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杜鹃和安树根对视一眼,“就没有独门独户么?”
“有。但应该没有人会出租,即使出租我们也租不起。”杨雪晴扫一眼自己家,“像我们家,看着还比较宽敞,是因为我家人口少。”
杨雪晴扬扬下巴,“对面那户人家和我们家的格局是一样的,大小也一样,但住了十多口人。”
安树根哆嗦,“十多口人?”
杨雪晴点点头,“嗯。父母养大了儿子,然后养孙子,三代同堂。”
有些时候,四代同堂并不是一句幸福的话。
一间房用木板隔成小隔间,躺下就能听到彼此的呼吸。
所以,郭杜鹃和安树根想要租住独门独户的房子几乎是不可能,像杨雪晴家这样的两房也不容易。
从接到安荔浓的信,杨许晴就在附近帮郭杜鹃和安树根找房子,但一直没有。不是没有遇到合适的,是根本就没有空房子。
安荔浓也没想到现在住房这么紧张,“郊区会不会好一些?”现在这个时候京市的郊区,也是农村。
只要是农村,差别就不会太大。
农村的房子,她或许可能买得起?
杨雪晴却摇摇头,“上下班不方便。”在城里上班的人,不是住集体宿舍就是尽量租一间小房子,确保在城里能有个落脚的地方。
否则,平时下雨或者冬天下雪的时候怎么办?
即使能克服刮风下雨,也还有路程的问题。
“如果在郊区租房,肯定就要买单车上下班。”否则,时间上根本就安排不过来。如果一不小心吃到了,还要扣工资扣奖金。
安荔浓点点头,单车肯定要买的,郭杜鹃来京市的主要任务可不是在供销社卖酒,而是把清河酒推销给更多的工厂,让更多人认识清河酒。
这,就不能没有单车。
没有单车,只靠一双脚能干什么?画地为牢?
所以,单车是必须买的,是跑业务的必备品。毕竟,人靠衣装,出门在外肯定是要装逼一把的。
“就租住在郊区,郊区的房租应该会更便宜。”安荔浓瞬间就决定了。“而且,你们的户口在石河村,肯定不能领街道粮食,需要买。”
而买需要票和钱。
在郊区的话,不仅不需要票还便宜。
“这样的话,住在郊区的确会更好一些。”
郭杜鹃和安树根也觉得郊区更好,城里人太可怕了,他们乡下人就住乡下地方吧。
安荔浓却突然的有了另外的想法,“我想看看郊区有没有人卖房子?”
瞬间寂静。
杨雪晴没想到女儿不过是回石河村两年而已,竟然就变得财大气粗了,小小年纪竟然想要买房了。
他们工作了大半辈子也不一定敢说自己能买房。
不对,应该说他们从来就没有想过要买房。农村人,想要房子自己建,是大是小看自己本事;城里人,工作单位会分配房子。
买?
没想过。
大家目瞪口呆的看着安荔浓,真的太意外,太震惊了。
虽然是灵光一闪,但安荔浓还是觉得要买个房子才好。在郊区买一间破房子,不仅能方便郭杜鹃和安树根生活,以后还能升值。
宋青城目光复杂的看着这个继女,“如果有钱,买肯定比租好。”租在别人家,总会有不方便的时候。
买下房子,可能还被分到一块自留地,能种点小菜自给自足。
“就不知道户口能不能转过来。”
虽然都是乡下,都是农村,但一个是偏远小山村,一个是京市郊区,不一样。
郭杜鹃和安树根同时摇摇头,“不转户口。”他们又不是傻子。把户口转来京市,虽然听着好听,但没有什么实际的好处。
但在石河村的话,却能拿分红。
清河酒坊的分红,酸菜做饭的分红,果园的分红,还有正在准备的果脯作坊的分红,一样一样加起来就是个不小的数目。
他们傻了才把户口转出来。
不过,买房的话?好像的确比租房好。
郭杜鹃和安树根同时看向安荔浓,“真的买吗?”好像不太真实。
安荔浓一锤定音,“买。”
“不过,是以我个人的名义买,然后租给你们。如果你们手里有钱的话,我建议你们也在郊区买一件。”
“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在京市的郊区买房,不亏。”
郭杜鹃嘴角抽抽,她手里没有钱。
安树根摇摇头,他也没有钱。
长这么大,安树根手里就没有超过五元钱积蓄。
以前,所有的工分都集中在家庭,而每年底结算工分的时候,他父亲就代表全家人一起领取粮食和钱,然后没有然后了。
就像他妈说的,有吃的穿的,还要什么钱?
