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了这么多天的砖头上山,现在着李青山,李熠可以说是毫无压力。
一路健步如飞,从农家乐回到道观只用了三十多分钟。
如果单单计算从山脚山上的时间,约么也就只有二十五分钟左右。
这个速度让李熠对自己目前的体力很是满意。
虽然面板的属性提升没多少,可是现在的身体素质,给李熠的感觉已经超越了大部分的同龄人。
光是体力这一项,他甚至觉得自己可以和那些常年高强度锻炼的特种兵比一比了。
回到卧房内,将李青山护理完毕,李熠便坐到了卧房中央的破木桌前。
刚才吃饭的时候,那个叫做季谷子的网友,已经将《易筋经》的扫描版给他传了过来。
迫不及待的将文件下载打开,李熠哂然一笑。
正如季谷子所说,发过来的《易筋经》是唐朝古本。也就是那种连断句都没有,从右到左竖排手写的古文。
李熠的高考成绩不是很理想,主要就是因为身为理科生语文学的不咋地。
看着那刚劲的唐楷,他先入为主的一阵目眩。
不过好在,季谷子同时发过来的,还有一本注释。
相比于那晦涩难懂的古文,注释可就明了多了。不禁将原文逐字逐句的进行了翻译,并且还加入了译者自己的理解,密密麻麻的记了很多的修行感悟,最细心的是……
这人竟然还用钢笔,针对每一式每一个动作,都画了类似火柴人的那种简易图来表示动作。
“能把笔记做到这个程度的,怕不是个女孩子。这才是真正学习的人!”
看着那娟秀的圆珠笔字迹,以及笔记整体错落有致的排版,李熠这个学渣暗暗赞许了一下,便开始将注意力放在了《易筋经》的内容上。
笔记的主人并没有直接写什么修行方法,而是针对《易筋经》这个导引术本身做了一个总概。
这个总概非常的有意思。
大致就是说以往佛家都将《易筋经》视为自家绝学,但是通过这个唐本的分析和对比,笔记主人觉得佛家这种说法纯粹是扯淡。
《易筋经》是佛家绝学能够追溯到最早的证据,是北宋《道元》中的《景德传灯录》一篇。
这篇文章中,有一段达摩与诸弟子的对答。里面提及了“二祖慧可,得吾皮、得吾肉、得吾筋,得吾骨、得吾髓”,后面的人根据达摩所说二祖慧可说的这段话,衍生出达摩把《易筋经》和《洗髓经》传给慧可的说法。
这种说法的影响很大,包括后来的查良庸老爷子写的武侠小说里,都将《易筋经》归为了少林绝学。
但是这个笔记的主人,却坚定的认为这种说法是曲解。
因为《景德传灯录》里达摩所说的这些,更像是一种譬喻,指的是的二祖慧对其禅法的领悟程度,而非是具体的功法传承。
当然,这并不能当做是《易筋经》不是佛教功法的直接证据。
笔记的主人之所以对这种广为流传的说法提出反驳,是因为李熠正在看的这个唐本《易筋经》里,有一个和尚绝对不会修炼的部分。
没错……房中篇。
正是根据这个,笔记的主人才坚定的认为,《易筋经》是早就有的一种导引术,只不过在唐宋时期才被佛家进行了修改,纳入了自家的修行体系中。
虽然这些东西跟功法本身没有什么关系,不过李熠却感到颇为有趣。
就怎么说呢?
有一种牛鼻子老道想修行秃驴的东西,但是面子上过不去,非要给自己找个台阶。然后离谱的是,还真让他找到了一些蛛丝马迹的喜感。
对笔记的总概哂然一笑,李熠便很快将注意力放在了正文上。
相对于《八部金刚经》,《易筋经》的修行相对复杂一些。
全书一共有六个部分。
一共分为总论,膜论,内壮论,揉法,采精法和十二种基础招式。
仔仔细细的将几个理论性的东西看罢,李熠便感觉受益不少。
特别是总论中讲述的“筋”和“气”之间的关系,让已经感受到自己练功时气血不畅的李熠非常认同。
按照总论中的说法;“筋乃人身之经络,骨节之外,肌肉之内,四肢百骸,无处非筋,无经非络,联络周身,通行血脉,而为精神之外辅……人之一身,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四肢百骸;内而精气与神,外而筋骨与肉,共成其一身也。”
这话啥意思?
