到达指定地点,便已损失过半。”喻代求说。
“就是,依我说,还不如集中所有兵力,转攻哈密卫。”廖宏说道。
“我的意思是,兵分三路,一路正面佯攻哈密卫,一路奔袭柳堡镇,剩下一路驻守玉门大营。”严从汉说出自己的想法。
“若是只派骑兵前往,倒也无妨,可是攻占之后,若是没有步兵及火器,怕是很难防住鞑靼人的反扑呀。”喻代求道。
“喻兄不必担忧,我曾去过柳堡镇,也是一个咽喉要冲,若是占领,可将鞑靼大军锁在门内。而驻守在哈密的鞑靼军,一旦获悉柳堡镇被战,必然军心大乱而无心恋战,届时哈密便可不攻自破,免去了许多死伤。
前往柳堡镇,虽说路途遥远,而且长途奔袭风险极大,但是此举也正好应了兵法所说天降奇兵的计谋,可以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严从汉说。
“是没错,可是八百多里,如此长途奔袭,实在是太冒险了。”喻代求仍是一脸担忧。
“喻兄不必担忧,据锦衣卫来报,如今东察合台内部内讧又起,此时他们无心偷袭我军后方,此种战机不容错失。”
“既是如此,那大军强攻哈密卫也无不可。”喻代求说。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即若东察合台内部矛盾激烈,正是咱们攻击哈密的好时机,那么鞑靼人会怎么想?当然会加强哈密的守卫,派重兵把守,若是不信,咱们可派小股部队前去挑战一番便知。”严从汉说道。
“那万一鞑靼人在柳堡镇与玉门关之间设防呢?咱们长途奔袭,万一又遭到伏击,那该怎么办?”喻代求担忧道。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主力部队之前,派一小队兵丁打探,若遇强敌,可立即退回。”严从汉说。
“若要减少伤亡,或许严总督的话是对的,我赞成偷袭柳堡镇。”秦邦锐说。
“好,既然如此,那就按严总督的计划行事吧。”喻代求见其他人赞成,因此也就没再反对。
“好,正面佯攻哈密的任务就交给廖宏吧,你带一万步卒,携带炮火辎重,正面佯攻哈密,若遇顽强抵抗,不可恋战,也不可惊慌溃逃,要按计划、分批次地撤退。记住,是撤退,不是逃跑,要防止敌军派骑兵出城冲锋。”严从汉交待说。
“末将明白1廖宏说道。
“喻兄,你率三万军队留下来驻守玉门大营,若遇偷袭,只作防守。”严从汉说。
“从汉兄弟,严总督,让我去柳堡镇吧,你留下来防守。”喻代求见严从汉要亲自率大军奔袭柳堡镇,心有不安地说道。
“放心吧,我去过柳堡镇,环境比你熟悉,你执行命令即可。”严从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