所以,一般情况下,安树根手里都没有钱。
家里干活的人少,吃饭的人多,而且因为要给几个成年的儿子娶妻,还欠了不少债务。所以,即使安树根想要存私房也没有机会。
“小荔枝,你有钱?”杨雪晴怀疑。即使是安国邦也不能随口说出要买房的话来,更不要说一个十多岁的小姑娘。
安荔浓算了下手里的积蓄,“有。”即使不够,她也能想办法赚钱。
“你哪来这么多钱?”杨雪晴眼神锐利的盯着安荔浓的眼睛,“不要撒谎。”
安荔浓撇撇嘴,“我从不撒谎。”
至于曾经说过的谎言?
早就随风飘远了。
杨雪晴还想说什么,被宋青城按住了手背,“有钱就好。如果不够,我们也能借给你一些。”宋青城以为安荔浓手里的钱是安国邦给的。
而安国邦是村长,好歹也是个领导。
领导赚钱,难吗?
应该不算难吧?
宋青城对比了一下工厂里的领导,然后肯定,不难。
宋青城已经在心里肯定安国邦以权谋私了。不过,这些和他没有太大的关系,安荔浓只是他的继女而已,互相尊重就好。
宋青城一直都知道安荔浓是个好孩子,但没有男人愿意照顾老婆和别人的孩子。所以,在岳父岳母相继去世后,宋青城并没有提出要接安荔浓回宋家一起生活。因为宋青城知道自己做不到一视同仁。
宋青城兄弟姐妹好几个,他排在中间,不上不下,更因为老实憨厚不会讨好父母而被冷落,透明化。
看父母看重大哥,疼爱幼子,宋青城心里没有半点想法?
不可能的。
再老实的人也会妒忌。
虽然说手心手背都是肉,但明显手背的肉没有手心的多,人总是偏心的。在安荔浓和自己儿子之间,宋青城肯定更宠爱自己的儿子。
思来想去。
以己度人。
宋青城最后还是没有提出让安荔浓一起生活。
一是,家里生活的确不太好,他和杨雪晴的工资养两个儿子刚刚好,再多一个女儿,肯定会有不同。二是,宋青城怕自己对安荔浓不好,一边宠儿子一边刻薄继女,最后家庭不和。而孩子都是跟着父母学习的,宋青城也怕两个儿子会跟着歪了心思。三是,以安荔浓的年纪,过几年要么进工厂要么下乡
最后,安荔浓回了石河村。
宋青城心里既觉得松了一口气,又觉得自己有些卑劣,最后化作沉默。
不够,听说安荔浓跟着亲爸在石河村过得很好,宋青城还是欣慰、高兴的。安荔浓过得好,对大石小石兄弟两也是有好处的。
“明天,我回家一趟让我妈我哥他们帮忙问问,看看哪里有便宜的房子出手。”要论消息灵通,肯定不是杨雪晴这种天天忙着上班的人,而是婆婆一类。
不用上班,每天买菜照顾孩子,然后就是一边糊火柴盒一边聊八卦。谁家有点什么消息,一清二楚。
杨雪晴点点头,“带块腊肉回去,再带一些红豆、菜干。”
对于婆婆和妯娌们,杨雪晴大部分时候都是面子情,想要多热情是不可能的。毕竟,谁都要先照顾自己的小家,有什么好东西第一时间就是孩子,然后才是自己。至于已经分家过的婆婆和妯娌们?
也就过年过节走过礼数。
虽然宋婆婆不是找事的人,但当初也的确阻挠过杨雪晴和宋青城的婚事。其实,换个立场想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杨雪晴二婚,还有个女儿。
作为一个母亲,宋婆婆只是觉得自己儿子值得更好的,能找到更好的。在杨雪晴和宋青城结婚后,宋婆婆并没有插手他们的小家庭,可见也是明事理的。所以,杨雪晴也不介意时不时的给公公婆婆送点吃的。
宋青城一边吃饭一边点头,“好。”家里的事情都是杨雪晴做主,宋青城习惯了听她安排。
突然,外面传来一阵阵吵闹声,让正在‘热闹吃饭,热情好客’的杨雪晴一家顿时皱起眉头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