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魔什么的就不说了,那至少一辈子都别想更进一步了。
甚至还会跌境。
这没有什么玄乎的,会出现这种现象有两点,其一,文明觉悟本来就是真理,文字是有力量的,这十二字心法,某种程度上就是大道的一种显现。
如果你不接受这套理论还好,你既然接受了,有加入了天下为公的社会。
那么你发菩提心的时候,就必然是受到人道监测的。
你如果想骗人,这个宏愿就不会成立,就代表你撒谎,普通人可能没事,他们没有力量,人道的惩罚没那么清晰,顶多就是未来运气不好,做什么什么不顺。
那些有力量的,感受就会非常清晰。
在他们面前的瓶颈将会成为终身都无法跨越的鸿沟,对力量的掌控越来越浑噩,甚至会出现力量的失控这些现象。
这是人道的惩罚反馈。
其二。
遵循天下为公制度的人越多,形成的势也就越强,这是一种涉及本心的认可,当认可的人足够多的时候,人类的观察者权限就生效了。
这十二个字是心法,更是公约,是观察者权限下生成的奇迹。
这是一个成长型的奇迹。
这个奇迹发展到最后,会标志人类完成文明觉悟,具现化为天道,如今只是刚刚开始,可它依旧拥有非凡的力量。
敖东海知晓这些。
权益与义务不对等,那才叫做特权。
免死金牌这种东西不是说什么阶层能有的权益了,而是它本身就践踏了规则,就不是天下为公的社会里能够存在的,所以李和毫不犹豫的驳斥了。
敖东海也没有多坚持。
他虽然担忧敖观以后会犯错无法收拾,但也明白这样才是为儿子好,慈母多败儿,自己儿子那个性格,真要有了免死金牌估计才要坏事。
真以为免死就死劲作死,那就要重蹈明朝时期的覆辙了。
“既然已经达成意向,我这就让至尊会官媒发布消息,我们承认文明裁判所在昆仑洲的领导地位,并积极响应文明裁判所的号召。”
“我们至尊会将先发函质问星辰战线为何不认约定。”
“星辰战线这样直接毁约的话,对于他们的公信力打击会非常大,届时我们可以直接动手,这次陈武玄的第一师应该可以动了,星辰战线可挡不住我们的联手。”
“迟则一两个月,短则数天。”
“我们就能统合整个昆仑洲了。”
敖东海显然是觉得星辰战线打不过,所以认输的可能性更高一些,就算开打了,最后也还是要投降的,当然,这边开出的条件也会此一时彼一时。
但李和并不认为星辰战线会认输。
“他们不会投降的,因为他们投降,我不会去听他们的要求,而是他们要答应我的要求,第一个要求就是——解散图灵。”
“你说,他们会答应吗?”
这……
敖东海忽然发现,自己能够投降,还是一种幸运?好吧,星辰战线那一套已经偏离了,失去了作为人的本分。
而星辰战线显然是不可能解散图灵的,而且也解散不了。
星辰战线是图灵说了算,可不是那千千万万个成员说了算,难不成图灵自己解散自己不成?这是不可能完成的条件。
……
至尊会能够招降,星辰战线则不会。
说到底还是要打仗,但这一次李和获得攻略乌托邦的胜利,声威高涨,不说曙光军和刑徒军,就连星辰战线的远征军,其中许多人在乌托邦内的时候都曾经效力于他。
无论是兵力还是士气,李和这边的胜率都极高。
这点,魏无忌自然看出来了。
待他们逃回北昆仑洲的总部,魏无忌第一个命令就是全军动员,准备迎接大战,然后召集了参谋部开会,被动防守不是她的性格,既然敖东海已经决意投靠李和。
那么她自己来便是。
反正是要开打的,早一天不如晚一天,率先发起攻势打垮了李和的部队,这一仗的胜败才有可能扭转。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她刚刚回总部在没坐稳,李和那边的攻势就已经展开了,很显然的是,李和在拿到胜利之前就已经做了布置。
“不是李和的人,动手的是陈武玄的革命军第一师。”
“哦,现在应该叫赤焰军了。”
“陈武玄这些时日看着你方唱罢我登场,却一直按捺着不动,大家似乎都快把他给忘了,这是一个大错误。”
“在看出李和没有招降我们的心思后,陈武玄在李和进入乌托邦的时候开始就已经在筹备了、”
“如今尘埃一落定,他就发动了攻势。”
“我们好几个战略要点都被赤焰军给攻占了,接下来还有文明裁判所跟至尊会介入的话,我们打不赢。”
有心算无心。
赤焰军的攻势取得了极大进展,如同坠子一样凿穿了被昆仑洲,让星辰战线的防线变得失去意义,这么打下去,不出两周,星辰战线就要全面溃败了。
“陈武玄那个老匹夫。”
魏无忌恨得牙痒痒,但短暂的愤怒过后,她必须考虑更现实的问题。
他们要败了。
“有什么对策吗?”魏无忌向图灵询问着。
图灵深思了两秒,说道“既然守不住,那就撤吧,去神国。”
魏无忌皱眉。
他们的理念跟李和他们的文明觉悟冲突,但跟神王同样冲突,去神国那边,待遇必然不好,更何况现在的神国……
这不是四九年入吗?
图灵也是苦笑一声,说道“别看天下还分了几块,但其实就剩下两个阵营了,不是支持觉悟,就是反对觉悟。”
“正因为神国如今的境地不好,我们才要投奔他们。”
“这不是雪中送炭与否的事情,而是唇亡齿寒。”
“周瑞也并没有要神国现在就死。”
“他要助战争不断消磨神国的心气,要彻底将他们打垮,告诉这个阵营十多亿人一个道理,你们用的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那一套,是行不通的。”
魏无忌不爽道“既然是这样,还去神国?等着被放血不成?”
