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照有些惊讶,没想到罗晋竟一口道出了他的真实目的,但也没有想去掩饰什么,点了点头,说道:“我辈读书人的理想便是治理万民,安邦定国,自然要时刻关心朝廷的变动。”
罗晋有些无趣,早知道他只是为了当官才来教自己的,但此人虽然心思不在教学上,但自身底子雄厚,文采斐然,自己也受益匪浅,便也没再说什么。
李松照见罗晋闭嘴不言,也不再说此话题,便正式开始了今日的授课。
“今日我们来看看乾兴三十六年的一道策问题,晋武平吴以独断而克,苻坚伐晋以独断而亡”
罗晋不敢放松,策论可是科举的重点内容,占比极重,而这类题又不是记忆力好,多记例题就可以解决的。
齐朝的科考实行两级试:解试与省试。
解试相当于初试,由各州郡主持,考生通过解试获得参加省试的资质;省试相当于复试,由礼部主持,被录取者便可从此步入仕途。
至于殿试,通常都不黜落,只排定名次。
齐朝的科举考四科,分别是:诗赋,经义,论,策。
殿试通常都是试策。
其中的试论,相当于命题作文,要求考生评论经史记载的某个典故或某一位历史人物。
试策跟今天公务员考试中的“申论”差不多,一般都是主考官就时务提出具体问题,让考生发表见解,所以又称“策问”,考生的回答则称“对策”。
对策通常是千字文,但也有洋洋洒洒写了上万言的对策。
由于策与论都是议论文体,便又将两者并称为“策论”。
国家以科目网罗天下之英隽,义以观其通经,赋以观其博古,论以观其识,策以观其才。
还好罗晋得益于穿越者福利,智商增强了许多,不然这个策论可够让他头疼的,现在虽然也有点头疼,但是因为李松照这个好老师,相比于之前的他,已经进步很多了,用李松照的话来说,之前连门槛都没摸到,现在已经摸到门槛了。
上完课,李松照布置完了今日的作业,便挥挥手让罗晋退下了,他又转而拿起了一旁的朝报看了起来。
罗晋撇了撇嘴,也不多留,回秋水台去了。
随后的时间,随着罗晋读书习武和去辛家庄上课渐渐流逝。
转眼就到了过年的时候了,罗府内也开始挂上了春联、红灯笼,逐渐有了过年的气氛。
秦夫人也开始忙了起来,因为过年要开始理清一年的账目,各处店铺和田庄的管事也尽皆要来府里报告一年的收入顺便拜年。
但罗晋却丝毫没受影响,平日里该干嘛还是干嘛,只是吩咐守拙准备一些年货,送到大学给孩子们过个好年。
今日一早,罗晋练完武,准备跟顾廷烨打声招呼,便去夫子那边。
“仲怀,我先去夫子那边了,明日我们去辛家庄比一场如何。”
罗晋一边擦着脸上的汗水,一边问着一旁的顾廷烨。
但直到罗晋擦完,都没有听见顾廷业的回应,于是转头看了看。
发现顾廷烨双眉微蹙,眼睛看着地面似乎在想些什么。
罗晋其实早就发现顾廷烨今日似乎有什么心事,一直魂不守舍的,练武之时也都有出错。
想了想,一把揽过顾廷烨,好奇的问道:“你今日是怎么了?有何心事跟兄弟说说?”
顾廷烨神情低落,沉默了几秒,说道:“我外祖父前几日写了信派人送过来,说是他时日无多了,盼我回去继承他的家业,以防被外人夺了去。”
罗晋闻言,神色有几分震惊,心道:这是到了知否开头的场景了吗,电视剧中顾廷烨是跟着袁文纯夫妻去的扬州。
那袁文纯是替他弟弟袁文邵前去盛府定亲,原剧中好像盛弘先前与忠勤伯府所商量的是由他父母前去定亲,却不知为何最后换成了袁文纯夫妻。
想必是觉得盛家高攀了他袁家,所以不想给他这个脸面,就让袁文纯前去,也算是一个下马威,后来袁文纯还让顾廷烨在盛府的定亲宴上搅局,想落盛家的颜面。
好歹最后明兰出场挽回了局面,不过也是顾廷烨有意相让,最终才让盛府的颜面得以保全。
想了片刻,罗晋拍了拍顾廷烨的后背,安慰道:“人有生老病死,此乃天道,我等凡人也无可奈何,你外祖父他老人家寿终正寝,也算喜丧,不必如此悲伤。”
顾廷烨听见这话,也知他说的有理,但是他外祖父一直特别关心他,是他感情最深的亲人,如今却是要离他而去了,而自己连他的最后一面都见不到,昨日闻听这个消息,便是悲伤万分。
但他也不想将这个情绪传给他人,便点了点头,低声道:“我知道了,我后几日便不来你家了,要准备去扬州了。”
罗晋问道:“你准备如何去扬州,这冰天雪地的,怕是不能骑马前去。”
顾廷烨回道:“昨日已跟父亲说了此事,父亲让我随袁家哥哥一起坐船前去,袁文绍和扬州通判盛弘的嫡长女定亲,袁家哥哥和他妻子替他父母前去。”
罗晋早已知道此事,问一下只是表示一下关心,因此也不意外,道:“既如此,此行也算安全,你便去吧,不要太难过。”
顾廷烨点了点头,也没说话,转身离开了。
罗晋此刻在想,自己要不要去扬州,自己早已安排了人潜入了盛府内,就算自己不去扬州也可以改变明兰的母亲难产而死的局面,那自己似乎也没有必要再去扬州了。
顾廷烨此行也是有惊无险,也更用不着自己。
自己去扬州唯一的作用可能也就是认识一下小明兰,给她留下一点印象,但是明兰如今才六岁,似乎也没有什么必要。
但是,见识剧中人物的冲动却在心底不断的涌出。
那如果自己要去的话,又该以什么理由呢?毕竟独自去这么远,也得有个合适的理由,他母亲才会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