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攸宁打开马车的窗子,掀开轿帘,往窗外张望了去。
看着赵攸宁将脑袋伸出来张望着,蔷薇凑到帘外,轻声喊道:“小姐,皇宫马上就到了。估摸还有半刻钟的样子。”
赵攸宁轻轻应了一声,蔷薇便也立马说道:“小姐,今个风大,小姐还是莫要受了风寒。”
明白蔷薇是好心,赵攸宁也就没有说什么,将帘子放下后,蔷薇也慢慢的将窗户关上。
遭受过瘟症的京都,也不会马上就恢复像以往的繁华。
虽然京都中的百姓们,瘟症都已经诊治好了,可这次瘟症依旧让京都中的人十分惶恐,皇上下的城门禁令以及还没有放开,其他地方依旧无法进入京都中。
对于皇上的做法,不少勋贵之家也都十分赞同,一是他们怕自己又感染上这瘟症,二也是怕当今天子也感染上……
整个京都,除了锦衣卫之外,以及皇上的命令,所有人只许进,不许出。
——
马车缓缓前行。
半刻钟后,赵攸宁被蔷薇扶下马车,赵攸宁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摆,然后抬头望着眼前金碧辉煌的皇宫,赵攸宁站在原地,抬起眸光,眸光怔了许久,这才收回思绪。
赵攸宁一路跟在萧明成的身后,她身为女眷,只能先在偏殿等着。
当皇上传召的时候,太监会带着她再从偏殿中带到正殿之上。
……
赵攸宁一个人待在偏殿中,虽然是偏殿,但这偏殿的奢华也是外头那些府邸所比不上的。
皇上用的东西,都是这个世上最金贵的。
赵攸宁还曾听杜承衍说过,他说皇上的恭桶都是用金子打造的,而且皇上拉出来的东西叫做龙遗。
这些并不是什么稀奇事,赵攸宁还未出阁的时候,也曾听族中的姐妹说过皇上是如何如何的金贵,用的每一样的东西,那都是万里挑一的宝贝,就是出恭用的恭桶也是非同一般。
除此之外,最让赵攸宁震惊的是,是杜承衍说不少人将龙遗视为珍贵的药材。
尤其是外头的药铺还有大夫们,在他们看来,皇上身为天乾国的天子,他乃是万金之躯,真龙附体,而他的龙遗自然也是非同一般。
京都中的药铺,甚至还每天专门去找太监,以高价购买龙遗。
赵攸宁还曾听闻,药铺们通过太监买龙遗的时候,越新鲜越热乎最好,购买了龙遗后,他们会以朱砂跟百合去味,然后再加上山楂跟蜂蜜,制作出“龙遗丸”。
而这龙逸丸的价格也是贵的离谱,据说一枚就可以卖到五百两左右。
赵攸宁也是跟着杜承衍学医术后,才从他那里听到了这些趣事。
不得不说,赵攸宁觉得这龙遗丸有些恶心。
可即使她觉得恶心,这么高价的龙遗丸也有人争着抢着买,一来是大家都想沾沾这龙遗丸上的龙气,二来这龙遗丸是身份的象征,没有一定的身份地位,可能你还吃不上。
什么东西,只要跟皇上跟皇宫沾点关系,再拿到宫外去卖,价格都是百倍上涨。
赵攸宁起初还觉得这些事情有些匪夷所思,可随着医术的渐长,所见所闻也就不足为奇了。
赵攸宁在偏殿坐了好一会,大概坐了半个时辰左右。
这才看到一名面无白须的太监站在殿外,朝着赵攸宁行礼:“萧少夫人,请随老奴来吧。”
出现在赵攸宁面前的条件是郑忠,说来也算是个熟人,毕竟也算是见过面的。
郑忠朝着赵攸宁躬着身子,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待赵攸宁踏出偏殿的门后,郑忠这才直起身子,走在前头带路。
赵攸宁穿着一袭深紫色的命服,她的眉目清明,神情坦然,这一个多月的营地的历练,倒是让她更加的沉稳坚毅,赵攸宁步伐坚定,一步一步的跟在郑忠的身后。
不到半柱香,赵攸宁就跟着郑忠来到了正殿。
赵攸宁才出现在殿外,她就感觉有不少的视线停留在自己的身上。
所有的文武百官,全部盯着她看。
赵攸宁没有丝毫的踌躇,她挺直身子,双手抬起,交叠在胸前。
到底是吏部侍郎家的嫡女,这规矩跟礼仪是不会差到哪里去的。
赵攸宁迈出脚下的步伐,下半身穿着的马面裙,也随着她的步伐轻轻晃动着,紫色的马面裙用着金线勾勒着精致淡雅的莲花,上身还披着柳叶式垂珠的云肩。
随着她一步一步的前行,她身上汇聚的视线也是越来越多。
仿佛有千百只眼睛都盯着她的一举一动,赵攸宁双膝跪地,朝着皇上行礼:“臣妾参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萧赵氏,起吧,无须多礼。”
皇上虚手一抬,他坐在高位上,眸光也是在打量着赵攸宁。
虽然他不是第一次见赵攸宁,但也为她的容貌感到一丝惊叹,他后宫的妃子竟无一人能比得上赵攸宁相貌。
医术高超,心地纯善,国家有难,也毫无犹豫的挺身而出。
若非下了一场大雨,暴露了自己的身份,恐怕赵攸宁根本就不贪皇上的赏赐,只做一个深藏功与名的人。
皇上想到此处,看着赵攸宁的神情也柔和了许多。
当着文武百官,皇上倒是直言不讳的朝着赵攸宁说道:“诊治瘟症的法子是你想出来的,如今京都恢复安宁,也有你的功劳。既有功,便要赏。朕向来是个赏罚分明的。”
皇上说到此处,还意味深长的扫了站在正殿中的文武百官。
有几个听出了皇上的含义,也是垂着脑袋,不发一语。
赵攸宁并不知道,在她到正殿之前,皇上就问过了这文武百官,问他们应该给赵攸宁什么赏赐才好……可其中有的御史,却以赵攸宁隐瞒身份的事情拿出来说事,甚至还说功过相抵。
皇上早前就说过,不计较此事了,这些御史还一个劲的抓着这个不放,这让皇上的心中如何痛快?
在皇上眼中看来,赵攸宁在京都为他解决内忧,萧恒之在边关为他解决外患,可这些御史就只是张了一张嘴,除了弹劾就是劝诫,每日都说着他不喜欢听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