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小说 > 穿越小说 > 岳父朱棣,迎娶毁容郡主我乐麻了 > 第一百七十八章 竟带凶器进殿!人间清醒信国公汤和!朱元璋被断章!

第一百七十八章 竟带凶器进殿!人间清醒信国公汤和!朱元璋被断章!(1 / 1)

(),

“父皇看此物,一切都明白了。”

随着朱棣的话音落下。

他从贴身衣物中,拿一物展示在众人面前。

当朝堂上的官员看清此物后,不少人露出惊恐表情。

“燕王,你竟然当众持利器入殿,你简直胆大包天。”

“你不能仗着是圣上的儿子,便可持此等利器入殿,伱眼中还有没有圣上!”

“圣上,臣弹劾燕王,持利器入朝,目无王法,藐视圣上,请圣上治燕王罪。”

这些蓝玉阵营的官员,言官,纷纷对着朱棣又是一顿喷。

之前这些人还跟朱棣见面能打个招呼,笑呵呵的。

但今天,彻底撕破脸皮了,既然是你死我活的争斗,那就不用再留情面。

朱棣笑而不语,继续拿着手中之物,朝着众人展示。

“燕王你究竟是何居心,你你要干嘛?难道你要用这等凶器,威胁我等。”

“纵然你行军打仗,有一身好体格,我等也绝不会屈服在你的威胁之下。”

“侍卫,侍卫,快传召侍卫,前来保护我等,我等有性命之忧。”

又有一群官员刻意退两步,装作害怕的样子,想要引起圣上的猜忌。

可是他们不知道朱棣手上拿的是何物。

若是知道其中的缘故,想必死也不会说出这等荒唐之语。

“都给我住口。”

朱元璋看到朝堂之上乌烟瘴气,不由怒喝道:“此乃马皇后赐的金剪,你们将它比作凶器?利器?半把剪刀就吓破了你们的胆子,胆小如鼠么!”

没错,朱棣手上的半把金剪子,正是马皇后亲自求得,赏赐下去的。

还在庙里让一百位僧人祈福过的。

看到金剪子,朱元璋不由睹物思情。

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妹子,马大脚和善面容

当初徐妙云生大女儿朱凝云的时候,正在应天府,那时候马皇后还活着。

朱凝云是早产儿,命悬一线。

宫中所有御医都说她活不下去。

那时候的马皇后心疼无比,便去庙里让高僧求破解之法。

高僧指点说需要一把剪子,剪断命运的纠葛,重新开始人生。

于是,马皇后亲自差人,打造了这把金剪子。

请求数百位高僧祈福,随后赐给了永安郡主朱凝云。

这,就是朱棣手中金剪子的来历。

可以见的,永安郡主在马皇后心目中的地位。

就连永安郡主的“永安”二字,都是圣上亲自赐下的。

随着话音落下,

这些官员顿时歇了菜。

这竟然是马皇后亲手打造,亲手赐下的金剪子

难怪圣上如此动怒他们这是犯了大忌。

想到这,这些人无不面如猪肝色,若是他们支持的朱允熥没有成为储君,怕是要丢掉性命了。

随后,他们又反应过来,这是中计了。

朱棣设好了圈套让他们往圈套里面跳。

燕王朱棣真是阴险狡诈之徒!

他拿出金剪子,并不说明此物的来历。

而是避而不谈,等待他们出口指责,指责马皇后的东西,而冲撞圣上

果不其然,朱元璋的脸色十分不好看,他看向朱棣,不悦道:“朱棣,马皇后赐给凝云的金剪子,怎么在你的身上,又怎么只有半把剪子?究竟是怎么回事!”

闻言,大家都看向朱棣,看他作何解释。

朱棣手中,的的确确是只有半把剪刀。

他究竟要干什么?

拿出这半把剪子究竟有何用意?

