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回 梁景武锋芒毕露 毛文龙切磋试才 (一)
唐朝诗人白居易有一首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梁庆之夫妇和袁崇焕,还有自己的小孙子梁景武,梁横在山海关共同游玩逗留了几日,这些日子里袁崇焕把自己的家国抱负,理想志向讲给了梁家爷孙。也是通过这些日子的交流,让梁庆之更加坚信,这袁崇焕将来必成大器。
又过了几日,袁崇焕辞行去游历北疆。梁庆之夫妇带着孙子回了京城。马车路过十里长亭,梁庆之让车停了下来,他撩开窗帘,可是刚刚撩到一半的时候,又突然放了下来,跟着就是一声叹息,小孙子梁景武看得很诧异,“爷爷,你为什么叹气呀?”
梁庆之转过脸,用慈祥的目光看着好奇的小孙子,他的脸上挂着略显无奈的苦笑说“这里是长亭,送别的地方,爷爷曾经从这里路过,那一次集万千拥护于一身,净水泼街,鸣金开道,敲锣打鼓,都是来送爷爷的,那个场面真是让人怀念,孙儿啊,将来你也要让别人这样欢送你,这样你才是我梁庆之的好孙子!”
梁夫人面带微笑的看着梁庆之,梁庆之对她说:“以后,咱俩也不用长亭送别和迎接了。”
说完他吩咐一声,虬髯梁横架起马车直奔京城而去。
马车进入京城的时候,梁庆之挑起棉窗帘,望着京城的繁华景象,心中却倍感凄凉。这条进京的石板路,是自己再熟悉不过的了,曾经意气风发的离开京城要走这条路,得胜凯旋还是走过这条路,如今再次通过这条路,他的心情已经大不如前。
他不想挑开窗帘再看,可是孙子梁景武却充满好奇的一直看着面,而且不住的啧啧赞叹。
不多时,马车回到了梁府。梁府门童见到马车早就进去禀报,梁庆之夫妇在府门口下车,拉着孙子梁景武进府的时候,他家的男女老幼几乎都迎了出来。为首一人正是梁庆之整天挂在嘴边的儿子梁彻,后边跟着他的夫人和几个小孩,他们都是梁景武的弟弟妹妹,也就是梁庆之的孙子孙女。但是这时候,孩子中间有个穿着粉色夹袄的小姑娘,七八岁的年纪,一双杏核眼,小脸蛋红扑扑的,甚是可爱。
梁景武下车就喊了一声:“爹,娘,孩儿回来了,弟弟妹妹们,哥回来了!”众人也赶紧过来,他娘正要抱起他,却见他他来到那个小姑娘面前问:“你是谁,我的小妹妹吗?”
那小姑娘也不怕生人说:“我是梁少爷伴读,我叫梁芳,芳香的芳,你叫什么?”
“那,你当我媳妇好吗?”梁景武高兴地喊了出来。众人闻听此言一阵哈哈大笑。然后众星捧月一般将他们引到侧厅有火盆的屋里。
大公子梁彻也就是梁景武的爹,还有大夫人,也就是梁景武的娘留在屋里,其他人各安其事而去。
梁彻问说梁庆之:“父亲,这次从北面回来,还顺利吗?”
梁庆之没回答他,反倒是上下打量了一下梁彻,中等身材,一身员外大氅,头戴浩然方巾,眉清目秀,鼻直口阔。俨然一副商家的模样。梁庆之看了一眼梁夫人,然后叹了口气说:“辞官不干了,给别人腾地方,能不顺利吗?”
梁彻点点头说“回来也好,我前日读到娘的家书,了解到了一切。我一直觉得李成梁这是以敌养己,总是对敌人网开一面,然后总有敌人可以消灭,他就这样官职一升再升,早晚有一天功高盖主。您老也大可放宽心,现在家里一切都好,您早点回来也可以享清福。”
梁庆之说“关于边关的事,我和你看法差不多,假如你要是能……算了,我真没什么好说的了。你娘这么多年来都不让你成长为将军,也许是对的。现在边关经常是一将无能累死千军,反正你要是没有我这样的抱负,去了也是送死。”
梁夫人在一旁,脸色很难看。
梁彻夫妇无言以对。梁庆之眉头一皱对梁彻说:“你当了这么久的教师爷,家里外面的徒子徒孙收了好几百人,教了几年,都没给我的前线输送一个徒弟,我真怀疑咱们家的大刀还能不能传承下去,我当年勤学苦练,又承蒙少林高僧的点拨,略有所成。到你这又回到江湖卖艺的能耐了,这保家卫国的重任怎么接班下去?”
梁彻听梁庆之说话时不断咬着嘴唇,他沉默良久说:“练武之初衷是为了强身健体。”
梁庆之大怒道:“挑大粪也能强身健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