图灵叹了口气,说道“至少这样还能够等到转机出现,等到神王回归的时候,任侠、周瑞,他们将文明觉悟的这个阵营弄得太大了,已经没有其他的阵营存在的环境了。”
“所以我们除了支持神国,什么也做不了。”
“无非就是短痛还是选择饮鸩止渴的继续坚持下去罢了。”
地盘已经被瓜分完毕了,真被李和他们推下海,那就无处可去了,去神国好歹跟着一起承受。
别看世界上还有四大势力。
其实帝国、联盟、文明裁判所,都是一家。
…………………………………………………………
…………………………………………………………
行军打仗,讲究一个不动如山,侵略如火。
没必要的时候,陈武玄带着革命军第一师待在文明生态园,坐看星辰战线和至尊会跑马圈地,连多占下一城都欠奉。
需要的时候。
他甚至没有与李和商议,在战略机遇出现后,便果断抓住,如果一把尖刀一样直抵星辰战线的心脏,北出尼日尔河,东出尼罗河。
两支部队直接打穿星辰战线的纵深,让其在沙漠以南的地盘都岌岌可危。
要想解围,星辰战线必须在李和、敖东海出兵北上之前将两支突击的部队歼灭才行,可是这两路部队各有五千人,都是革命军第一师的正规部队,两个团的编制。
哪怕是远征军全力出动,想要在援军抵达前歼灭其中一支,也是不可能的。
因为革命军第一师还有中军未动。
陈武玄手上还有六个团,目前的战略格局之下,文明生态园根本不会受到危险,他可以倾巢而动,这与早先的两边夹攻完全不同。
这也是魏无忌和图灵如此忌惮的原因所在。
他们实在没有信心面对革命军第一师的全力进攻,何况后面还有文明裁判所和至尊会的大军,那就更不可能了。
如果说神王还在。
在星辰战线的背后是神国,神国自然会出兵帮忙,那他们自然也不需,可现在神国自身难保,他们孤立无援不说,还要看周瑞是否有闲心,会不会派偏师来攻。
如此情况之下,星辰战线必须先放弃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地盘,避免战事焦灼陷进去。
而这一退,还能再退吗?
再退就去海里了,失去纵深,又打不过,李和还不接受投降,星辰战线能怎么办?哪怕明知道去神国是个坑,那也得去啊。
所以。
在攻略乌托邦后的第三天,星辰战线就全面北撤,炎武卫没有赶尽杀绝的意思,但也绝不容许他们从容进入神国。
最后星辰战线仅带着五万精锐突破重围。
他们在昆仑洲打下的基础,全部都为李和做了嫁衣,李和正式接手了昆仑洲,拥有一洲之地,民十四亿,华夏之民一亿有余。
这是最重要的。
如果不是至尊会和星辰战线往昆仑洲迁徙了大量人口,李和与文明裁判所就算有通天之能,也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在让这块土地开化并往着文明觉悟而前进。
华夏自古以来讲究安土重迁。
而且,一般情况下,谁会来这鸟不拉屎的地方,炎帝国建立二十年,再加上革命军十多年的努力,才往这边带了五六千万人而已。
至尊会和星辰战线最大的贡献,就是把人带来了,而且还都是青壮……
昆仑洲既然已经打下来。
时间也到了12月1日,那么曙光城这边也开始紧锣密鼓的准备“迁都”事宜了,布拉柴维尔也不再用本土化的名称,自此以后改名为“燕归城”。
取意“鸟倦飞而知还”。
文明觉悟与一人独尊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能够让亿万穷苦人民安生立命,哪怕是因为能力有限而不再进取,而是老老实实做着自己的事情,也不至于生活艰难,朝不保夕。
要让弱者心有余力,才是迈向觉悟的初衷。
所以将布拉柴维尔改为“燕归城”。
太祖曾经做过一个比喻,把入主京城称作“进京赶考”。以此来比喻一个新生的政权是否有能力事实上运营一个王朝。
明亡之后李自成进京,很显然他赶考失败了。
大顺并没有打下坚实的基础就匆忙打进了顺天府,哪怕李自成有想法,让政权走上正轨,但实际上还是土匪、义军的行径。
他们无法解决朝廷的各种矛盾,无法解决钱粮问题。
所以只能拷饷。
一顿夹棍下去,从顺天府的士绅官员们身上拿到了九千万两白银,数百万两黄金,可以说是一波肥了。
倒也不是说不能这么做。
问题是在于你革了士绅官员们的命,你得有办法填上他们的空缺,有办法应对他们的愤怒才行。
这些大顺都应对不了,所以失败了。
在与满清一战落败之后,回到陕西去的时候,已经分崩离析了,连退路都没有。
当然。
李和与李自成不同,他并不存在理论上的短板,倒不如说,拥有整套文明觉悟理论,还有计划白皮书的文明裁判所,理论知识是最丰富的。
但问题在于,他们是否有足够的人手去推行落实这一切。
他们有没有能力处理一洲之地的政务。
可以直言的是文明裁判所人不够,抛开曙光军,文明裁判所至今组织成员才两千多人,这还是后期招收了大量文职人员的缘故。
仅仅处理曙光城的政务,这部分人手都少了,所以曙光城政府体系当中,有大量公职人员并非是文明裁判所的成员。
这种情况下要怎么才能外派人员到昆仑洲,在处理政务的同时完成改革?
如果只是李和自己处理其这些事情来自然比较吃力,可现在姬长生回来了,自然是有他来负责处理这些。
第一批赶赴昆仑洲的学生名单已经确定了,但目前都在培训当中。
前后会有四批,共八百万学子赶赴昆仑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