按照笔记主人的翻译,大体就是;筋就是一个人的经络,就是骨头之外,肌肉之内的部分。人体内的四肢百骸,没有一处没有筋的联通,它负责血脉的运行,是精神和的连接部分。人体,正是因为有了筋(经络),才能够将精气神和筋骨肉,合为一个整体。
“这岂不是正切合了修行面板上的两项属性?体魄,指的是肉身强度,而心神则是我的精神力量,如果真的可以借助修行易筋经,将二者相融合,那是不是我就可以更进一步?”
带着这种隐隐的兴奋,李熠将理论部分直接略过,开始研读起了具体的招式。
按照书中所规定,修行易筋经需要有一定的内功基础,先要达到“内壮”的境界,才可以修行十二个引导招势。
在此期间,还需要用一些药物内服外涂,这样修行三年左右,才能有所成。
不过很可惜的是,这本唐本的易筋经并不是完全体,关于内服外涂的药物部分是残缺的。
没有这个东西,李熠也不强求。
反正他目前的想法,就是找到一门能够拉筋的功法。就算是不能达到易筋经中所描述的“并其指可贯牛腹,侧其掌可断牛头”的境界,只要能把筋伸开了,让自己的气血贯通一些,就已经达到了他的目的。
而且……现在牛挺贵的,一个指头戳死牛,一掌下去就把牛头劈下来,那得赔人家养殖户多少钱?
说笑了
小时候看《精武英雄》,里面船越文夫跟陈真说的话,其实放在李熠身上就很合适;练武的目标是将人的体能发挥到极限,如果想要杀人,最好的方式就是用枪。
这话放在当代社会,显得更加具有信服力。
在越来越先进的热武器前,武功再高也怕集火。
别管一个个体有多大的能力,都可以被充沛的火力所压制。就算是钢铁之躯,一发贫铀穿甲弹都可以让你归西。
现在回到乡下修行,李熠本身的想法就是提升自身,突破身体的桎梏。至于强横的个人武力,他倒不是十分执着。
得益于李熠超越常人的专注,易筋经十二个基础导引招式他很快就全部记住。
默默的闭上眼睛,在脑海中预演了几遍,将笔记上所标注的要点难点都过了几遍之后,李熠便将手机放到了一旁,站起身来。
此时,已经是晚上八点多钟。
站在老君殿前的庭院中央,李熠拉开了架势。
两腿开立,头端平,口微闭,调呼吸。
含胸,直腰,蓄腹,松肩。
待呼吸连同心神一并平稳下来,李熠两臂曲肘,徐徐平举到了胸前,屈腕立掌。
将肩、肘、腕完美的保持在同一平面上,他努力的让自己的指尖向上,掌心相对。
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敛,心澄貌亦恭!
按照《易筋经》中配合的呼吸法,他不断的压着指尖,让手腕的筋脉有节奏的张合。
每一次动作,他都能够清晰的感受到上肢的气血,正随着自己的动作冲击着双臂的筋膜。
感受到气血的涌动,李熠更加兴奋起来。
连续做了二十次,李熠垂下手臂,结束了第一式“韦驮献杵”,准备开始第二式的“横担降魔杵”。
可是,当他刚刚做完收势,再抬起胳膊来的时候,突然手腕和手掌处传来的酸麻,就直接让他整个表情都扭曲了起来!
一下弓起了身子,李熠将两只酸麻难忍的胳膊夹在了胸前。
“卧槽,这功法……劲儿有点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