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麟暗暗下定决心。
必须把这些棉花转化成产品。
就算降低利润,也得尽快甩出去。
单纯的织布,柳楚儿的织布坊要忙到啥时候去了?
如果做成衣呢?
比如简单上色的棉袄、棉被?
仅靠这个时代的手工缝纫,肯定是不行的。
沈麟最终可能收到多少棉花?
二十万担往上说吧?
那可是两三千万斤的海量。
就算把泸水铁城的所有人,都转化成缝衣工,也忙不过来。
也不现实。
脱棉子要不要人?
榨油呢?
当然,棉籽就好保存了,榨油可以先放一放。
思前想后,沈麟决定造一种空前的机械。
缝纫机。
当然,是及其简陋的。
他可没有后世那种批量的精密零部件。
工坊打磨的浇筑件,锻打零件,要差很多,但也不是不能用。
三天后,当棉花源源不断被拉回来。
柳楚儿都愁眉苦脸地跑来催促沈麟了。
这家伙哈哈大笑着,让二叔等人把一匹零部件送到织布坊。
如今的织布坊,染布坊开始恢复运作。
到处都是跑前跑后的大姑娘小媳妇。
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走路也呼呼带风。
忙碌好呀。
忙起来,就意味着收入大增。
寒冬腊月的,谁不想多赚点钱,补贴家用?
泸水铁城的女人,跟其他地方不一样。
她们太能干了。
好多女人的收入,甚至超过自家男人。
比如刚刚进入学校教书的先生们。
他们现在就只能领到一两银子的起步月饷。
可家属进了造纸坊、印刷房或者织布坊。
那就不得了了。
一两银子的月饷,只是每天四个时辰的工作量。
加班收入更高。
几乎每个女工,谁不干满六个时辰?
要不是沈麟体恤她们。
让柳楚儿强制赶她们回家,换班休息。
这些勤劳的女人,恨不得一天十二个时辰都不回家。
加班的薪饷翻了一倍。
也就是说,普通女工每天干满六个时辰。
一个月就能拿到二两银子了。
还刨去了穿衣吃饭的钱。
整天都在工坊里,哪有额外花钱的地方?
大家不趋之若鹜才怪呢。
宽大的操作台上。
沈麟一双手,挥舞得如穿花蝴蝶一般。
高级技工亲手示范。
眼神差一点的,都跟不上进度。
组装,抹上润滑油……
一刻钟后,一台奇形怪状的铁疙瘩机器就成型了。
沈麟坐在椅子上,双脚微微踩动。
飞轮发出轻微的“刷刷”声,带动针尖一上一下。
人眼都看不清了。
“嗯嗯,将就着可用!”
沈麟把早就准备好的棉线穿入针孔,线锭子也固定好了。
“楚儿,压好的棉布坯件,拿来!”
柳楚儿连忙把夹着棉花的两层坯布送过来。
这是一件棉衣的后背部分。
沈麟压住边角,打开开关。
“刷刷刷!”
随着针尖的闪动。
坯布飞快的往后推开。
留下的是细细密密,比人工均匀了好多倍的针脚。
“老天爷!”
围观的所有人,都震撼得无以复加。
大人不出手则已。
一出手,就发明了这般实用的机械?
这缝纫速度。
一台机器抵得上五十个缝衣娘了吧?
十息的功夫,这块后背坯布就缝制完成了。
沈麟伸手扯了扯。
“还行,挺结实!”
柳楚儿顾不得一二十人在场,扑过来就吧唧一口。
“相公,你……你太了不起了。”
其他人纷纷鼓起掌来。
轰然叫好!
二叔挠挠头,乐呵呵地道。
“咱听这缝纫机的名儿,却闹不明白它该如何做工?”
“今儿一组装,呵呵,简直太神奇了!”
“一堆铁疙瘩,经过大人奇思妙想,竟然……”
他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形容了。
三叔沈忠和眼冒金光。
“巧夺天工!”
他对玻璃制品不能公开,也不能售卖,一直耿耿于怀。
可现在咱们有了海量的低价棉花。
还有百锭织布机,粗染布也很简单。
咱们卖棉衣、棉被这种日常用品,总不担心别人觊觎了吧?
沈麟转头吩咐道。
“就按照这个组装顺序来!”
“二叔,尽快打造二百台缝纫机。”
“另外,命令木器坊的沈承堂哥,再造大批百锭纺纱织布机。”
沈承是老木匠沈忠贵的独儿子。
原本他子承父业就好。
他老爹的木器店,生意很红火。
可年轻人嘛,不想在小小的木器店呆一辈子。
正好沈麟组建木工坊,就把他高价挖过来当了管事。
沈承人实在,技艺精湛。
管着几十号人,倒是干的风生水起。
沈忠元知道积存棉花太多不容易管理。
现在天冷,正是棉衣、棉裤、棉被的销售旺季。
工坊自然要密切配合。
他郑重的道。
“大人,保证完成任务。”
沈麟又对柳楚儿交代道。
“这些机械,每天开工前,得记着检查、上油!”
“制作完成后,留几个组装熟练的操作工。”
“专门保养这些缝纫机。”
“另外,你得加紧培训一批眼神好,精力强的小娘子做织布工,缝纫工。”
柳楚儿笑嘻嘻地拍着高耸的胸脯保证。
“相公,你就放心吧。”
“这几天,又搬进城二百多户百姓呢。”
“下到十三四岁小妹妹,上到四五十岁的大婶子,都在找我打听呢!”
“咱们,现在不缺女工。”
还别说,贷款买房的刺激性很强。
新进的这帮女工,带来的轰动效应也足够大。
加上冬小麦的种植,已经临近尾声。
加班加点,一个女工一年就能赚二十多两银子?
就算全款买房,也毫无压力了。
精明的老百姓,谁还想整天面朝黄土背朝天?
工坊里干活,虽说也很累。
但是。
总不需要晒太阳,累死累活吧?
吃得好住得好,比种田的收获大几倍。
傻子才留恋田地里那点产出呢。
再说了,又不是不种田了。
家里不是还有老人管着么?
大不了,农忙时节雇几个外地短工好了。
沈麟下辖的三个里,十来个村。
今年大修水利,冬小麦的种植,达到了史无前例的四万余亩。
夏秋两季,粮食产量再低。
也有六七万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