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能从我们身上脱落,
我们都让它化作尘埃:
我们安排我们在这时代
像秋日的树木,一棵棵
把树叶和些过迟的花朵
都交给秋风,好舒开树身
伸入严冬;我们安排我们
在自然里,像蜕化的蝉蛾
把残壳都丢在泥里土里;
我们把我们安排给那个
未来的死亡,像一段歌曲,
歌声从音乐的身上脱落,
归终剩下了音乐的身躯
化作一脉的青山默默。
——冯至[1]
又一次,我就像一个玩捉迷藏的孩子,不知道自己害怕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最想得到什么:是一直躲藏着,还是被别人找到。
——乔治?佩雷克
“你回来了。很久没见到你了。你变了,不过还是以前的样子。”我经过那位长在藤椅上的老人身边时,她说话了。
“奶奶,您在和我说话吗?”四周没有另一个人,她只能是对我讲话。
我不知道她的年龄。如果是小孩子,看看他们说话的语气、走路的姿势、驼背的程度,大概能知道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老年人就不行了,过去的时间把他们的身体雕刻成各种各样的姿态而又不留给旁观者一个说明,九十岁可能精神矍铄,七十岁或许就垂垂老矣。这位奶奶是安静的,呈现出古木的安详。
“你回来了。”
我没有想走开,却也不知道说什么。夏日炎热的太阳在小巷里好像减弱了一点,对于老人来说,它是温暖的。她望着我,重复着同一句话,好像我确实与她有过什么联系。我不记得了,记不住的事实在太多了。兴许我们从未见过,她把我当成了其他人。
“孩子,你别怕。”从她身后的门里传来一阵拐杖敲击地面的声音,又一位老人从黑洞洞的门里走了出来,她的移动还算灵活,看得出距离长久地躺在藤椅里还有挺长一段时间。
她示意我走过去,背对着藤椅。声音很小,只有我们俩才能听见。
“你以前和我妈妈说过话吗?”
一种奇怪的感受,原来做子女的也可以变得这么老,老到和父母相差无几,脸上爬满同样的皱纹。我们都希望父母健康长寿,于是他们老到某一天就不再变老了,而我们在不断追上他们,一起老去。
“记不清了。”仿佛我才是老人。
“她可能是看到你穿着球衣。不忙的话,陪她说说话吧。可以吗?妈妈快九十岁了,从小吃了不少苦。家里一个人不剩了,自己受了很重的伤,也是好不容易才活下来,每天晚上都有做不完的噩梦。后来,遇到爸爸,他一直陪着她,她渐渐走出来。解放后,爸爸参加过工人足球队,踢前锋。妈妈常去看他的比赛。爸爸三十年前就去世了,从那时起,妈妈越来越记不得事,总拿把藤椅坐在街上,吃药看医生都没什么用。她像是在等什么人。我们为了让妈妈好一点,偶尔就带她去看看比赛。好像只有看到有人在跑啊跑,她的眼睛才会突然转一下。她什么都看,中学生的,大学生的,职业的。你去陪她说两句话吧,好吗?她会很开心的。不过,别提太久之前的事。就说说你自己的生活。老人很愿意听孩子说话的。”
我看到她发皱的眼窝里闪烁着什么。
“你回来了。”
我确实是走回到了她的身边。巷道里起风了,对我来说清凉惬意。她会冷吗?在炎热的夏天里。
“对,我回来了。”
“你变了。不过,还是以前的样子,我认得出你。”
“我也认得出你。”
“过去这么久了,你在做什么?”
“我在踢球,踢足球。”
“你还在踢。”
“对,我还在踢。”
“家里人好吗?”
“好。爸、妈都好。弟弟……也好。”
“我爸爸妈妈都死了。弟弟也死了。”她猛然举起了树枝一般的手臂,做了一个狠狠向下砸的动作,像不满裁判判罚的球员把球扔到地上发泄,这是要吃黄牌的行为。她砸得很快,尽管手里没有任何东西,表情却比我见过的任何一个球员都吓人。
“我好难过。”
“这次你会待多久?”
“我不知道,您看呢?”
“你上次回来是三年前了,说要常来看我。三年了,你没来过一次。”
她到底在说什么?或许是把我当成了她去世已久的丈夫。在三年前的某一天,她以为再也无法回到身边的人回来了,这是老人常有的臆想。或许是她过去记忆的再现,那位爷爷在年轻时真的和她分开了三年,她一直在等他回来,如今记忆衰退,只记得自己在等待某个人了。永远的等待,永远的三年。
抑或说,她不是把我当成了曾经年轻的爱人,而是把我误认为了其他人?也许三年前的某一天,弦弦曾经过这里,走过我现在踏着的石板路,遇到了这位老人,像我今天一样听了她的故事,像我现在这样尝试着和她对话,并答应了要常来看她。然而弦弦当时不会想到,他将再也不能用脚奔跑,用鼻子呼吸,他可能比这位老人更早见到了她长久等待的人。
要是有一张照片就好了,我可以拿给老人,问她三年前是不是有个长成这样的男孩跟她说话,如果她还能记得的话。她不太可能记得了,她可能仍然记得。她说我回来了,样子变了,但还是以前的样子。我确实变了,不再是三年前的那个我了,而弦弦还停在三年前。
“你好像不是他。”她忽而又开口了,我看到她眨着干瘪的眼睛,似乎看出了什么,“你是个好孩子,但不能骗人。你不是他,你始终是你自己。”
我不是谁?她的丈夫还是弦弦?要是她真把我当成了弦弦,我会很乐意的,并乐意代替弦弦常来看她,帮他继续曾经的约定。
“我不是谁?”
“你不是他。你是你自己。”
“他是谁?”
“他要回来的。他还没回来,你回来了。也很好,你没把自己给弄丢了。”
不知该说什么了。
“我有一个小孙女,她和你很像,也会踢球……”
我问她,她叫什么名字,她没有答应,继续讲着。讲到最后,好像走过四季的回转,她忘记了刚刚发生的一切,又开始盯着我看,说我回来了。
或许是可以离开的时候了。我向她说,以后会再来看望她的。也许弦弦真的在三年前做过和我一样的事,我不知道,就像我不知道再过一会我会不会突然死去。应该不会。更大的可能是叶芮阳抱怨我买水买了快三十年。他好不容易在暑假找到一个室内球场,把大伙都从空调房拉出来,而我连买个水都买得这么慢。
[1]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直隶涿州人,现代诗人、学者。1923年加入林如稷的文学团体浅草社。1925年和杨晦、陈翔鹤、陈炜谟等成立沉钟社,出版《沉钟》周刊,《半月刊》和《沉钟丛刊》。1930年留学德国先后就读柏林大学、海德堡大学,1935年获得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翻译里尔克的诗歌。1936年至1939年任教于同济大学。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鲁迅曾称赞他是中国最优秀的抒情诗人。著有诗集《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和《十四行集》,亦有《杜甫传》、《论歌德》等学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