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战争中国大获全胜对美国来说并不好受,首先是中美关系因为美国对印度洋一些岛屿的企图和多英国的支持受到挑战,其次是英国的国力受到了极大的削弱,欧洲有失控的风险,最后则是中国致力于打造排他性的市场。
目前中国摆明了要独吞东南亚和南亚庞大的市场,让美国捞不到一点好处,仰仗着在亚洲的绝对军力和影响力,美国人根本伸不进手来。
而现在欧洲又重新燃起了战火,中国将在有一个基本盘的情况下与美国进行竞争,更糟的是美国极有可能更早改变自己的立场在这次战争中选边站,以支持英国。
到时候即使美国拥有世界最强大的工业,能制造所有商品,但战争会促使美国人将大量的资源投入到军事方面,一切以打赢战争为优先。
至于其他的生活必要物资就必须仰仗那些拥有大量民族轻工业的国家,欧洲,南美,澳洲甚至北美都会被中国渗透,
而除了生活必须物资外,利润高昂的军火出口和武器仿造专利中国也不会放过,这里的利益丰厚难以想象。
如果真的让中国按这条路往下走,美国就吃了大亏,中国的影响力将因为这场战争快速蔓延,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被压制的仅能在亚洲占据主导地位。
此外中国对于欧洲局势的态度美国人也很关心,中国主导下的亚洲实力强横,这让他们现在的选择实际上非常多,美国政府基于眼前局势对中国接下来行动的猜测实际上不确定性很大,因为欧洲局势变化的非常快,中国与德国进一步靠近甚至结盟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也正因为局势对美国十分不利,所以霍普金斯身上的担子很重,要先稳住中国不能被德国诓骗,而美国政府也需要加紧对欧洲的干涉力度,防止德国国势太大。
不过美国国务卿霍尔对霍普金斯此次出访能够带回来的成果不报什么希望,因为美国现在正处于下风,这个下风主要是军力方面的。
中国带领的亚约刚刚经历过一次大战,手中的军刀得到了磨炼,在常规军力方面美国已经远远落后,而中国空军的洲际轰炸机又让中国成功占有了对美国的不对称优势。
在洲际轰炸机出现以前从中美两国的地理位置以及两国庞大的工业规模来看,中美两国打常规战争的话基本不可能在军事上分出胜负,打到后面百分百会变成消耗战,就看谁的工业和经济先顶不住。
两国都试图改变这种局面,所以美国在阿拉斯加保证了大量的轰炸机部队,但是考虑到中国的国防圈以及报复能力,阿拉斯加这些基地极易被摧毁,起飞的轰炸机也很热容易被拦截。
为了增强威慑力,之后美国海军和陆军航空兵部队又联合推进了一个计划,他们准备利用航母平台拉进攻击距离,战时美国海军会将亚约海军主力吸引走,然后让这些搭载了一些特殊飞机的平台悄悄钻入中国的太平洋防御线,靠近中国本土。
这些飞机里塞满了烈性炸药和足够的燃料,飞行员驾驶着它们飞往中国并在进入内陆前跳伞,然后这些无人驾驶的飞机就会变成大号的炸弹,至于飞行员,他们将由潜艇部队接走,而这个计划也是最有可能成功的计划,而中国也有类似的计划。
当然这样的突袭计划并不会独自实施,而是与阿拉斯加等地的空军基地以及海军进行配合,通过不断的拉扯为这些大号炸弹提供能够钻的空子。
不过在经过了长时间的实验后,美国人发现这些平台极易被摧毁,雷达等新式装备的曝光也让美国人意识到他们很难通过压垮中国防空能力的方式进行卓有成效的攻击,反之,中国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双方回到了原点。
但是现在中国的洲际轰炸机出现了,这就意味着中国能够在安全的范围内释放这些大家伙,对美国进行轰炸,而美国却无法从根源上抹除这种威胁,
只要有一架轰炸机逃过拦截飞到美国本土并投下毒气弹这种大规模杀伤性弹药,美国就会付出惨重的代价,这种威胁已经不是战争的威胁,而是本土被彻底毁灭的威胁,双方的威胁力已经不对等了。
这引起了一阵恐慌,为了消除中国洲际轰炸机在美国所造成的恐慌,美方不得不四处宣传美国拥有世界上最为强大的防空体,足以做到击落任何入侵美国领空的飞机,美队开始大规模的部署大口径高炮,将它们部署在各大城市以及关键的交通节点上。
美国陆军和海军对国防承包商下达了紧急订单,要求采购射高能够达到一万五干米以上的大口径高射炮,而且对时间的要求非常紧迫,除了现有的防空炮外,更是发出了采购全新型号的大口径高射炮,对研发时间限定的也是非常死。
除了最为务实并最为急迫的大口径高射炮外,美国陆军航空队也在第一时间里对美国国内的数家航空企业下达限时研发的要求,要求研发一款全新的高空拦截战斗机,这款飞机必须能够把中国的洲际轰炸机给打下来,而具体下来就是作战升限必须高达一万五干米,这个高度是美国人依靠有限的情报猜测出来的。
但他们目前能做的也就这些了,在自己的洲际轰炸机服役前,美国必须忍受中国的威胁,而在国际上美国也必须承认自己面对中国时处于防守地位,捏着这张好牌的中国政府在谈判中很可能会狮子大开口,提一些美国无法忍受的条件。
而国务卿赫尔对这一点深信不疑,当有人不确定的问他怎么能确信中国是否真的会这样不顾后果滥用自己的优势时,赫尔表示“因为我会这样做。”
所以美国政府现在只是希望霍普金斯此次访问能够为今后中美双方划分世界利益的谈判做好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