“这便是我要跟大家说的话。”

朱棣垂下手,将金剪子放在胸前,面露悲痛之色,道:

“大家都知道,永安郡主三年前因为一场大火,失去了容颜,从此抑郁寡欢,闭门不见人,整日将自己锁在房屋之中,与幽暗为伴。”

听到这些,朱元璋心中隐隐有些难受。

因为马皇后生前,就是极为喜欢朱凝云的。

若是马皇后的在天之灵,知道凝云这孩子有此劫难,该如何伤心

朱元璋心中难受,这真中朱棣的下怀。

知道蓝玉的针对后,朱棣思虑了很久的策略。

若是这次没有应对得当,后面对争储的计划,十分不利。

他辗转反侧,连续思绪了几天几夜,终于想到了一个方法,就是打感情牌来应对。

如今,父皇身边没了母妃,又没了太子。

朱棣知道,此刻正是父皇感情最脆弱的时候。

这时候打感情牌,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此时,朱棣接着开口道:

“儿臣虽贵为藩王,但也是人,人心,肉长!看到女儿日渐消瘦,不吃不喝,本王心如刀绞,夜不能寐,心中的煎熬有谁能懂呢?”

朱棣说到这,朱元璋又有一种感同身受的感觉。

他刚死了儿子,没日没夜睡不好觉,心如刀绞,心中无比煎熬,但也要咬着牙继续面对。

“这金剪子,原本是母后,送给永安郡主的。”

朱棣面色悲痛无比,道:

“可本王的闺女永安郡主,遭此一难,那种感觉,你们懂么,你们不懂!她害怕被人看见,心中脆弱,哪怕是旁人说话,都能将她吓得哆嗦,本王煎熬,她更加煎熬。”

“本王的闺女虽然贵为郡主,可她也是人,只是普通的女子,一个女子却要承受如此大的痛苦,其中的痛楚,谁能懂!她生不如死”

说着,朱棣拿出手中的剪刀,道:“永安郡主其实在两年前,就已经不打算活下去了”

此刻,大殿已经变得格外安静。

连朱元璋的心情,都被孙女的遭遇给揪着心。

那是自己的亲孙女!

朱元璋儿子多,女儿也多,但印象中深刻的人却不多。

而朱凝云就是其中之一。

朱凝云小时候就见过朱元璋,而许多公主那时都还未出生。

她几岁的时候,也在大学堂和一众小皇子启蒙。

因为徐达的关系,朱元璋很是喜欢这个丫头,马皇后更加喜欢读书的女子。

“凝云郡主多次想要了断轻生,本王既不敢派人太过接近她,又怕她自我了断,本王太痛苦了,将她屋内的所有利器都收走了,一直派人暗中盯梢。”

“她最后一次寻死见,也是铁了心,彻底绝望,用的便是这剪子,被本王的儿子朱高煦发现后,抢夺,摔在了地上,摔成两半。”

“她将地上的半把剪子抢了起来,抵在自己的脖子上,准备离开这个世上,可朱凝云是十分孝顺的孩子,她希望死前,见父母最后一面再走!”

朱棣说到这,已经是泪流满面。

这些都是真的,朱棣本不想说,可现在如果不说,以后总会有人拿李逍的事情说事。

索性就在这里说出来。

若不是李逍的出现,可能这件事情,就永远尘封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不会有任何人知晓。

“这半把剪刀,就是本王前去见女儿的时候,捡起来的。”

朱棣抹了抹眼泪,悲痛道:“儿臣不忍心女儿离去,拿着剪刀抵住自己的胸口,告诉闺女,如果她要用那把剪刀离开,那本王,也要用这把剪刀刺入自己的胸膛。”

“儿臣知道,凝云这孩子孝顺啊,她不忍心,只有这样威胁她,才能让她放弃轻生,安心的活下去。”

朱棣将半把剪刀放入贴身衣物之中,道:“从此以后,儿臣无论何时,这半把剪子都会随身携带,就是这个缘故!!”

朱棣是讲了一个十分感人的故事。

在场不少官员已经落泪了。

特别是朱棣阵营这边的官员,有几人已经泣不成声。

朱元璋也动容了,感叹道:“哎,活下来就好,活下来就好如今,这孩子,也算找到自己的归宿了”

“父皇!”

朱棣激动拱手:“没错,正如父皇所说,凝云真的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凝云这孩子,经过我的威胁后,没有再寻死见了,可活得并不不快乐,直到遇见本王的好女婿李逍。”

“父皇,你知道么,如今的凝云已经变了一个人,脸上永远洋溢着笑容,她的生活添了色彩,彻底变了,看到她的样子,儿臣心中不知道有多高兴,因此对李逍也就溺爱了一些。”

闻言,朱元璋的脸上肉眼可见的露出笑容,道:“如此好啊,这就是你允许李逍开府的缘故是吗?”

