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场景:老爸家里靠北一个房间。
房间靠门口放了一个冰箱,冰箱对面,是爸妈强留下的垃圾:
焉了吧唧的苹果、橘子;过期已经结饼的米;
眼瞎老妈团起来粘着菜叶子的垃圾袋;
北面靠窗口的小方桌上,散装撒了一桌的饼干。。。
轻手蹑脚拎着要倒掉的垃圾,怕老爸老妈过来从我手里夺去,不敢惊动他们。
一次次来回上下楼,合计一下丢了12大袋子垃圾,楼下隔壁一幢房子的垃圾箱已经被我塞满。平日里捡垃圾的阿婆开始兴奋地翻看垃圾袋。
“一共12袋,老爸”
“gang多?”
老爸撑着额头躬坐在沙发上,没有动。今年的垃圾只管扔,他不愿意再管。
门口楼下三本数学辅导书,没舍得扔。这是老爸以前上数学课的见证,是我不舍得扔。
还有一本穴位书,买给老爸按摩穴位养生用的。
其他黑不溜秋的杂志、焉不拉几的苹果橘子。。都被我丢到了楼下垃圾桶。
举着手到卫生间仔细洗了手,坐到老爸旁边的位置,老爸还是撑着头、紧锁眉头:“晚上腰痛得翻不了身”我爸吸了吸鼻子,拖长声音调子跟我诉苦。
“都是我顶着你爸的腰翻身的”我妈在旁边补充道。
“瞎子也能派上用场”,我还在跟老妈开玩笑,老妈眼睛半瞎了多年了,已经习惯自嘲+被嘲。她眼睛瞎了,还没有明白老爸的病是怎么回事。
其实不止是眼睛半瞎的老妈不知道,我也没怎么搞明白老爸体检报告上病情的专业描述。
“爸,等会把检查报告给我,我来问问上海的同学”
有个同学已经是上海肿瘤医院的专家,这边县城医院经常请他过来主刀。
我打了电话给吴同学,把体检指标发了给他。
他看了报告以后,打我电话说是联系到一位治疗此病的专家。
这位专家是本地人,过年要回来的。
约好下午在附近一家茶座,到时我跟老公一起过去。
“该做的就尽力安排去做,认真做了可以减少焦虑”这是哪位心里医生讲的?
场景:空地。
菜品祭祖宗已经完成,像往常一样,我拎一桶水,我爸拎一袋老祖宗的纸币去烧。
“爸,你戴口罩吧,烟呛了咳嗽的”老爸前两年肺部不适住过一个月的医院,听医生话戒烟了。
“戴啥口罩?”老爸火气乒乓大声斥我,
我吓得不敢回话。
“你啥都不会”正烧纸钱的老爸,对着火势正盛的盆子。老爸呼地转头训我。
“啥都不会”老爸边烧纸,眼睛盯着火,边往火里丢纸钱。又训我。
从小到大,每次见面老爸都会训我两句,乐此不疲。
烧纸的烟,腾起老高,可我不敢再叫老爸戴口罩。在烟高蓬天的盆子旁边犹豫着来回站了一会。
强忍烟味几分钟,逃回屋里,没跟老爸打招呼。
心里冒气,骂我啥都不会。
我哪里不会了,除了烧纸。
我鼻炎严重,闻不了烟味。
心里憋着大气。
场景:屋子里。
一家子吃完饭,我自己要求洗碗洗锅,打扫厨房间。
每次聚餐都是我自己要求洗碗。
锅碗瓢盆洗干净、码平,水池旁边柱子滴油不沾。
灶台、洗碗池用洗洁精洗干净擦干。
厨房间地面用热水擦干净、擦干。
部洗好,准备放碗的时候,“啪”一只碗成了两片。
“啊”我强忍惊叫,闷着呼了一声。
“碗都要弄碎”老爸闻声唬着脸过来,一桌子人齐刷刷地看向我。
“戴了手套滑了”我尴尬安慰老爸。
“过年弄碎碗”老爸自言自语带着训斥我的严厉音调。
今天的老爸,凡事没完没了。
我闭口不再说话。
场景:园林小区附近茶座。
跟专家预约见面的地方是他住宅小区旁边一个茶座。
“老公,今年过年衣服都没买,等会问完医生去逛逛,买点东西”
“你说的哦,明年去看看房子”
一路上跟开车的老公聊天,二十分钟的路程,还没觉察就到了。
茶座西面和北门是树林,市区绿化最多规划最好的就是茶座前面那个住宅小区。
“这小区还是不错的”看看周围,羡慕不已,“茶座前面停车位还不少”
“嗯,可我不喜欢绿化太密的小区,蚊虫忒多”老公轻松回我。
俩人进到茶座,戴正口罩。茶座是宽敞长条走廊型,往西看了一下,黑色长裙的服务员走过来:“两位喝点什么?”她笑盈盈地问。
“大年夜还有人过来喝茶,是多不愿意待家里”
“应该是那位”,我指了指北边陆地窗边上,斜靠在沙发上的一位戴口罩男士。
“您好,是张医生吗?”
口罩男士并没作答,只见他抬起手指了指对面的座位。
应该是了,是吴同学介绍的专家,专家架子大是应该的。
“谢谢啊,过年了还要麻烦您”我试着想寒暄几句。
“嗯”张专家轻微摆了摆手,
接着又伸出手。
老公赶紧从拎袋里取出我爸的片子递了过去。
一共有9张片子,张专家拿起片子,一张一张对着窗口亮光看。
“上海人都知道防控了,戴口罩了”,乘着张专家看片子的空档,我跟老公闲聊。
不认为片子有什么问题,最多来个胆结石,过完年去住院动个小手术就好了么!
诊断书也没有明确写清楚什么病,吴同学只是说某个项目超标了,我才不睬他。
大约过了7—8分钟,张专家放下一叠片子:“是谁的片子?”
他望下对面座位的我和老公。
“我爸”
“是我爸”
“我丈人”
我和老公抢着回答。
“哦”
“要尽快手术”
张主任说。
我仔细辨认他的语气,看他的眼神(他戴着口罩),想从中观察出他讲话的急缓程度。
“这需要到上海做手术吗”
老公左手做了个手势,示意我慢点,让他问。
“现在外面有疫情,能预约到手术吗”老公尽力带着理性询问坐在对面的医生。
“年初六这边正巧有个手术,你们不用过去,就在这边人民医院预约就可以”张专家—张医生一脸正常地回答。没有皱眉,没有紧张,没有任何担心的表情。
“可以过完年再手术吗?”古板传统的老爸肯定不愿意在新年动什么手术,劝服他会是一项工程。
“要尽快的”张医生说。
“手术前要在医院连打一个星期的针,指标达到才能手术”
“等会我跟人民医院科室主任打个招呼,明天就去住院”
张医生在详细解释接下来的手术前准备安排。
“张医生,类似病人的手术多吗”想了解熟练程度。
“不动手术的话,会怎样?”我试探性地问。
“不动手术很快的”
“”我的脸沉了下来。
“不动手术有多快?”我向前倾过去,急问。
“会多久?有几年吗?”
“一般3—5个月”张医生答。
“也不一定,有的会时间长点,一般是3—5月”
张医生补充道。
我阴着脸不再说话。