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表兄,就连你这样的都知道《西游记》的名字,你想一想,那些学问更好,见识更高的人,他们难道不会花钱买一本回家收藏?”
沈亮的话说的薛蟠、花自芳、袭人一愣一愣的。
薛蟠觉得很有道理,摸着后脑勺咂摸了半天,“话虽不错,可听着怎么这么别扭。”
沈亮继续道:“你们想一想,换做是你们,看到状元代言的书,有没有冲动想要买一本看看,或者留下做珍藏,除此之外,那些听了说书讲故事,想要一睹为快的,会不会买一本?”
贾芸一拍大腿,恍然大悟道:“我明白了,二爷你之前花了大钱做宣传,就是想让所有人都知道,状元代言了《西游记》,而那些喜欢神魔故事的,听了说书,便急于知道后面的故事,这样多管齐下,知道咱们这本书的人就越多。
所以这些人里面,十个有一个付钱购买,那也是很可观的销量。”
沈亮拍拍贾芸的肩膀道:“简单来讲,就是广撒网,就像钓鱼,前期的投入就是打窝子,窝子打得好,鱼儿才会过来觅食,你钓中的概率也就越大。
所以不要怕花钱,你花在宣传上的每一分钱,都将成为日后的收益。”
贾芸等人听得似懂非懂,毕竟都是第一次做生意,还没有形成商人思维。
倒是薛蟠听懂了不少,他虽不学无术,好歹也是皇商世家,耳濡目染下,于经商之道略通一二:“可是我听手下的掌柜们说,酒深不怕巷子深。
只要商品质量过硬,就不怕没有销量,而且经商以诚信为本,要做到细水长流,你定价这么高,万一人家买回去,发现货不对板,岂不是有损声誉?”
沈亮有些诧异,这呆霸王也并非一无是处,看来高门大户没有一个是简单的,如果你把他们当成傻子,那你自己一定也不聪明。
其他人听了薛蟠的话,深以为然。
毕竟销售理念不同,现在的商人讲究的就是商品质量为上,认为其他的都是细枝末节,只要自己产品质量好,不怕没有人买。
面对众人询问的眼神,沈亮笑道:“居安思危,静极思变,老祖宗说过,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上百年传承的老字号是有,但是数量极少,为什么,是因为他们的产品质量不好?我看并非如此,那是为什么?因为人性!
人性都是喜新厌旧的,只见新人笑,哪闻旧人哭,这一点,薛表哥当深有体会。”
沈亮这番话说的深入浅出,贾芸等人也是纷纷点头。
薛蟠更是大呼有趣,直呼沈亮真是个妙人!
日上三竿,街上的百姓渐渐多了起来。
本来就临近年关,人人脸上都洋溢着喜色,只是由于年景不好,这些穷苦百姓略带饥色。
忽的鞭炮声大作,人们纷纷扭头,原来是东城卖文房四宝的街上一家书局开业,燃放炮仗。
是人就喜欢看热闹,大伙便三五成群的往书局方向涌过来。
“玉翔书局开业,前一百名购书者,可享受打折优惠,购买一本《西游记》,赠送金科状元魏藻德亲笔签名一张!”
“玉翔书局开业,前一百名购书者……”
大街上不少小叫花手里拿着传单,专挑衣着光鲜、人模狗样的文人士子发放。
至于那些穿着打补丁、灰头土脸的人,直接被他们忽略。
这些叫花子里面,有一个十岁出头的男娃,姓朱名成功,他的身边跟着年仅七岁的妹妹朱漂亮。
两个人是去岁跟着父母从山东逃荒来到神京城。
可惜城外麻匪横行,杀死了他们的父母,只留下兄妹二人,混进神京城里讨饭为生。
这一年的时间,朱成功吃尽了苦头,受尽了白眼,却凭着一股子狠劲,硬是将妹妹带在身边,两个人奇迹的没有饿死。
其间也有青楼的老鸨,开价要买他妹妹,都被他严词拒绝。
将妹妹卖到那种地方,还不如把她杀了。
靠着机灵古怪,朱成功勉强混了个饿不死,前几天贾芸在附近寻找小叫花,分发传单,朱成功一眼就被相中。
凭直觉,贾芸觉得这个孩子不错,就给了他这个差事。
接下来的几天,据贾芸观察,朱成功非但不偷懒,还经常超额完成任务,这跟其他拿了钱磨洋工甚至直接将宣传单扔掉的叫花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叫花子可怜,可也有可恨之处,最大的罪过就是懒,偷奸耍滑。
今日朱成功早早的唤醒妹妹,两个人来到贾芸处,等着领今日份的任务。
“恩公,我们又来了!”
朱成功十分感激贾芸,这几天他每日可在贾芸处得二十文工钱,算作他每日发传单的酬劳。
在这个一个馒头要文钱的年景,二十文已经不少了。
像他们这样什么重活都干不了的小孩子,根本没有人愿意花钱雇用他们,别说给0文,两文钱都没人给。
所以贾芸的这个活计,就显得弥足珍贵。
见到朱成功兄妹二人,贾芸笑道:"今日不用你们发传单,咱们书局要开业了,以后也不用发传单了。"
听到没有传单可以发,朱成功兴奋的表情瞬间黯淡下来。
没有传单,就意味着没有工钱,没有工钱,那他拿什么养活妹妹?
今年年景不好,要饭都困难,若是再来几场大雪,恐怕他和他的妹妹就活不过今年冬天了。
“恩公再见。”朱成功非常沮丧,却还是道了谢。
他牵着妹妹的小手,准备离开。
沈亮瞧见了这边的情形,朝贾芸问道:“那个小孩是怎么回事?”
贾芸便将小叫花的事情说了一通,他并不知道朱成功的名字。
沈亮想了想,在贾芸耳边说了几句,贾芸从怀中摸出二十文钱,走到朱成功身后,叫住了他:“今日书局开业,这钱给你。”
朱成功接过钱,磕头道:“多谢恩公,多谢恩公。”
二十文钱,省着点花,足够兄妹俩撑五六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