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后。魏越携三千健勇入营。如愿拜为校尉。
三千健勇,多八尺长人。高鼻深目,面貌雄异,当为四裔。吕布甚喜,这便问道:“种出何处”
魏越如实作答:“回禀将军,我等皆是陆浑人。”
“可是弘农陆浑县。”吕布亦知。
“正是。”魏越答曰。
陆浑,古地名。原在甘肃敦煌一带。春秋时,秦晋二国使居其国,“允姓之戎”迁居伊川,以陆浑名之。汉置县,属弘农郡。史记匈奴列传:“於是戎狄或居於陆浑,东至於卫,侵盗暴虐中国。”注曰:“允姓之戎居陆浑,在秦晋之间。二国诱而徙之伊川,遂从戎号,今陆浑县是也。”
可见,今之陆浑人,乃春秋“陆浑戎”。春秋时,有戎人之国,名“陆浑国”。陆浑戎,或属姜戎一支,乃炎帝苗裔。周襄王十四年,由敦煌迁至洛阳伊川。周景王二十年为晋国所灭。亡国后,陆浑遗民,多以故国为姓,称陆、鲁、路、卢、芦等。两汉四百年,向化通婚,陆浑风俗已与汉人无异。
魏越弓马娴熟,堪称健将。
吕布麾下,遂有六健将:成廉、宋宪、侯成、郝萌、曹性、魏越。
自吕布携五健将南下至今。已聚拢车骑营士,万五之数。五千秦胡铁骑,三千并州兵骑,三千三河骑士,三千陆浑健勇。另有虎狼亲卫千员,乃吕布亲自甄选。
戍守甄都,足矣。
三千健勇入列,兵甲战马,皆需制备。吕布遂上表,求武库调拨。
如宋宪先前叫屈。吕布虽位高。然论实权,尚不如丁原,更难比曹操。
究其原因。无地盘蓄养兵马。或亦是朝廷刻意为之。饱虎饥鹰。吕布为人如何,王允必心知肚明。适时喂食,断不可饱食。
甄都武库,乃洛阳武库,陆续迁出。所存,皆是历代楼桑兵甲。王允大笔一挥,取兵甲三千,为车骑营披装。
吕布大喜笑纳。只可惜军中缺马。更加战马昂贵。王允亦有心无力。话说,自先帝于西园置騄骥厩丞,领受郡国调马。天下良马,多入西园。后为何后武装西园卫。今西园卫已成函园卫。西园更被付之一炬,甄都自也无马。
“戎者,凶也”,多“披发左衽”。陆浑戎,本就长于马背。弓马娴熟,自不必说。三千健勇,一人双马,需六千良驹。今战马昂贵。一匹作价十万,乃至百万钱。六千良驹,价高几何,可想而知。远非甄都能够承受。不得已,先充作步卒。再徐徐图之。
至此,营中缺马,便成吕布心头之患。
世之良马,皆在西域北疆。天下神驹,多出蓟王家马。洛阳上林、广成等苑,所饲宫廷良马。多被何进、董卓等人,瓜分殆尽。余下亦为百官乘驾。时至今日,无论钱、粮、人、马,亦或是机关诸器,皆出蓟国。十三州财气汇聚。蓟钞广输天下,势不可挡。
前有孙坚,中有曹操,后有刘岱。不惜倾尽所有,购买蓟国机关舰队。总价三十亿,孙坚乃讨贼所得。曹操、刘岱,皆是以一州赋税,分期购买。
先前,徐州别驾麋竺,多次往返蓟国。求贩蓟式舰队。见其心诚,蓟王已许之。徐州牧陶谦,遂立水军大营于广陵、高邮、江都,淮阴等地。广招江淮健儿,组建徐州水军。日日操练,杀声震天。飞云、盖海、游麟、翥凤,之后,当有新舰出。
甄都,太师府。
吕布前脚走,不其侯伏完后脚入。
“奉先请命,欲下江东。”王允先言。
不其侯,斟酌答曰:“许效曹孟德、丁建阳之事,立功自効耳。”
“正是此因。”王允轻轻颔首:“关东初定,民心未附。甄都非奉先不可守。君侯可有良言说之。”
“卑下,且试言之。”不其侯领命自去。
王允不欲放吕布离京,必有计较。不其侯毋需多问,奉命而为便是。话说,阳安长公主素与吕布发妻严夫人相善。内中情由,长公主当知。心念至此,伏完急回府相问。
长公主亦奇道:“严氏有孕在身,吕布岂肯远离。远赴江东,一路舟车劳苦,若至腹中胎儿不保,悔不及也。”
“王太师不欲吕布远行,公主可有良策。”伏完求问。虽是夫妻,然毕竟汉室贵女,伏完以礼相待,断不敢有失。
长公主,忽想起一事:“闻严氏欲为吕布纳妾久矣。然却佳人难觅。夫君若能觅得良配,吕布焉肯轻离。”
“长公主,言之有理。”伏完先喜后忧:“然吕布已有妻,士大夫女,必耻为下妾。如之奈何。”
不料长公主,竟有适宜之选:“那日游观,偶遇轻车将军,豫州牧丁原之女。当是良配。夫君何不代为求之。”
“丁建阳,贵为一州之牧。如何肯令女为妾。”伏完摇头叹气。
“妾闻,丁建阳为人粗略,武勇善射,出身单家,并无朋党。又曾反投关东,与天子为敌。今得王太师重用,举州相托,然心中难免惶恐。若能与吕车骑结亲,则无忧矣。”
“哦”伏完闻之一愣。细细思量,果如长公主所言。这便拜服:“长公主,真乃吾之智囊也。”
闻此言,阳安长公主,亦不禁面露得色。
事不宜迟。不其侯伏完,遂携重礼,亲自登门。时丁原已赴豫州任,留夫人治家。夫人言,兹事体大,不敢擅决。需问过夫君,再做定夺。
伏完自无异议。又遣人赴谯县说之。
果不出所料。丁原欣然应允。言,不可称妾,当呼“下妻”。下妻,谓之妾也。然一字之别,却大有不同。
不其侯伏完,请阳安长公主,代为说项。严夫人,无不应允。
稍后,伏完又告知吕布。吕布大喜下拜。
纳丁建阳之女,亦不坠吕奉先一世英名。
一来二往,吕布果不提出征江东之事。
不其侯,遂入太师府复命。
时尚书令桓典亦在。闻前后详情,抚掌笑道:“美人计成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