朱元璋早就知道这件事情,也的确不悦。

可听了这个故事之后,他已经改变了想法。

“并非如此。”

朱棣摇头道:“儿臣也并未允许,是朱凝云这丫头,想让自己活得更像一个普通的女子,主动提出,李逍也并未答应,是闺女凝云硬要如此。虽然不符合规矩,儿臣也无可奈何,怕伤了女儿脆弱敏感的神经。”

原来是孙女自己的主意朱元璋满意的点了点头:

“既然如此,朕不再追究李逍作为仪宾开府的事情,此事不再提。以后也决不允许其他人提及!”

“谢父皇。”

朱棣拱手。

就如此,这件事情,就轻松的被朱棣给化解了。

场上顿时不少官员小声议论道:

“永安郡主的故事,真让人感伤,还好出现了一个好女婿李逍”

“燕王重情重义,为了一个女儿,将剪子抵在胸口,如此重情重义之人,居然被人随意抹黑,真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咱可是听说了,那李逍一是个好心肠,前段时间上交朝廷的雪花白盐之法,工部已经开始使用,马上就要问世,你说这药造福多少百姓,竟然被人污蔑成造反,太可笑了”

这些朱棣阵营的官员,自然是想要将这小声议论的声音,传到朱元璋耳朵里。

这一局,朱棣完胜。

有官员见落了下风,立马开始找其他由头做文章:“圣上,一码归一码,可那仪宾李逍用军粮赈灾,还指挥燕军亲卫,这等僭越之举”

“住口!”

朱元璋一拍龙椅,道:“没听清楚朕说的话么,不要再提及李逍之事,李逍曾用雪花白盐使得北平开中法,粮仓满载,你们做得到吗!他敢如此做,定然是有他的理由,按照你的意思是赈灾也有错?”

闻言,那几个官员吓得一瘫软,支支吾吾。

朱元璋接着说道:“我就问你们,你们在各县,有见到被百姓成为青天大老爷的知县吗!据朕所知,李逍上任几日,断案无数,就被当地百姓称呼为青天大老爷,你们这些人扪心自问,谁能做到!”

朱元璋是真的气了,他平日里最不喜欢的就是官员贪墨,拉帮结派。

可无论是何朝代,都不能避免。

但李逍几日就能被称为青天大老爷,那就是本事,是百姓认出来的!

虽然他不认可李逍成立舍区的做法对。

但李逍的的确确是为百姓办事,他的初衷就是百姓。

朱元璋恨不得天下都是这样的官员,那就再也没有压榨百姓的现象存在!

那几名言官,还有几个侍郎被朱元璋怼的无以自容。

而这时候,宗人府的官员也来到大殿,

“说,李逍的祖上是何等人。”

朱元璋吩咐道。

宗人府的的官员,拿着案卷,说道:

“回圣上,李逍祖上十八代都已查清,都是普通农户,祖上再往上十九代,其实并不姓李,而是姓居,因为这一代先人因为是入赘,便改为了李姓。”

在古代,翻你祖上十八代族谱不是开玩笑的,是真的能翻出来。

各地村庄都有宗族,是有族谱的。

此言一出。

那些官员只感觉天旋地转。

这李逍祖上第十九代竟然是个赘婿,原本姓居,这都没法编排了,妥妥的被打脸。

“原本姓居赘婿,也就是说你们这些人是肆意抹黑。”

朱元璋脸色一冷,吩咐道:“来人,将这些人拉出去,杖责二十!”

朱元璋顿了顿,道:“户部尚书赵勉任办事不力革职待处,户部左侍郎夏原吉暂任户部尚书一职,主持各地赈灾。”

很快,

蓝玉阵营的那些官员被纷纷拉了出去,仗责!

