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躲在角落之中的高俅,这个时候却是吓了一跳,虽然说对于这件事情早就有了心理准备,可是他本来以为会由曾布或者是谁的提出来,毕竟要是没点交情,谁会在意你的事情呢?不过却是出人意料的,兵部尚书竟然将他推了出来,只是这位兵部尚书看起来也不是十分的情愿,显然事情并不是他事先计划好的。
“这个事情么……朕也不是没有想过,开封府自然是比较好的人选,可是……”
赵佶显得十分的犹豫,毕竟这跟他的计划可是不一样的,虽然说兵部尚书提出来的这个人他确实是没有好理由反对,但是他也是真的不想用这个人。
就女真人使节提出来的事情,赵佶和曾布可谓是商谈了很久的,毕竟这不只是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家国的成败,因此由不得他们不上心。而相对的,对于辽国使节的事情他们就没有多么在意了,之前也没有进行过多的沟通。
正是因为没有沟通,所以在赵佶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之后,曾布就皱起了眉头。要知道,在曾布的算计当中,高俅可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但是如今皇上突然间开口反对,这就是一个变数,如果处理不好的话,那么所有的计划就无法继续进行下去,曾布的一切谋划,就会变成一个笑话。
“皇上,老臣倒是觉得,高大人乃是此次事件的不二人选,但不知皇上中意的是何人,不妨明说,百官也好群策群力,一同探讨这件事情的最佳人选究竟是谁!”
这番话说的比较强硬,就差明着去询问赵佶,‘你到底是在想什么’了,如果是在向太后还没有去世的时候,这样的曾布是没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可是在向太后去世之后,曾布可是收敛的很多,因此今天的这种态度,着实是让人不得不注意。
“这个老家伙,看来真的是下了一大盘棋呢!就算是当今皇上,现在想要搅乱棋局,这位老大人也是不会同意的。如此说来,之前的猜测基本上是不会有任何的问题了。只不过……真的有必要坐到这种地步吗?”
高俅倚靠在角落之中,神色复杂的看着曾布,喃喃自语起来。
曾布所图的,可不仅仅是西夏、辽国又或者女真人这些番邦外族,在他眼中,或者说在他这一次的计划之中,真正要面临无妄之灾的,其实还是折家这样的将门。高俅明白这种军中门阀的存在对于皇权是一种怎样的冲击,可那是从理智出发分析出来的事情,而从感性来说,高俅是不能接受这件事情的。
只是不能接受是不能接受,但是真到了不得不为的时候,高俅也只能是尽力保证保全折彦质这些年轻一辈的人,至于说那些老将们,高俅可能就是真的一点忙都帮不上了。
角落之中的高俅还在长吁短叹,赵佶的脸色却是已经变了,毕竟这样咄咄逼人的曾布,已经有几年没有见到过了,今天再次见到,着实是让他的心里面不太舒服。
“曾卿家,朕的意思其实也是简单,前有一内侍,名童贯。此人颇有勇力,并且粗通兵法,而且之前在杭州的时候也是勤勤恳恳,因此朕希望……”
即使心中不太高兴,可是赵佶却是一点都没有在脸上表现出来,毕竟曾布现在虽然不像是以前那样具有攻击性了,可是他依旧牢牢把握着枢密院,因此跟他翻脸,实在不是一个明智的决定。
不过曾布这个时候已经有些不耐烦了,挥了挥手,直接打断了赵佶的话,“皇上所说的是那个阉人吧?这样的提议何其荒唐!任用内侍充当监军,皇上您可曾想过祖宗的礼法?可曾想过前朝的故事?如此想法,断不可有!断不可有!”
“曾布!你!”
赵佶好歹也是皇上,被曾布这样斥责,面上就有些挂不住,开口就想反驳。
不过朝中也不是没有别人了,见赵佶如此的生气,蔡卞已经走出了朝班,朝着赵佶一拱手,朗声道:“皇上,曾老大人的话虽然措辞严厉,可是道理却是没有错的。不管那童贯是何等的勇武,又是如何的通晓军事,他毕竟都还是一个宦官。让宦官入朝执掌权柄,此风断不可长,此事断不可提!”
“你……你们……”
赵佶看看曾布,再看看蔡卞,却是已经气得说不出话来了。
“皇上!两位大人虽然有大不恭之嫌,可是却没有说错,这件事情,还望您三思啊!”
就在这个时候,蔡攸走出了朝班,附和起了曾布和蔡卞的话来,不过言语之间却是柔和了很多,没有像刚才两人那样激烈了。
“你也这样说吗?!”蔡攸这些年可是没少跟在赵佶的身边混,自然算得上是亲近的人,眼看着蔡攸都这样说了,赵佶犹豫了,好一会之后,开看向了其他的臣子,“尔等……都是这个意思吗?”
“皇上,三思!”
很是整齐的,群臣朝着赵佶拱了拱手,异口同声的说道。
再这件事情上,不管是持有什么理念的官员,也不管这些官员跟高俅之间的关系如何,全部都是持有反对意见的。甚至于,在这件事情上,已经没有‘文、武’的区别了,宦官掌权,实在不是他们能够接受的。
文官就不用多说了,宦官掌权所造成的影响,他们心里面十分的清楚,因此不管是为了什么,他们都一定要阻止皇上做出这个决定,哪怕最后发展到‘死谏’,也不能让那些宦官得逞。而武将们的心思就比较简单了,宦官当不当政、掌不掌权的,他们根本就不关心,可是皇上当着他们的面去夸赞一个宦官‘颇有勇力、粗通兵法’,让这样的一个阉人去监管他们,那不是说他们连个阉人都不如吗?这样的事情,他们岂能答应!
