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在先皇丧事尚未结束之机,强行扶持新皇登基,有失规矩和礼数,但严从汉突然觉得,完全有必要这么做。
原因很简单,朝野上下遍布着魏公公的党羽,若是按常理办事,很有可能出意外,毕竟魏公公**直到现在仍未死心,他们一直在寻找机会阻止荥王登基。
但是,有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那便是辽东的十万关宁铁骑在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到达京城。
整个京城之内,能使用的兵马也就是五军都督府和五城兵马司,但是这两个部门目前都掌握在魏公公手里。
况且,朝中百官,超过半数以上的人,都是魏公公的同党。
手里没兵,显然做不成大事。
若是只靠骆其锋手里的锦衣卫,拼死护卫荥王的安全,倒是没问题的。
如果要在半数大臣的反对之下,强行扶荥王登基,事情就变得复杂了。
那此魏公公的同党们,即便谁都知道他的底细,但毕竟他们的脸上没有写着“阉党”两个字。
他们完全可以以朝中大臣的身份,以不合礼数为由,阻止荥王登基,若是强行打压他们,说不定自己反而会安一个谋逆的罪名。
到那时,他们所质疑的先皇遗诏一事,似乎更能成为他们反对荥王的理由。
严从汉想到这些,伸头看了看站在大殿一侧的骆其锋。
正好骆其锋也正看向严从汉,四目相对,骆其锋轻轻摇了摇头。
看来,他对强扶荥王登基一事,也是没有十虽把握。
自古新皇继位,不论是皇储还是谋逆之人,都需要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哪所这个理由假得不能再假,也必须做做样子。
而此刻,荥王能登基的唯一理由便是先皇遗诏的指定。
可是,这个唯一的理由正是百官们怀疑的重点,根本不具备说服力。
虽然皇后本人亲自宣读了遗诏,但皇后并不敢在皇位人选的事情上过多参言,否则便有后宫干政的嫌疑。
严从汉回头看了一眼荥王,此刻也是低头站在皇后身后,似乎并无一点主见。
荥王的这一表现,严从汉并不感到奇怪。
按理说,荥王的为人和个性可不会如此软弱,但作为曾经的王爷来说,从不曾料到有一天,皇位会向他招手。
曾经作为王爷,为了避嫌,不得不深居简出,尽量避免与朝中大臣往来。
这也就间接地导致了事到如今,朝堂之上,除了严从汉之外,几乎没有一个大臣敢于站出来替他说情。
严从汉对此,既感到悲哀,也觉得可以理解。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站在荥王的角度来说,要登基做皇帝,就必须要有一个堂而皇之的、正当的、让绝大多数臣工都认可的理由才行。
若是没有这样的理由,这个皇位,他宁肯不要。
而且,这个理由,还必须由别人替他找,他自己找出来的理由很难算数。
荥王明白,这个所谓的别人,眼下看来或许只有严从汉了。
因为严从汉如今没有官职,既不属于阉党,也不属于文官集团,不论他做什么,都可以不计后果。
并且也只有他,才是彻头彻尾的荥王党。
荥王低着头,不敢看向严从汉。
但严从汉非常清楚荥王此刻的想法,于是大声对百官们说道:
“列位大臣,你等为官多年,许多人甚至是十年寒窗苦读,一朝蒙受皇恩,才能站在这朝堂之上。
你们不要忘了,你们是受谁的恩典,才能吃上这份皇粮,领上这份奉禄。
既然大家受的是祝家皇恩,食的是祝家俸禄,如今祝家江山由祝家人自己接手,而且还有先皇遗诏在此,你等为何如此糊涂,还不快快奉诏行事,护卫新皇登基?”
严从汉说完,百官们的议论质疑之声渐渐平息,严从汉继续说道:
“看看如今的内阁二品大员,以及六部尚书,你们哪一个不是进士及弟?你们哪一个不是受先皇钦点而享受到这令人羡慕的高官厚禄的?如今先皇有诏,你等为何迟缓质疑?先皇若是泉下有知,当作何感想?”
严从汉短短的几句话,许多官员不自觉地低下了头。
“严将军,我等一心为臣,曾受先皇恩典,理应奉先皇遗诏行事,只是……只是咱们这些文官,手无缚鸡之力,手中也无一兵一卒,所以……”有位低品级的官员说道。
“所以你们就不敢站到正义的一边对吗?”严从汉厉声问。
官员低头不语。
严从汉接着说道:“刚才已经说了,能站到这个地方的,哪一个不是饱读圣贤之书的人?难道圣贤之书没有告诉你们,要不畏强权,忠心事君吗?”
许多官员听后,不再低头躲避,开始仰起头来迎着严从汉锐利的目光。
“本人严从汉,曾任陕甘督师,后被免职,但此事的缘由,想必在场的各位都略知一二,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不计功名利禄,只求问心无愧。如今哪怕我身无一官半职,但也要奉先皇遗诏,誓死护卫新皇登基。”严从汉又说道。
“好!好一个只求问心无愧!我乃礼部右侍郎,愿听从严将军调遣,护卫新皇登基,哪怕身败名裂、肝脑涂地也在所不惜。”一名文官站出来对严从汉说道。
“臣愿誓死护卫新皇登基1
“臣愿听从严将军调遣1
……
不一刻,已有数十名官员站了出来。
“好!既然如此,为防夜长梦多,事不宜迟,礼部立即准备御辇及登基事宜,新由此上轿,直接前往奉天门登基。”严从汉看已经得到了一部分官员的支持,立即安排说。
大臣们开始骚动起来,礼部开始吩咐宫人按严从汉的安排行事。
“锦衣都指挥使1严从汉叫道。
“末将在1
“带领所有锦衣卫护卫御辇,若遇抵抗,杀无赦1
“末将领命1骆其锋说完,走到大殿之外,召集锦衣卫去了。
站在皇后身后的魏公公见状,也是不断看向大臣们,用眼光暗示着自己人按他的计划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