外面传来哇哇大叫的声音。

户部尚书的位置,从蓝玉的人,变成了朱棣的人。

这对蓝玉那边阵营的稳固性,是非常有震慑性的。

毕竟大部分官员站队,也是见风使舵,墙头草两边倒的那种。

其实今天早朝,还能继续深挖下去。

因为朱棣手上准备的料还不少,还握着蓝玉在江南之地拥有三十二万亩田地的事情。

各地灾民四起,蓝玉却富得流油,粮仓都满溢了出来。

这绝对能痛击蓝玉一波。

不过,凡事过犹不及。

朱棣察言观色,发现朱元璋已经不想继续,神色有变,也就没让手下的人继续上奏。

毕竟今天,自己已经胜了一局。

在父皇的心中,留下了家庭和睦,爱戴子民的好印象。

就连李逍成为青天老爷的事情,也被父皇知晓。

这倒是意外之外,真是极好,女婿真是帮了本王许多大忙啊!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太监环顾四周,发现文武百官表情各异,没人说话。

便高呼:“退朝。”

所有人纷纷退了下去。

朱棣心情极好,不过表面却是不动神色,朝着朱元璋拱了拱手,退了下去。

能很明显的看到,今天的早朝,许多官员都撕破了脸。

出了奉天殿后,不少官员相互甩脸色,还有人盯了对方一眼,当面唾弃一口,呸!

可以看到,大部分官员也并非十分有素质,下了朝也是会骂娘的。

这次涉及储君之争,没有官员能够幸免。

未来的局势在动荡,在变!

一个不留意,就被会大浪淘沙,沉没海底

出了奉天殿,朱元璋朝着养心殿走去。

自朱标走后,他的心情一直不算太好。

不过今日倒是好上了一些。

听到了孙女的事情令人惊喜,另外就是这个为见过面的孙女婿李逍。

朱元璋倒是对他诞生了不少兴趣,想着有机会能见见面。

另外对朱棣的好感又多了一分。

家和万事兴,如今朱棣算得上家庭十分美满,妻子和子女都非常不错,加上朱棣本身的能力就不错。

“哎,只可惜朱棣是老四,他若是老二,我也不会如此难以抉择”

朱元璋心中这般想着,大步朝着养心殿走去。

很快,他便在养心殿外。

见到了那位曾经一起奋斗的老友汤和。

信国公汤和在洪武二十二年,就告老还乡,回了凤阳,每日在老家菜园子种菜、钓鱼。

但近些时日,因为储君的事情,以防兵变,朱元璋将他重新召集入京。

打算让他掌管皇宫护卫工作,这个汤和是值得朱元璋信任的。

今天让汤和过来,就是叙叙旧。

另外朱元璋在储君的事情上摇摆不定,也想问问这个跟自己走过几十年风雨的老兄弟。

“老兄弟,这么远将你从凤阳老家招来,不会怪咱吧。”

朱元璋哈哈笑着,走了过去。

“臣汤和,参见圣上。”

说着汤和此刻满脸皱纹,连头发都花白了,穿着普通百姓穿的布衣,举着拐杖,迈着略显不便的身子,正要跪下。

“老兄弟,咱就不要搞这套。”

朱元璋立马前去,将汤和扶了起来。

当他看到汤和的面容后,朱元璋心中一惊,眼前曾经一起的兄弟,现在如同枯槁的老头。

朱元璋痛心道:“老兄弟几年不见,你怎老了这么多”

汤和笑着看向朱元璋,掰了掰手指,道:“陛下,臣今年六十七啦,岁月不饶人,老啦,咱不是当年的年轻小伙子啦,得服老。”

只比汤和小两岁,朱元璋无奈一笑,摇头道:“是啊,咱们都老了,咱今年也六十五了。”

“来人,看座!”

“老啦。”

朱元璋笑着摇摇头,负手朝着殿外太阳大的地方走去,汤和跟随其后。

太监搬来了两把椅子,一把大躺椅,一把小凳子。

见状,朱元璋不悦道:“给信国公坐这么小的椅子吗?不长眼睛?”

