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闺女还要再说,张秀兰赶紧转移话题,道:“对了,我认识一对夫妻,也是落了难到了这里的,还带着一个几岁的孩子,我看着也是可怜,茵茵你脑子转得好,想想看,咱能不能帮着给介绍个啥活计,好让他们能安顿下来,把日子过起来?”
“我这些日子都在琢磨着想开间茶楼,倒是要雇人的。”徐茵茵一听,不由道:“不过娘说的这两人是哪里来的人?别是什么坏人啊,不知根不知底的,怎好放心雇他们干活?”
“开间茶楼?”张秀兰好奇,“你又折腾出啥花样来了?”
徐茵茵就道:“闲着也是闲着嘛,反正手里头有银子,开间茶楼,也花不了多少钱,和小姐妹们聚个会什么的,也省了去人家的茶楼了。”
张秀兰一听,这倒也是,便也不多问了,她知道闺女一向有章程的,用不着她操心。
当下道:“都说看一个人的眼睛就能看出好歹来,我瞧着这两口子还不错,等傍晚他们来了,你看看再说?”
“不过你这茶楼一时半会儿也开不起来啊,那一家三口现在还没地儿住没地儿吃呢。”
徐茵茵道:“先看过再说呗,要是真有眼缘,先带回家安排点别的事做着也行的,左右就是多两张嘴罢了。”
“成吧。”张秀兰点头。
徐茵茵是真想开家茶楼,她这两天都在琢磨这事呢。
这会儿说了出来,她坐着就是坐着,便干脆拿了炭笔和支出来,画起了设计草图来。
几张图画好,一晃眼,天也近黑了,铺子里上了客,忙碌了起来,知道今晚有新的汽水卖,闻风来的客人多了不少,细辛都干脆撸了袖子帮忙去了。
徐茵茵将图纸收好,便也到厨房里去帮忙摆盘出餐。
一番忙出来,天也黑透了,大街小巷都挂满了灯笼,照得这座城都是亮亮堂堂的,格外的美丽动人。
徐记猪脚饭铺子斜对面的巷子里,见铺子今晚的生意很好,客人很多,赵文山和徐春喜犹豫了又犹豫,架了好久的势,最后还是忍住了没进铺子来帮忙。
他们想去,但真去了,那可不是给人家帮忙,而是添乱了。
赵文山忍不住扯了一把破烂的衣摆,看着那大红灯笼照耀着的招牌,有些忐忑道:“不知道老板娘能不能帮咱们介绍到活儿呢。”
徐春喜道:“要是不能,那咱们咋办?找不到活计,咱就没办法在这府城里生存下来,没法生存下来,咱们咋打听我爹他们呐?这宜阳府这么大,要找人好不容易的咧。”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正儿八经找起来,不信找不到,你瞧,咱们来这里遇到的一个好心人,她家就姓徐,这不就是老天保佑嘛?你别担心,咱们能找到爹他们的。”赵文山道。
听着是这个理,但徐春喜内心不敢提的是,她怕啊,怕爹他们没在这里。
这逃荒路,哪是那么好走的呢,瞧他们,还带的有干粮呢,可一路走出来,公婆都吃不消累死在了路上,大宝也没能保住,就这么去了。
一路费尽周折,吃了那么多路,才辗转着终于进了宜阳府,她爹他们,还不知道如何呢……
“都怪我,当初没跟我爹问清楚小姑嫁在宜阳府哪儿,若不然,咱们现在到了宜阳府,去找小姑帮帮忙,好歹也是有点门路的。”徐春喜抱紧了孩子,忍不住叹了一声。
两口子一直等铺子里的最后一个客人走完,看着张三郎挂上了打烊的牌子,这才趿拉着鞋子往铺子里来。
忍不住进了铺子,撸了袖子上手就帮着收拾起了桌子来,这可吓了张三郎一跳。
还是张秀兰出来,看到他们,跟张三郎说了一声,张三郎这才稳住了,没拿扫把赶人。
两口子帮着将铺子收拾的妥妥当当,郑氏也在徐茵茵的一张嘴巴教授下,做好了满满一盆的冒烤鸭,端出来,正好准备开始吃晚饭了。
看见外头多了三个人,郑氏和伍氏忍不住多看了两眼,总觉得好像有点眼熟,但一时半会儿又想不起来。
张秀兰便让细辛去盛三碗饭来,让赵文山他们就搁铺子里吃。
赵文山两口子连忙摆手,说什么也不肯上桌子一起吃,接了那碗就要出去,到铺子外头蹲着吃去。
徐茵茵多看了他们两眼,让细辛拿个空碗来,将冒烤鸭给扒拉着装了些,分到另一张桌子,让他们单独的坐,赵文山两口子这才千谢万谢过了,拘谨的坐了另一张桌子。
那红亮又香的冒烤鸭滋味十足,从未吃过这般味道的两口子眼睛瞪的大大的,都说不出话来。
而郑氏几个也是不住的竖大拇指,郑氏都没想到,自己能做出这么好吃的菜来,伍氏不由得打趣她,这也是茵茵咋说她咋做的不是?要让她自己想着咋做,她铁定做不出来。
那边笑做一团的气氛让赵文山和徐春喜两口子羡慕不已,他们心里不约而同的都在想着,要是他们能留在这里干活就好了,要是能,他们一定好好干,让老板娘都舍不得他们走的那种。
吃罢饭,徐春喜动作麻溜,抢着给收了碗筷,二话不说的要争着去洗,其他人抢不过,倒也随她去了。
徐茵茵就不由得打量起了抱着孩子等在一旁的赵文山。
赵文山被她看得有些局促起来,但尽量让自己不要失态。
过了须臾,徐茵茵看着赵文山开口道:“你识字?”
赵文山顿时心里一提,忙答道:“曾读过两年书,识得些字。”
识字啊,这可是太好了。
徐茵茵不由满意,当下也没再问他什么,等徐春喜洗好碗出来了,她才让两人都坐过来,打算仔细了解了解。
“你们是从哪儿来的?为何到了府城?家里可还有什么人?这里有没有亲戚?”
她真要雇人做工,自然是要把一切都了解清楚了,才好做考虑的。
赵文山浑身一振,老实答起来,“我们是从云州那边逃荒出来的,一路上家里人都死了,就剩我们两口子和这个孩子了,一路上辗转,之所以一路往宜阳府城奔,就是想着寻我老丈人一家。
我们有个小姑嫁到了宜阳府,我老丈人一家比我们先逃荒出来,肯定会来投奔这个亲戚的,也不知道如今他们咋样了。
我们两口子就想着能在这里找个活计做,先安顿下来,后头才好找到他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