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议北伐,亮欲兵出洛阳,取河东,颍川,兖州诸地,并力中原诸位大臣将军,以为可否?!”
十天以后的长安丞相府,诸葛亮召集了各州刺史,将军们,共议北伐大事。
张溪可算是松了一口气,这死鱼头是终于开始干正经事儿了,自己也不用被这家伙拉着总商量一些有的没的。
那点糟心事算是啥国本啊,能比北伐重要么?!
而且,这次在长安的丞相府内,参与这次北伐的季汉大臣们,数量非常的多。
连新成立的云州刺史马忠都受命,从南中之地赶赴长安来参与这个军议,可见这次北伐,诸葛亮恐怕是要有大动作了。
但是吧,听完了诸葛亮的开局说辞后,来参会的人,多少都有些愣神诸葛亮提出的战略目标,未免有些太简单了。
如果只是为了平定河洛,攻取兖州的话,难道有必要叫这么多人过来开会么?!
以河洛郡兵和大汉北军为主,辅以南阳,襄阳等地的郡兵,关中,河洛,荆州供应粮草军械,难道就没有获胜的把握了么?!
犯得上要把远在南中的马忠,久居西凉的徐邈一起叫到长安来开会么?!
马忠也就算了,才四十岁出头,又是武将出身,年富力强着呢可徐邈不仅是文官出身,而且都已经六十多了,这么来回折腾,也不怕出个意外?!
别说其他州府刺史,将军镇守,就是张溪,都有点搞不太明白,诸葛亮为什么要那么小题大做。
之后,自然是有人提出疑问,然后诸葛亮解答的时间。
其实这事儿吧,真要说起来,也简单——曹魏往兖州和河洛地区增兵了。
自从五年前,曹叡采纳孙资的建议,设立“议罪钱”制度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国库充盈,有了足够招募军卒和休整武备的钱粮。
曹叡几乎在第一时间,开始征召河北地区的屯田民为兵,精选了一支兵力足有八万人的屯田民部队出来,并且已经精心操练了三年了。
而就在今年的年初,曹叡把这支人数高达八万人的屯田兵,派送到了河东郡,河内郡,以及兖州,归司马懿亲自指挥。
而大汉这五年的时间里,主要的战略重点是南征,在荆南跟孙权打了一仗,一下子也动用了近二十万的兵力,因此在河洛地区的军事投入,并不是很大。
曹魏也顺势抓住了这个机会,在河洛地区大肆扩兵训练,恢复原有的郡兵规模。
如今,河东,河内,颍川,加上兖州,一共囤积了足足二十万魏军。
而在洛阳,诸葛亮这五年再怎么细心经营,总兵力也不过是七万人。
这样的军力对比,意味着,如果大汉不先进行北伐的话,恐怕曹魏就要打第二次反攻洛阳的战役了。
而大汉如果要抢占先机的率先发动北伐的话,面对敌军二十万的兵力,自身至少要有三十万,最好是能有四十万的兵力,否则无法在方位的压制魏军。
一旦要动用四十万军队这可以说是举国之力了,不招这些地方刺史们过来协调,大汉朝廷怎么可能抽调的出这么多的人出来?!
