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凤挣扎了一下,却是没有把手抽出来,便把头转向窗外,说道:“没有,我很好。”
袁熙出声道:“我直接去问元化先生,也能知道的。”
杨凤听着车轮的声音,突然烦躁起来,猛地把手一把抽回,提高了声音,“不用你管,死不了!”
她的声音太大,以至于外面的侍卫都惊动了,马车停了下来,孙礼上来拉开车窗,大声道:“主公,有事吗?”
袁熙摆摆手,“没有,继续走。”
孙礼哦了一声,回身让车夫继续赶路,然而他的声音大了,旁边的军士百姓们都看了过来,当即有军士从孙礼等人的盔甲上辨认出,这是晋王的车,当即停下手中活计,站定躬身施礼。
旁边的百姓一开始不明所以,等问清情况,便纷纷跪下,对着袁熙马车叩头称颂不止,这下消息传播出去,沿街的百姓陆续跪下,在大道旁边排成了长长的两列,一直延伸出去。
袁熙见了,叫过孙礼道:“让他们不要跪了,天寒地冻,跪在地上算什么?”
孙礼听了,连忙带着部下去路边劝止,但百姓们却坚持不起来,有人大声喊道:“大王救吾等性命,请受草民一跪!”
声音纷纷响了起来,“大王救吾等于水火,请受一拜!”
“大王赶走魏贼,还我家园,请受我等心意!”
声音此起彼伏,马车缓缓前行,跪下的人越来越多,杨凤轻轻叹了一口气,“你的大势已成,天下民心,归于你身,我已经没有留下来的意义了。”
袁熙却是突然冷笑起来。
杨凤听了,怒道:“怎么,你以为我是在讽刺你?”
“咱们打生打死那么多年,你连好话坏话都分不清楚?”
袁熙冷笑道:“不,我是在笑看错了你。”
“你已经不是当初那个杨凤了!”
杨凤闻言更加暴怒,“你这狗东西,给你三分颜色就开染坊,你是不是觉得自己行了?”
袁熙止住笑声,“杨凤,你让我很失望。”
“你当初说的什么,你还记得吗?”
杨凤下意识道:“若日后你做了对不起天下百姓的事情,我便来取你性命。”
袁熙猛然挺直身子,指着窗外跪着的民众,“所以你觉得,他们就该这么跪着?”
杨凤反应过来,“你是说”
袁熙冷笑道:“他们现在的样子,对我来说,确实是很好,我让他们从军纳粮,他们肯定都会服从听命。”
“但我要倒行逆施,利用他们杀人作恶呢?”
“这样的他们,只怕也会毫不犹豫服从吧?”
“他们距离我们理想中的百姓,还差一步,还差最后一步,也是最为漫长,最后正确的一步。”
“有着自己的善恶判断,不为妄言左右,只为遵循正心本我的那一步!”
“什么时候他们不跪了,能够真正挺直身子站起起来,才算是走完了!”
“然而现在的他们,连我不要跪的话,都不敢去做!”
“在这个时候,你却想着退出?”
“你真以为你要做的事情,都做完了吗?”
杨凤下意识道:“怎么,你连自己都不相信?”
“你抱持的初衷,就这么容易动摇,需要别人盯着吗?”
袁熙张开双臂,“没错,我不信。”
“我不相信的,不是我本人,而是人性本身。”
“人是会变的,人也会老迈昏庸,到时候作为天下共主,一意孤行的后果,便是桓灵之乱,便是黄巾起义,便是天下百姓发声的时候。”
“若无黄巾起义中几十万百姓用生命发声,如今天下怎么会回到涤荡乱象,激浊扬清的道路上去?”
“任何事后,权力没有限制,都是极为可怕的,身为天子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在王座上面悬一把刀,让自己时刻警醒,权力不是为所欲为的凭借,也是可以自取灭亡的凶器!”
“在这个时候,你却说要退出?”
杨凤袖子里面的拳头握了起来,这么多年以来,自己根本没有真正了解袁熙,直到这一刻,她才明白了对方心中真正的想法。
她心里泛起了一股喜悦,面前的这个人,才是阿父遗志的真正继承者啊。
但随即这份喜悦,却被深深的遗憾所淹没,因为自己已经撑不下去了啊。
她眼中闪过一丝不甘,然后抬起头,脸上露出骄傲的神色,直视袁熙道:“谁说我退出了?”
“我,张宁,太平道圣女,在此发誓,若你日后倒行逆施,做出伤害天下百姓的事情,必会来取你项上头颅!”
此时袁熙脸上才露出一丝笑容,“这才是你。”
“你要记得自己说过的话,不要食言。”
杨凤盯着袁熙的眼睛,不自觉偏移了半分,“即使我不会自亲来,也会有我的徒弟,也会有继承我想法的人来找你的。”
“太平道的志向不会消亡,黄天当立,天下大吉,帝王无道,太平现世!”