太监吓一大跳,立马给汤和换上了一把跟朱元璋一样大的木制靠椅。

汤和略选慌乱,道:“这折煞臣了,臣惶恐。”

朱元璋没好气道:“什么惶恐不惶恐的,今日喊你来,没有君臣之分,咱们就当两个老家伙,坐在一起叙叙旧,叙叙往事。”

“好、好、好,今日没有君臣之分,都听大哥的。”

汤和咧嘴一笑,满脸的皱纹皱在一起,加上沧桑的头发,十分显老,他用拐杖撑着身子,缓缓坐在了椅子上。

两人靠在靠椅上,晒着太阳,说起了小时候的往事。

汤和出生在濠州的凤阳县,他和朱元璋一样,都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不只是同乡,而且还是一条街上长大的。

因此两人的感情一直非常深厚。

汤和的存在,对朱元璋的意义可谓不大。

说起来,汤和还是朱元璋走上皇帝道路的引路人。

还是元朝的时候,在起义军擢升千户后的汤和,也需要招兵买马,于是他写信给了儿时的伙伴朱元璋邀请他来加入义军!

朱元璋应约而来,投奔了郭子兴的红巾军,这才有了后面发生的事情,朱元璋一步步走上了帝王之路。

但汤和是个“人间清醒”的人,这件事情,自朱元璋开始耀眼的时候,他是绝不提一句的。

现在是洪武二十五年,当年开国受封公、爵、伯中,还能蹦跶的有几个?

汤和能活到现在,还受朱元璋的信任,可以见的他有多明白、多了解朱元璋。

和卫国公邓愈不一样,他早早就卸下了军中要务,又找机会告老还乡,回到家乡又安分守己,每日跟农民一样,种田,钓鱼,悠哉乐哉。

活到这个岁数,已经活通透,活明白了。

什么权势,富贵,都没有舒舒服服的过日子来得好。

待闲聊一阵,朱元璋突然叹气道:“哎,老兄弟,你说咱是不是做了什么错事,老天如此惩罚咱,如今,连标儿都离咱而去”

“圣上节哀啊。”

汤和道:“圣上绝无错失,推翻暴元,建立大明,功绩千古,你的功绩将千古流传。这世上就没神,也没有老天,也就谈不上命运之谈,何来惩罚二字。可世事难料,朱标之事真是令人痛心啊,臣惋惜之,大哥也要以身体为重,切莫伤身,这天下还需要您呢”

“没错,咱就不信什么鬼神邪说。”

朱元璋看向天空,哈哈一笑,道:“就算有,咱的功绩也及得上秦皇汉武,老天也不能评判咱!”

说着,朱元璋看向汤和,“老兄弟啊,你倒是享福了,天天在老家钓钓鱼,种种田,悠哉乐哉,逍遥自在,留我这个老头子,一个人忙碌,说吧,有没有打算来帮帮咱?”

不容汤和拒绝,朱元璋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就这样,你来皇宫陪咱,这皇宫禁卫就交给你。”

“我帮大哥”

汤和露出苦笑的神色,站了起来,道:“大哥啊,您真是说笑了,我是想帮大哥啊,可心有余而力不足,我这身子骨,站久了都需要人搀扶啊”

当汤和举着拐杖站起来,朱元璋也看出来,这绝不是假的,道:“老兄弟,看来你是真老了,人啊不能闲,你看你一闲老得更快,咱就不勉强你了,陪咱走走。”

“大哥,那我这个老兄弟就陪你走走,这皇宫啊,许久没来,也有些想念了。”

汤和乘着拐杖,步履阑珊的跟在朱元璋的身后。

两人一前一后,在这宫中闲逛。

“老兄弟,你说朱允熥如何?”

走路间,朱元璋冷不丁的冒出一句。

“朱允熥那小子好啊,咱十年前还见过一面呢,透着机灵。这些年咱在家里种田,跟那书生一样,两耳不闻窗外事,现在应该长大了吧?”

汤和知道朱元璋的意思,可他不会乱说。

只是说十年前见过一面,装傻充愣,还反问一句朱允熥人如何

“朱允熥那小子小时候是挺机灵,现在长大,反而不讨人喜欢。”

朱元璋摇了摇头,又问道:“咱家老四你应该心里清楚吧,老四你觉得怎么样?”

“朱棣啊,朱棣好啊!人打仗厉害,踏实沉稳,也是咱这帮老兄弟看着长大的,不错!我可听说在北平名声很好,其他的老兄弟我也不太清楚。”

汤和打着马虎眼。

朱元璋并不打算放过他,而是问道:“你觉得老四当皇帝如何?”