而即使是如此,这四十万军队,大汉依然还是拿不出来的。
不是说现在的大汉没有四十万的军队。
有倒是有,但基本就是大汉的部家底了。
一旦拿出来,有什么闪失的话,大汉可就真的要元气大伤,甚至连长安都有可能不保的。
而且,如果天下只有汉魏两家势力的话,那拿出来拼一把,一战定天下也不是不可以但问题是,这个天下还有一个虎视眈眈的孙吴在呢。
别的不说,至少在荆州方面,江陵和荆南的郡兵,那是一个都不能抽调的,襄阳也需要留下至少一半兵力防守,否则就东吴那个德行,他是绝对不会介意在汉魏最僵持的时候,背后捅你一刀的。
因此啊,一听到诸葛亮要发动这么多的兵力用在这次北伐,新任的尚书令李严,立刻就站了出来,表达了自己的反对意见。
“四十万大军,征调不易,且南兵北上,北兵南下,水土不服,恐生疾病。”
“所需粮草,以日计皆非小数,供应大军出征,纵举国之力,恐亦难久持。”
“江东小儿,反复无常,国贼纵使在北,东亦不能不防,若尽调大军北上,东吴必然犯境。”
“魏军一时势大,虽可虑,却不可怕不若待其来攻,挫其锐气,我等后发制人,一扫天下,严以为,此乃以逸待劳之策也。”
“此严之四虑也,望丞相多多思量。”
虽然吧,张溪一直不喜欢李严,觉得李严这个人私心过重,如今当了尚书令,更是掌握了实权,张溪一直不太放心。
但这事儿上,张溪也不得不承认,李严说的对。
四十万大军,孤注一掷攻打兖州,实在是太过于冒险了。
胜了,那不用说,曹魏气数已尽,就剩下河北之地,且损兵折将,仅有黄河天险以为屏障。
一旦大汉完成渡河,命一上将,遣偏师十万人,足以攻克北地,平定河北。
但败了河洛必定丢失,长安也会受到威胁,甚至连荆州都有可能不保。
毕竟,东面还有一条等着吃肉的豺狼在虎视眈眈呢。
真就有可能一战打回到十年前。
按照李严的计策,先等曹魏按奈不住的主动发动进攻,挫败了曹魏反攻洛阳的计划后,再重新集结兵力反攻,恐怕二十万人,也足够占领兖州了。
打仗不能着急,一步一步来,其实也不是不行。
诸葛亮似乎也是被李严给问到了,点了点头,说道,“正方之虑,却也在理。只是”
嗯,诸葛亮到底还是诸葛亮,他肯定有后话的。
“曹魏此番聚兵河洛,虽看似兵多,实则分散布防,二十余万士卒,分别驻于河东,河内,兖州等地,既有黄河相隔,又无洛阳居中联络,彼此不能呼应,此乃兵家大忌也。”
“且曹魏急于反攻收复洛阳,曹叡抽调大量兵力南下,势必导致河北空虚,若此战能胜,当可一战而跨河北纵使不能攻克邺城,亦可在河北立足。此等时机,千载难逢,不容亮不动心尔。”
“亮坐镇洛阳数年,每于河洛世家通信,世家百姓皆深受曹魏之苦,愿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奈何王师始终难至若错过此番机会,令天下人日渐失望,恐怕平定河北,尚需数十年之功也。”
“故此,亮以为,虽有险,却不是不能一战良机难得,只需诸君并力,士卒用命,胜机必至也。”
这话吧,虽然说的也没错,但问题是嗯,至少张溪这边,是不能通过的。
李严说的吧,都是咱们自身存在的问题,比如士卒水土不服,比如说粮草后勤压力等等,这些都是很实际的问题。
而诸葛亮现在的回答,根本就是避开了自己实际存在的问题,转而向大家阐述了现在出兵北伐的机会有多么的好这让张溪有种后世老板画饼的感觉。
可问题是,饼画的再好,自身的问题没有解决之前,一切都是虚的啊。
诸葛亮不是这种只看到好处,看不到短处的人吧?!
因此,张溪想站出来,对着诸葛亮警告一下当年曹操就是只看到了统一天下的契机,却没有看到自身的问题,最后被周瑜一把火烧的哭鸡鸟嚎的。
咱们可不能重蹈曹操的覆辙啊。
可就在张溪想站起来反对的时候,突然发现有些不对劲。
先不说诸葛亮是不是那种只看眼前,不看脚下的人就算他是,那么庞统,徐庶难道也是这样的人么?!
诸葛亮要真的是这样的决策的话,恐怕不需要自己站出来反对,他们都会提前跟诸葛亮表达不满的吧?!
偷摸瞄了一眼,张溪发现,庞统和徐庶两个人,现在是眼观鼻,鼻观心,一脸面无表情的坐着,就是一动不动的。
甚至是李严张溪现在看看这个李严,怎么也觉得有点不对呢?!
李严这小子,站出来的时机,未免也太巧了点吧?!
诸葛亮刚刚说完他要北伐兖州,李严就立刻跳出来说什么抽调士卒有困难,粮草供应问题大,不如以守代攻的李严真有这么蠢?!
虽然这老小子一向私心很重,但是吧,他能力上是完没有问题的,眼光也不会比法正差多少现在这老小子也是实权在手,应该没有必要跟诸葛亮争权吧?!
所以这么着急的跳出来反对,是要显示自己的存在感,还是别有用心?!
不对劲,还是先看看再说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