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没想到他竟然平安回国了。”
王启文看着驻奥匈帝国大使馆传回来的情报,轻声嘀咕了两声,战前王启文曾特别命令关注奥匈帝国的费迪南大公,
但没想到这位原本应该死在萨拉热窝的斐迪南大公居然还在高唱“吞并塞尔维亚”的论调,不过此时他已经回到奥匈帝国了,一个陆军少将取代了他的历史位置。
但其实死的是个少将师长还是费迪南现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奥匈帝国拥有向塞尔维亚开战的理由,
塞尔维亚是俄国在巴尔干半岛的前哨站,这足够将奥匈帝国和俄国扯入战争当中,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协约国和同盟国都不会放弃这次机会,
毕竟手中的刀都磨得够快了,他们是肯定不会等下去的,协约国和同盟国能拖到现在才开战已经是超出预计了。
最近二十年间各主要欧洲国家扩充兵力非常厉害,德国常备陆军已经从二十年前的四十万一口气扩充到现在的九十八万,
法国、俄国、奥匈帝国等也都不甘示弱,几乎都是增长了两倍的常备军力量,再加上激烈的海军军备竞赛,不管是老牌列强还是新晋列强,庞大的军力对国家的负担都不是不容忽视的事情。
现在全世界第一流的大国在几天之内就打成了一团,而意大利也随时准备加入战团,到现在,世界上只剩下两个大国还对欧洲的战事冷眼旁观,
一个是准备摘桃子的美国,一个是准备将生意做到底的中国。
而协约国和同盟国也开始对中美两国加大拉拢的力度,他们都希望能够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盟友。
中国和美国在未来大战中的站队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所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协约国,中国是距离欧洲比较远,但是如果中国的军队涌入相邻的俄国,那没有谁会保证俄国能够挺住,
面对中国从背后的突袭,俄国绝无可能幸存,而英法面对德国已经满负荷运行的战争机器已经够吃力的了,绝无可能帮助俄国应对中国的攻击,俄国对此非常紧张
也正是这个原因协约国和同盟国争取中国的力度更大,争取中国的支持对两大集团来说有更大的好处。
但中国依旧对各方的拉拢不为所动,在宣布中立之后,中国立刻着手张罗自己的买卖,各种的物资都上了货架只等着交战双方采购。
多年的准备也让欧洲各国爆发出了惊人的作战能力,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集团都拔出了已经不能再锐利的战争利剑向对方刺去,而在这惊人的作战能力背后则是海量的消耗。
在战前双方都憋足了力气,自认为充足的准备让双方都以为这场战争将会很快的结束,但事实与他们希望的恰恰相反。
德国的作战计划早就从上个世纪便开始制订了,在1870年普鲁士王国和法国的战争中,法国遭遇了色当惨败全军覆没,被迫割让领土,德国想要复制那一次成功。
而法国心中一直没有放弃复仇,于是法国进攻学派的代表人霞飞也制订了十七号作战计划。
这两个计划碰撞到一起的最终结果只能证明了这场战争对两国甚至是两个集团来说都是一场“无期徒刑”,谁也无法迅速击败对方。
中国的首个客户就是法国,满脑袋浪漫思想和不切合实际的法国陆军一开战就被被德国铺天盖地的炮火和机枪火力给教育了一番。
德国犀利的攻势几乎打得法国抬不起头来,但这还并不是法国人最害怕的,法国和英国远征军的将军们心中最为担心的是他们的炮弹供应恐怕快要跟不上了,
大战爆发的时候,法国陆军炮弹总库存量还不到五百万发,更夸张的是,如果详细计算法军炮兵主力75炮的炮弹库存量,每一门炮可发射的弹数甚至不到一千三百发,
相较于1897式75炮的惊人射速(最大每分钟30发,标准每分钟20发),全法国的75炮弹可以在两小时内射光。
法军只有这一点点的炮弹库存量,是因为战前推算每月最高消耗弹药数为十万发,因此五百万发炮弹足够让法国打四年,
但没想到战争的需要促使法国人的炮弹消耗量很快便达到了九十万发一个月的水平,法国人的坚强盟友英国远征军的境况比法国还要糟糕,
第一军团司令海格将军在英军刚准备投入战场的时候就不得不下令各师将弹药集中在某几个炮营,并把无弹药可发射的炮营一律撤退至后方。
而作为世界上第二个使用法国1897式75火炮的国家,中国从法国购买了完整的生产线,并且储备有大量的75炮弹。
所以在中国表示自己有大量的75火炮弹药库存后,法国大使马士理立刻与中国政府接触表示法国要购买两百万发,并且优于法国在远东的商船不足,他们还需要中国商船队帮忙运输。
而这还只是第一批,接下来法国人还要继续购买,之后英意识到自己的产能被海军吞噬太多,无法武装大量的陆军后,英国人也开始购买中国武器武装英印师甚至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师。
而英国人除了武装自己的殖民地陆军外还抽空照顾了一下俄国,英国人一直担忧俄国低效的产能会让他们没有足够的火力对付德国人。
所以英国人出面希望中国能够对俄国进行支援,考虑到俄国脆弱的财政,英国表示他会和法国一起为俄国提供支援,这同时也是一种试探。
如果中国原以为俄国提供支援的话,那么就说明短期内中国并没有和德国一起夹击俄国的心思,俄国的后背暂时还是安全的。
让协约国集团送了一口气的是,中国表示只要资金到位他们愿意为俄国出售他们急需的武器。
在中国的帮助下,协约国和同盟国之间的战火必然会燃烧的更加猛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