汤和心中一惊,故作慌乱道:“大哥,你知道我这些年,身子骨不太行,守着那一亩三分地没怎么出去,这等大事,咱这个老家伙可不敢胡乱评断,坏了老大哥的正事。”

“你这个老家伙,现在跟泥鳅一样,滑不溜秋的。”

朱元璋没好气道:“咱不是没人问了嘛,让你给咱点意见,竟说一些糊弄话。”

汤和诚惶诚恐道:“陛下,臣句句属实,可不敢乱说。”

朱元璋道:“可咱老了啊,这帝国可不能没有接班人。”

汤和正色道:“陛下,臣觉得陛下老当益壮,不如索性再多观察观察?”

这算是给出了一个意见了。

朱元璋想了想,觉得有些道理,“老兄弟说的也有道理,咱感觉这身子骨还能动,还能折腾,多观察一下也是可以。”

说完,朱元璋就陷入了沉思,汤和的话倒是提醒了自己。

朱棣虽然好,可自己身子骨还能动呢。

退一步说将储君之位交给朱棣,还真点不太放心,也会坏了规矩。

若是朱允熥呢给自己一点时间,并非不能培养一番。

算了,此事还需再多琢磨琢磨,好事多磨。

就如此,朱元璋一边想问题,脚步越来越慢,而汤和也不敢打扰,放轻脚步不发出声音来。

两人不知不觉,就走到一处偏僻宫殿阴凉之处。

这里平日里很少有人过来,朱元璋平日里更不会走到这里,加上此处视线被宫殿转角,容易遮挡。

这里成了侍卫们、宫女们偶尔换班,如厕的时机,过来偷懒,摸鱼的好去处。

侍卫们也是人啊,一天站到晚,也累。

也需要休息休息。

这摸鱼的地方,这些人都是心照不宣的保密。

此时,两名如完厕后的士兵,过来偷懒摸鱼,坐在墙角正在专心致志的看着一张大纸张,十分专注。

加上朱元璋和汤和两人的脚步比较轻。

他们并没有发现,皇帝已经走到他们身边来了。

其中一个人感觉不对,抬头一看,呆了,摸鱼被圣上发现,吓得魂不守舍

这名卫兵立马就用手肘子,推了推旁边的同僚。

“别闹,看的正有意思呢。”

那士兵目不转睛,头都不抬的回道。

随后,那卫兵又用肘子推了推。

“你干嘛啊圣上”

这名士兵不耐烦的转头,正要骂人,然后就看到朱元璋和一个白发老头站在一起,正盯着他们。

呆了,彻底呆了,圣上怎么会来这个地方啊死定了

“圣上恕罪!”

两人立马起身跪在地上。

朱元璋最痛恨这种偷奸耍滑之人,骂道:“你们二人,就这样当值的?”

两人吓得瑟瑟发抖。

不过朱元璋今日心情还算不错,加上汤和就在一旁,他也没有过重责罚,道:“停两月俸禄,再有下次,朕不轻饶。”

“谢圣上。”

两个士兵像是活过来了,还好只是罚两个月俸禄

说完,两人就要开溜。

“慢着。”

朱元璋伸出手来,“方才你们看什么,给朕拿来瞧瞧。”

“是。”

士兵将报纸送到了朱元璋的手上。

朱元璋拿起一看,是一张比书籍大许多,类似邸报的纸张,上面印刷了许多字迹。

“大明月报,今日武侠版,第一刊?”

朱元璋摸了摸报纸的纸张,发现纸张质感极好,特别白,上面的印墨也清晰可见。

他看向那名侍卫问道:“这玩意叫什么,你从哪里来的?”

侍卫颤颤巍巍回道:“这叫报纸,上面写的是话本,我北平一个远方朋友知道我喜欢看话本,刚好有人顺路来京城,便差人给我带了一份。”

朱元璋大致扫了一眼,的确是市面上百姓所看的话本,问道:“这一张报纸,几个钱?”

侍卫回道:“二文。”

“怎么可能?”

朱元璋和汤和都有些吃惊。

这样极好的纸张和印刷还印有话本故事,只卖两文?