袁熙伸出手来,“好,我会记住这句话。”
“我等着你。”
杨凤犹豫了一下,也伸出手来,两只手终于是紧紧握在了一起。
马车停在城外,孙礼牵马过来,杨凤翻身上马,对于袁熙道:“我去了。”
她一抖缰绳,马儿奔驰起来,很快便消失在古道尽头,只剩下一点小小的轮廓,向着远方不断延伸。
袁熙没有问杨凤要去哪儿,他知道问了杨凤也不会说。
杨凤大约应该是再也不会回来了。
但袁熙望着杨凤远去的背影,却总有一种错觉,在将来的某一刻,对方会突然出现在自己面前。
他心中突然涌起了一股孤独感。
相熟的人一个个离自己而去,不知道很多年后,自己是否会重新变成孑然一身的样子?
袁熙站了很久,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寒风吹起,孙礼见袁熙仍旧是呆呆望着远方,不禁不出声道:“主公要是舍不得她,为何不出言挽留?”
“我看她对大王,也不是没有情意啊?”
袁熙回过神来,淡淡道:“不是情义,是理想。”
“这一样也好,理想是在远方的,若是触手可及,那这辈子也太无趣了点。”
“回城,还有很多事情在等着我们。”
孙礼似懂非懂,心道主公还真是怪人啊,也只有杨凤这种怪人,才能理解其想法吧?
之后过了数日,南北两个方向同时传来了消息。
关外鲜卑有异动,其勾结了高句丽甚至是乌桓部落的一部分人,已经开始南下了。
而吴国那边,更是公然扩大战火,其分为两路,一路侵扰刘备的长沙郡,一路北上长江南岸,意图侵占江夏和濡须水。
但根据探子消息,吴国主攻的方向是刘备的地盘,坐镇长沙的徐庶代掌政事,派张飞领军阻敌,两边在交州已经展开了激战。
张飞这几年在徐庶庞统的熏陶下,军略方面也是颇为见长,其和吴军遭遇的第一战,便用计大败吴军,斩杀了吴军先锋凌统,吴国打了败仗,只得和张飞军相持,一时间北路的攻势也放缓了。
袁熙得知这些消息后,觉得吴国颇有些垂死挣扎的意味,看来孙权还是不甘心退出啊。
不过这个天下,不是说只凭志向就能成功的,袁熙前期针对孙权的力度不比曹操低,着力挖了孙权不少墙角,要是其还能掀起风浪来,那真就是对不起袁熙花的那么多功夫了。
吴军的战败,也让本来袁熙还有些犹豫选择变得更加明了,江淮依靠陆逊鲁肃,防守是肯定没有问题了,那接下来袁熙要做的,便是回蓟城主持大局,全力反击入侵的关外鲜卑了。
但在这之前,他还要和诸葛亮商量坐镇邺城的人选。
此事已经悬而未决了好几天,因为邺城这种刚打下的关键地方,需要非常得力能干的心腹才行,而袁熙找了一圈,竟然发现最合适的人选,非诸葛亮莫属。
毕竟魏国那边即使曹操不行了,也还有司马懿,其成长速度也很快,北地坐镇的谋士中,现在能够稳压司马懿的,也就诸葛亮了。
但对于防御关外鲜卑入寇,袁熙却是有些底气不足,毕竟对方这次大举入境的人数不少,他深知要是自己没有诸葛亮相助,可能便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自己手下兵士的伤亡数目,不知道会增加多少。
如今关外鲜卑的南下速度很快,加上真真假假的消息,远在邺城的众人也无法判断真假,但接下来蓟城很有可能被围,回援幽州已经是不能再拖了。
前日袁熙已经送走了陆逊,眼下身边就只有他和诸葛亮大眼瞪小眼,想到这里,袁熙实在忍不住了,说道:“我明日便出发,军师先留在邺城稳定大局。”
“我把高览淳于琼留给你,我自己带子龙先走。”
诸葛亮想了想,发现实在找不出比自己更加适合坐镇邺城的人选,毕竟魏郡还残留着不少魏军参与,南面的兖州更是有大量屯田魏兵,这都需要他坐镇应对。
邺城之战结束的太快,以至于兖州的绝大部分魏兵还没有来得及调动过来,便已经尘埃落定,但曹操走之前还是派了曹洪坐镇,要是邺城空虚,其未必不会趁机进攻。
诸葛亮想了想,出声道:“虽然公与先生前回幽州了,但主公身边,还是需要一个能够归总情报的谋士。”
“亮想来想去,发现最合适的,是杨修杨德祖。”
袁熙意外道:“杨修?他能值得信任吗?”
诸葛亮悠然道:“此人虽然政见未必和主公相合,但他起码是站在汉室这边的,在阻拒胡人这点上,倒是可以信任的。”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