很是出人意料的,大宋自从立国以来,文武就一直不和,可是就在今天,他们却是突然间站到了一起。虽然说原因有些让人觉得可笑,可是很多事情原本就如此,原因是什么其实并不是十分的重要,结果才是真正的让人关注的。
“那……这件事情就交给高俅?”
大概是被群臣们弄得无话可说了,赵佶沉默了一阵之后,问出了这句话来。估计也是心情不大好,因此在说到高俅的时候,赵佶直接喊了高俅的名字。
“正是!”有些无奈的回头看了高俅一眼,曾布朝着赵佶拱了拱手,随后说道:“皇上!臣请以高大人主持对西夏战事,一应事宜,全部交付到高大人的手中。”
“这……那卿家以为,该给高卿家授以何职最为妥当?”
同样看了一眼角落之中的高俅,赵佶转回头来,看向了曾布。
确实,就跟赵佶说的一样,这次高俅出去,总不能还像上次一样随便给个监军的身份。而这种外出的差事更是不可能以原本的官职来行事,因此必定要给高俅一个差事,或者是临时的,或者是永久的,反正就是必须要给他一个名分。
“这个……枢密院之中,同知枢密院事的位子一直悬而未决,而这次对西夏的战事如此的重要,老臣窃以为可以高大人为同知枢密院事,统领西夏战事。”
曾布稍微犹豫了一下,还是说出了自己的决定,不过他的这个决定,注定是要引起轩然大波的。
首先走出朝班来的,便是吏部尚书赵挺之,朝着赵佶一拱手之后,又朝着曾布拱了拱手,接着才开口说道:“皇上!臣以为此事不可!同知枢密院事位高权重,而高大人的资历、能力,却都是还需要考察,因此不管怎么说,同知枢密院事的职位实在是有些过于优厚了!”
“赵大人此言可是有些荒唐啊!统领西夏战事,若是不出个位高权重之人,如何能震慑麟、府二州的那些精兵强将?若是不能震慑住他们,又如何能够做到令行禁止、政令合一呢?”
蔡卞是不知道赵挺之是为什么会反对这件事情,不过于情于理来说,他觉得自己都应该开口,因此便站了出来,开始替高俅说起话来。
其实发生这种情况,也实在是正常,就算是赵挺之和高俅之间没有任何的过节,他也肯定是要站出来反对的。同知枢密院事,这个职位在整个朝廷之中或许并不算什么,甚至连前三都派不上,可是在枢密院之中,这个位子却已经是二号人物了。
一般来说,枢密院由枢密使负责,而后顺序下来便是枢密副使、签书枢密院事等等等等,可是由于现在掌管枢密院的人,也就是曾布,比较特殊,所以枢密使这个职位就算是暂时废除了,替换而来的称呼,便是知枢密院事。可以说,曾布将高俅举荐为同知枢密院事,如果没有意外的话,等到有朝一日曾布退下来了,那接任的人肯定就是高俅了。
可是这样一来,就有了一个问题——凭什么?
大家都知道高俅的身份不简单,不过那也就是以前,仗着皇上的宠信在河州混到了军功,然后又借机成为了殿前司都指挥使。本以为三年出知杭州以后,这位高俅高大人已经风光不再,可是谁成想,现在皇上不待见他了,曾布曾老大人却是开始关照他了,这样一来,让那些宦海浮沉几十载的人心中如何想法?
要知道,现在的高俅虽然担任的官职也很重要,可是开封府这个位子,其实说起来是十分的尴尬的,因此虽然重要,却也只是鸡肋而已,‘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可以说,赵挺之虽然是挟愤开口,却也是代表了现场大多数人文官的意见。至于说为什么武将们对此没有任何的表示,倒不是因为他们有多么好,而是因为枢密院早就已经是文官的地盘了,不管是谁得利,对他们来说都没有太大的分别,所以他们也乐得在一边看文官们互相攻讦。反正不管他们的事情,有机会看看热闹,这不是挺好的吗?
有人带头,自然就有人准备附和了,虽然说平日里赵挺之在朝臣之中的人员也不好,可是这种时候,可不是计较私人恩怨的时候。若是给那高俅一个临时的官职,给了也就给了,大家也不好说什么,就算日后找机会‘转正’,那也是日后的事情了,可是现在的情况却不是如此,若是没有机会开口也就罢了,有机会,大家肯定要一拥而上的,尤其是曾布曾经的拥趸。
不过就在大家跃跃欲试的时候,曾布一声轻咳,随即开口说道:“咳咳!这件事情,老夫已经仔细的考虑过了,诚然,高大人年纪尚轻,看起来不足以担当重要,可是这也只是看起来而已!”
“年少出征,以一己之力收服吐蕃诸多不足,单单是这份功劳,就已经比朝中大多数碌碌无为之人要强的多了。或许有人会觉得高大人只不过是一个监军、一介文弱书生,完全是靠了河州知州的才能如此。可是你们错了!别人不清楚,老夫可是知道的很清楚的,在对吐蕃的战事之中,完全是高大人一手策划的,你们接触不到刘仲武刘大人的奏章,可老夫却是知道的。更不要说之后主导京畿禁军改革的事情……老夫就很好奇,你们到底是哪里来的勇气,来反对这件事情呢?”
曾布说完,扫视了一眼在场的群臣,尤其是他的那些拥趸。一个个的尽都是被权利给蒙蔽了双眼的家伙,高俅若真是那么简单的角色,老夫会将计划之中最重要的那部分全都交托到他的身上吗?
不过也不能怪这些人利益熏心,就算是老夫年轻的时候,又哪里比他们强了呢?都是一样的货色,只不过自己活得年头多了些,已经想的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