“回圣上,这报纸上面有售价。”侍卫道。

朱元璋看了一眼,果然在报纸的上方看到小字。

写着:大明统一售价二文。

“行了,滚吧。”

朱元璋挥了挥手,那两个侍卫立马就跑了,跑的贼快。

“怎这么便宜,能赚钱么?”

随后,朱元璋一边嘀咕,一边就地找了个台阶坐了下来。

汤和也坐在了朱元璋的旁边,不过很自觉的低了一个台阶。

“陛下,这报纸售价真是便宜啊,二文,普通百姓能随意买,看完之后,还有其他用处,比如可以在上面练字。看来臣老了,还是第一次见这新鲜玩意。”汤和在一旁笑道。

“咱也是第一次见啊。刚才他说是北平”

朱元璋突然想到殿上有官员说的话,笑道:“这个应当就是咱的孙女婿李逍弄得报社,以工代赈,让一批荒民去这报社讨生计。有点意思,应该做的就是这玩意。”

“圣上还有这样的孙女婿,臣倒是第一次听说”汤和道。

“反正闲来无事,看看这民间的话本,看看百姓们平日里都是如何打发时间。”

朱元璋楠楠道,随后展开报纸开始观看。

汤和也在一旁,凑了脑袋过来瞅着看。

其实,明朝的话本,也就是在明间已经非常盛行了,不过大多是用的文言文。

少部分是白话文,清朝的时候白话文才开始渐渐多了起来。

“这应该是给百姓看的,里面的话比较偏向我们平日里说话,通俗易懂。”

汤和发表了一下自己的意见。

朱元璋点头,“应当如此,这李逍的想法是想将话本卖给百姓打发时间,这个想法不错”

两人目光看去。

《天龙八部》第一回,青衫磊落险峰行:

青光闪动,一柄青钢剑倏地刺出,指向在年汉子左肩,使剑少年不等招用老,腕抖剑斜

第一句话,立马就吸引了两人的目光。

开始十分认真的往下看。

随后又发现有神奇的武功,能飞檐走壁,内力真气?

这又被吸引目光。

很快,时间滴滴答答过去

不知不觉,朱元璋和汤和,竟然看得入了迷。

看到后面,听钟灵对段誉说,不要说姓段,也不要说你爹爹会一阳指,随后段誉答应,转身去找钟灵父母救人。

朱元璋略感奇怪,为什么不能说?

接着,他准备接着看,却发现没了?

随后仔细找了找,只在下面找到一行小字: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难受,太难受了。

朱元璋被断章。

心里就跟有个苍蝇一样嗡嗡嗡的吵闹,他很想知道下面倒地发生了什么,却看不到。

“没了?”汤和也有点意犹未尽。

“这不是一个完整的话本故事。”

朱元璋皱眉啐道:“这个李逍心思真多,是想吊着咱的胃口,好买下一张报纸。”

“陛下,这里还有一段字。”汤和指了指。

朱元璋看了过去。

上面写着:

北平李氏布庄,实惠百姓。

绢布一匹,售价三十文;

绸缎一匹,售价一百文至二百文。

我们承诺,本布庄大明最便宜,假一赔三。

只限百姓购买,限购一匹。

先到先得,火爆销售中。

朱元璋:“?????”

看完后,

朱元璋和汤和都是一脸懵逼,这是什么情况?

[ps1:最近小作者感受到了大家的热情,感谢大家的推荐票、月票和打赏,你们都是作者的衣食父母,作者在这里你们三鞠躬。

你们的支持,就是我的动力,希望大家多多追更,作者动力十足。]

[ps2:说一下更新,作者每天爆更中,每日最少一万二,看状态状态好一万五!

“每天凌晨会更新一章,中午十二点左右更新一张。”

然后下午就真的看状态了,能多更就多更,作者张开眼就在码字,闭上眼就在思考剧情,除了睡觉就是在写这本书,一天接近12个小时。希望大家多多追更,不要养书哦]

(本章完)

最新小说: 穿越从箭术开始修行 房间里的二人世界原声 武侠之气运掠夺 饿了吗本王这就喂饱你 叩问仙道 一夕得道 去家里处罚室处刑 父亲有力挺送女儿的话 皇族训诫师的日常管教 修仙落寞时代,我见证红尘万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