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接下来自然是去捉人,有不服的全部送去刑狱司接受审查,保证他们老老实实认罪。
李璟立刻换上朝服,进宫面见李显,让李显下诏,把谋反之人全部下大狱。
李显自然不会同意,他认为这里面肯定有什么冤情,要重新审理,李璟根本不给他机会,直接逼迫李显下诏书。
在李璟的淫威之下,李显不得不妥协下诏,左右金吾卫、左右武威卫,奉旨拿人,把凡是名单上有名字的人全部捉起来。
太平公主的党羽左御史大夫窦怀贞、太子少保薛稷、中书舍人岑羲、右散骑常侍贾膺福、左羽林大将军常元楷等人。
这些人起初还不认罪,被送到刑狱司后,没过多久就招供了,承认确实参与了韦洵等人谋反,并商量好等李璟出城之时,就起兵干掉李璟。
李璟勃然大怒,这些人深受皇恩,却不思报效朝廷,整天都在密谋造反,实在是可恶至极!
他李璟身为大唐忠心耿耿的忠臣,大唐皇族摄政王,是绝对不允许有人敢挑战皇权,犯下十恶不赦的大罪,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所以,这些密谋造反的人,一个不留全部斩首,他们的家眷全部流放到烟瘴之地去,让他们自生自灭!
运气好的说不定还能活下来,运气不好的只能怪他们倒霉,就算死在流放的路上,也跟他李璟没有半点关系,谁让他们要谋反?
……
摄政王府。
“殿下,这用石炭制作是什么吗?说它是煤饼又不像,说它是煤球,又没有球那么圆,上面还有很多孔洞!”
看着眼前的在炉子里燃烧的蜂窝煤,西门阳好奇道。
这几天他在外奔波,不知道他的主子用石炭,做出了新奇的玩意,拿来当柴烧,还能用来取暖,最重要的是它没有呛人的味道。
“这个炉子叫蜂窝煤炉子,里面用石炭制作出来的东西叫蜂窝煤,它属于无烟型,高效易燃!”
李璟解说道。
“蜂窝煤?看起来倒是挺像蜂窝的,只是石炭燃烧过程中,容易产生毒气,容易使人中毒,殿下可要当心才是。”
西门阳不忘提醒李璟,别酿成什么祸事。
“这点你完全不必担心,这些蜂窝煤是经过处理,石炭在燃烧过程不会产生太多的毒,只要保持室内通风,就不会有什么问题。”
“就算门窗禁闭,只要在室内安装个烟囱,也能解决这个问题。”
李璟简单大概说一下蜂窝煤的情况,没有过多的解释,反正就算说了西门阳也不懂。
他不会明白,煤炭燃烧时之所以会中毒,那是因为一氧化碳中毒,人处在密闭的空间,吸收太多一氧化碳,就会导致一氧化碳中毒。
这虽然不是一个多么高深的问题,在后世真正知道的人其实也不多,主要是没有大事宣传一氧化碳中毒的原因,除了理科生,很少有人知道一氧化碳是什么东东。
在后世尚且如此,何况是在大唐,就更没有人知道了,跟他们解释也白搭。
其实,李璟本人也不太了解,他生活的那个年代,是一个小山村,生活做饭取暖,都是烧木材,根本没有用过蜂窝煤。
毕竟,蜂窝煤是城里人用的东西,没有用过蜂窝煤,自然不会特意了解有关这方面的知识,怎么可能知道一氧化碳中毒是为什么。
随着科技发展,蜂窝煤技术不断创新,李璟听说,后来又出了一款环保节能的蜂窝煤,比原来的蜂窝煤燃烧时间长。
旺火时间比传统蜂窝煤长0-30分钟,每块节能蜂窝煤比传统蜂窝煤可多烧6-8公斤的开水。
产生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气体得到有效控制和转化,使排出的气体不造成空气污染,不易破损,便于运输和存放。
而且成型煤重量轻,产量高,一吨煤可制成3000~4000块节能蜂窝煤,是传统蜂窝煤的3倍左右,利润是传统蜂窝煤的~3倍。
“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处理过的蜂窝煤不会中毒?”
西门阳很是惊讶!
这在他看来就是天方夜谭,他的主子到底是怎么做到底的。
“石炭燃烧时,之所以会有毒,那是因为没有处理过的石炭,直接燃烧很不充分,就会释放大量的毒气。”
“人一旦处于密闭的空间,就容易吸入石炭释放的大量毒气,从而导致中毒的事情发生,你看那些铁匠!”
“他们冶铁使用石炭时,都是处于四周通风的情况下,流通的空气能把毒气带走,才不会导致中毒。”
听完李璟殿外解释,西门阳有种似懂非懂的感觉,可他不太明白,为什么处理过后的石炭就能燃烧的充分,没有处理过的反而燃烧的不充分。
西门阳一副求知欲,眼巴巴的看着李璟,想要李璟给他说说更多相关的知识。
李璟没有理会西门阳,有些东西不经过系统学习,说了他们也不明白,最主要的,在后世,李璟其实是个学渣!
这方面的知识,李璟也是一知半解,他根本无法给别人解释清楚。
“本王交代你的事情,你办的怎么样了?”
李璟不想再煤炭上面扯皮,立刻转移话题,免得说多错多!
“按照摄政王您的吩咐,我已经在长安城内,以及周边都张贴了布告,长安城内有几家勋贵想要出手手中石炭山,以及石灰石山!”
西门阳答道。
“长安城内的勋贵?都有哪几家?”
李璟问道。
“有梁国公府、鄂国公府、褒国公府、卢国公府、谯国公府。”
西门阳报出几个国公府,这几个第一代国公都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他们分别是房玄龄、尉迟敬德、段志玄、程咬金、柴绍的后人。
“他们的父辈,都是为我大唐立过汗马功劳的,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他们想要卖祖产,给他们一个高价,绝对不能亏了功臣之后,明白吗?”
李璟郑重嘱咐。
“明白!”
西门阳叉手行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